牛晨
【摘 要】2004年中旬,新巴塞爾資本協議開始在我國得到積極貫徹與落實,促使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改善。不過基于管理實踐來看,保險并非萬能的風險控制工具,各式各樣的操作風險事件依舊層出不窮。本文首先對與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相匹配的保險產品現狀進行分析,并指出其所存在的主要問題,而后對引入保險后所產生的新風險展開討論,最后對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中引入保險的具體情況進行研究,并就如何創建一套合理完善的引入保險的操作風險綜合管理框架提出針對性對策。
【關鍵詞】保險;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新巴塞爾資本協議
一、前言
2002年10月1日,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修改資本協議建議的最新版--《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該協議將操作風險闡述為“因存在問題或者不健全的內部程序、工作者、內部系統或者外界因素而導致損失的風險。”另外,該協議還把操作風險的衡量與管理一并劃歸于金融部門的風險管理框架之中,明令要求后者為操作風險設定相應的資本金水平,對保險在操作管理中所起到的風險緩釋作用進行了認可,自此之后,被視為風險管理工具的保險開始被諸國商業銀行用于遮掩操作風險暴露。
二、與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相匹配的保險產品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并非一種新興發展事物,它是隨著商業銀行的誕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縱觀全球金融發展現狀不難看出,因操作風險產生了一系列損失事件,特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因其而引發的損失事件無論是發生頻率還是波及范圍,亦或是造成的不良影響,均呈遞增趨勢發展,嚴重者直接攸關銀行的生存與發展。不過直到近些年,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才引起金融界的重視和關注,隨著2002年《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推出與應用,保險開始以風險管理工具的身份被諸國商業銀行用于遮掩操作風險暴露。
面向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而制定的方案基本上是根據特定事故而制定的標準化保單,其具體包括8個險種:一是忠誠保證保險;二是經理與高級職員責任險;三是未授權交易保險;四是雇傭責任保險;五是計算機犯罪保險;六是非金融性財產保險;七是職業責任保險;八是其他責任保險。現在,同時涵蓋多類不同風險的一攬子保險已成為一種流行趨勢,逐步被用于覆蓋銀行的操作風險。
一攬子保險能夠為銀行提供較為完善、全面的保護,對于使用特定風險保險時而產生的各種保險遺漏問題或者保險重疊問題,能夠起到良好的防范效果。此外,因不同種類的損失之間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若將這些內在聯系因素考慮進去,保險公司對一攬子保險的最終報價往往要比多種特定險種保費之和更低。與此同時,對于銀行操作風險保險而言,其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具體介紹如下:
問題一:保險產品以及保險方案的設計需要對操作風險的概念明確且清晰,但是操作風險本身就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既無法充分明確,亦無法進行特定定義。因此操作風險的保險無法涵蓋一切可能發生的操作風險,只是對其中相關的項目起到一定的風險緩釋作用。
問題二: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中引入保險產品后往往會產生其他新的風險,比如支付不確定風險、保險公司信用風險等,對于該問題,會在下文進行重點分析,此處不予贅述。
問題三:無論是保險產品,還是保險方案,均需要參考大范圍操作風險歷史損失數據,在充分參考損失頻率以及損失幅度的基礎上,通過大數定理獲取損失分布函數進行組織與規劃。但對于小概率事件來講,因數據信息較少而很難確定,所以對于頻率小但損失幅度偏大的操作風險而言,事實上單單依靠保險無法起到真正的防范目的。
三、操作風險管理中引入保險后所產生的新風險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中引入保險產品之后,銀行需要對因此而產生的其他新風險(一是保險公司信用風險;二是支付不確定性風險;三是流動性風險)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考慮,這三種新風險可能將進一步弱化保險對操作風險的緩釋作用,下面對操作風險管理中引入保險后所產生的三種新風險進行詳細論述。
新風險一:保險公司信用風險
在商業銀行為其操作風險進行投保之后,其操作風險的性質將會發生變化,即轉變為保險公司的信用風險。所謂的信用風險是指在投保的損失事件出現時,保險公司不履行合同、不向銀行進行償付時而產生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需通過科學且有效的政策以及程序加強對保險公司信用風險的評估與防范,比如,銀行在評估信用風險時,不僅需要對保險公司的資本充足率進行分析,還需要對其外部信用評級以及投保分散度進行充分考量。通常來講,保險公司的投保分散度或信用度與其面臨的信用風險之間呈負相關關系,也就是投保分散度愈高、信用等級愈高,風險愈小。
新風險二:支付的不確定性風險
支付的不確定性指的是受相關因素的影響,保險公司不償付或者僅償付其中一部分的保險條款。一般來講,引發支付不確定性風險的因素有兩個:其一,銀行與保險公司的認知與判斷存在差異,比如損失形成時間、形成地點以及成因等;其二,保險公司未對銀行內部損失形成全面、客觀的認識,未合理預估到操作風險的嚴重性及其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所以在評估操作風險損失的過程中,保險公司往往會通過降低損失評價數據的方式進一步拉低償付金額。受上述兩大因素的影響,銀行往往無法獲得預期償付,所以對于商業銀行來講,支付不確定性是引入保險之后所面臨的又一種風險。
新風險三: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因保險公司延期償付導致銀行資金流動性減弱而引發的風險。對于數額較小的損失來講,保險公司的延期償付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然而若損失數額較大,特別是其數額高于銀行操作風險資本準備金,那么保險公司的延期償付就會對銀行資金流動性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因此,商業銀行需加強準備金的配置,從而更好地防范流動性風險。在操作風險管理中,流動性風險程度可根據流動性短缺的可能性以及彌補流動性短缺而需要投入的資本金成本進行評估。
四、完善操作風險管理應采取的措施
目前,我國針對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而設計并推出的保險產品非常有限,盡管現在我國已重視加強了此類保險品的設計與應用,不過我們仍需意識到在這條路上還存在著諸多障礙,其具體表現為下述三點:
其一,我國操作風險管理起步時間比較晚,發展還不成熟,目前針對操作風險管理而形成的研究資料還非常有限,很多金融部門還未形成良好的操作風險意識,更不要說相應的評估辦法、管理體系。其二;我國保險市場發展尚未成熟,且金融行業采用分業經營模式,因而我國保險公司在銀行業務人才引用、產品開發等方面的經驗有所欠缺。其三,保險需根據銀行歷年來形成的歷史損失數據進行定價,然而縱觀我國整個銀行體系可知,其操作風險歷史損失數據并不非常豐富,總體而言相對貧瘠。
綜上,我國商業銀行應重視發揮保險的杠桿作用,將保險作為調控操作風險的一種有效工具,創建一個完善且合理的引入保險的操作風險綜合管理框架,筆者認為在此過程中可從下述三個方向入手進行不懈努力:
第一,參考他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建健全且簡潔的操作風險管理機制,該機制至少應由五個環節構成,分別是操作風險辨識、評估、管控、監督以及報告,與此同時,還需要創建一套與綜合風險管理匹配的操作風險管理戰略以及政策,以便為操作風險管理機制的高效應用提供強大的后盾與支持,促進該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自身價值與效用。
第二,重視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的通力合作,雙方共同致力于設計滿足操作風險管理需求的保險產品。盡管我國商業銀行在設計及應用保險產品方面面臨著諸多約束條件,但這是操作風險管理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對此,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將保險劃歸于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一種長期發展戰略,主動加強和保險公司的協力合作,共同設計出適用于商業銀行的保險產品。
第三,創建一套合理且健全的操作風險系統,加強并重視對操作風險歷史損失信息的全面搜集,選取科學的操作風險評估模型,為后期評估操作風險、應用保險體系做好萬全準備,繼而更好地貫徹并落實新巴塞爾資本協議,通過切實提高操作風險管理水平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削弱操作風險,以更好的姿態防范并應對金融危機。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商業銀行而言,最重要的是創建一個合理且有效的引入保險的操作風險綜合管理框架,即在參考他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建健全的操作風險管理機制和操作風險信息系統,重視和保險公司的通力合作,唯如此才能切實提高操作風險管理水平,繼而在進一步降低操作風險產生的基礎上,多措施同時運用,做好各方面準備,有效防范并積極應對金融危機。
【參考文獻】
[1]農業銀行南京市大廠支行課題組,李寶貴.如何強化操作風險管理[J].現代金融.2009(11).
[2]張進先,繳志勇.加強操作風險管理的幾點建議[J].農業發展與金融.2009(11).
[3]劉道榮.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中的非正式社會關系表現及治理[J].經濟師.2008(02).
[4]李玲,胡磊.從經濟學角度看銀行操作風險管理[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13(03).
[5]彭益生,杜子平.引進戰略投資者對國有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影響[J].國有資產管理.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