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它歸入歷史,暮色就沉重了幾分
譬如歸山的鳥獸,知道此時不該發出聲音
又譬如對岸的香山寺,暮鼓中總會有青煙
升起
伊河的水這時好像不曾流動
隔水對峙的石窟,像一幅古代的殘局
那個虛擬天下的人,在此開山,鑿石
給石頭以闊葉樹木不被覺察的呼吸
給他隱忍天下的肚子,慈悲為懷的眉眼
給他香火,朝拜,經書,和指點迷津的手
而一塊石頭一旦坐山成佛,哪怕是蓮花洞
中最小的微雕
必經歷無數戰爭和太平,無數盛事和衰敗,
無數禍福和煙云
崖壁上,一塊石頭的孤獨,就是一尊佛的
孤獨
就是一座山,一個天下的孤獨
偶爾,這么大的山,會飛入一只小小的
麻雀
它蹲在空空的,高高的佛龕,用它小小的
慈悲
慈悲著天下,和那些比它更小的蒼生
推薦語:楊方的詩在我印象中一直有一絲淡淡的憂傷。這個柔弱的江南女子身上,其實隱藏著一顆佛心,因而她對于龍門的描寫就特別精準到位。不敢說寫詩對她是否是一種幸運,但從浙江輾轉新疆,再到虔誠地仰望伊水河畔的龍門石窟,她孤身一路奔走,默默寫詩,我敢斷定,一定是某種機緣巧合的安排。她以龍門寫出了禪意,寫出了恬淡的人生態度,猶如“一個天下的孤獨”般的磅礴與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