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分析了復印機壓塊塑料制品的工藝特性,詳細論述了復印機壓塊塑料模具的結構設計、制造方法和工作過程。該注射模采用一模二腔雙分型面結構。動模推出機構不僅解決了開模時塑件滯留在動模內的問題,而且模具結構合理,工作穩定可靠,操作方單,具有較高生產效率。
關鍵詞:復印機壓塊;冷流道;壓塊注塑模
1 塑件的工藝性分析
1.1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本產品采用ABS塑料,ABC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和著色性能。ABS密度為1.02~1.05G/CM3,是一種良好的工程塑料。ABS有極好的抗沖擊強度,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油性、耐水性、化學穩定性和電氣性能,耐弱酸和弱堿。ABS有一定的硬度和尺寸穩定性,俗稱高度不碎膠,易于成型加工。
1.2 塑件的結構分析(如圖1)
該零件的總體形狀較復雜,有三個通孔和一個方孔,為了方便制造采用鑲件形式。該零件孔徑為6mm,符合ABS塑料成型時的最小孔徑要求,且零件壁厚比較均勻,給成型帶來了方便。
1.3 塑件尺寸精度的分析
根據該制件的用途,我們采用一搬的精度等級進行生產。查《模具設計經驗點評》附表,根據我們采用的ABS塑料,確定該制件采用MT3級精度進行生產。
MT3級屬于一搬精度等級,對應模具相關零件尺寸的加工可保證。
查《模具設計經驗點評》附表H-1確定制件的尺寸如圖2。
1.4 表面質量的分析
該零件的表面,除要求無凹陷外,表面無其它特別的要求,故比較容易實現。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注射時在工藝參數控制得較好的情況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證。
1.5 塑件的體積重量
計算得塑件的體積:V=6000mm3
根據設計手冊查得ABS的密度為Ρ=1.05G/cm3,故塑件的重量為:
W=VΡ=6000×1.05×10-3=6.3(克)
2 型腔數的確定及澆注系統的設計
2.1 型腔數的確定
本模具采用一模兩腔的模具結構。
2.2 澆注系統的設計
2.2.1 主流道的設計
主流道的半錐角Α通常為1°-2°過大的錐角會產生湍流或渦流,卷入空氣,過小的錐角使凝料脫模困難,還會使充模時熔體的流動阻力過大,此處的錐角選用3°。經換算得主流道大端直徑D=Φ5.8mm,為使熔料順利進入分流道,可在主流道出料端設計半徑R=1mm的圓弧過渡。具體形狀如圖3。
2.2.2 冷料穴與拉料桿的設計
根據制件的結構特點,本模具的冷料穴與拉料桿如圖4所示。
3 模具工作零件的設計
3.1 成型工作零件的結構
定模部分的結構采用組合式,這樣有利于節省貴重金屬材料又有利于加工制造,還能利用間隙進行排氣。
為了使某些結構容易加工,采用鑲件結購。
3.1.1定模型板鑲件如下圖5所示:
3.1.2動模型板鑲件如圖6所示:
3.1.3定模型型芯具體形狀尺寸如圖7所示:
3.1.4動模型型具體尺寸形狀如圖8所示:
根據動、定模型型芯的具體尺寸和形狀,選用標準模架龍記40系列4550BI改進型模架。
4 動、定模型板的加工
本模具采用的是型芯鑲件形式結構。動、定模型板選用一般鋼材45號鋼就可以了。鑲件型孔的加工,采用電火花線切割或數銑加工中心完成型孔的加工。在加工過程中,特別要注意頂針過孔的加工及導柱和導套孔的加工。
5 模具工作過程
開模時,尼龍釘拉動定模型板,使定模型板與水口板分開,使水口脫離拉料桿,同時水口也脫離水口板,然后自動落下或手工取出,動模繼續向后運動,動模型板與定模型板從分型面處分開,注射機的頂桿作用在推板上,把制品推出,完成脫模過程。合模時,注射機頂桿復位,推桿固定板在復位桿的作用下,回到初始狀態,動、定模完全閉合。回到成型位置,進入下一個工作循環。
6 模具的試模
本次設計的這副模具,結構上比較復雜,但制造工藝要求高,它帶有導柱和頂桿脫模裝置,整體加工型孔,鑲件獨立加工,再進行配裝,使模具結構緊湊,工作可靠,使用壽命長。經二次試模成功,模具運動準確、靈活、可靠,澆注系統、溫控系統效果好,排氣頂出流暢,塑件精度符合要求,輪廓清晰,外表面光潔,生產出的塑件完全能夠滿足客戶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永平.注塑模具設計經驗點評[Z].
[2]周峻辰.PRO/ENGENEER中文野火版塑料模具設計專家實例精講[Z].
[3]徐佩弦.塑料制品與模具設計[Z].2001,7.
[4]翟德梅,段維峰.模具制造技術[Z].2005,5.
作者簡介:張勝(1977-),男,原籍河南信陽,現在廣東惠州廣東省技師學院工作。大學本科,機械講師,主要從事機械制造和、模具設計、數控加工教學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方面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