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水平智庫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標志,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引擎。隨著時代的發展,智庫在科學決策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當前國內外復雜的形勢下,迫切需要建立我國新型科技創新智庫。文章主要從創新、激勵、同步以及政產學研用聯動機制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深化完善管理體制改革和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環境三種路徑,欲打造一批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高端智庫,提升我國智庫的國際話語權。
關鍵詞:科技創新;智庫;發展機制;發展路徑
科技創新智庫是國家科技戰略、規劃、政策等各方面合理決策的重要支撐,需要深化科技創新智庫管理的體制機制,使其成為創新引導、社會信任、國際知名的高端智庫[1]。十三五規劃時期,我國正著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特征也越來越明顯,現在需要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補齊發展中的短板。因此,迫切需要科技創新智庫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透明化,從而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順利實現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
1 我國科技創新智庫發展的必要性
十三五以來,我國面臨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迫切需要科技創新來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專業化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匯集于智庫,能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從而促進經濟穩步增長。
1.1 科技創新智庫有助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十八大指出,要把科技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因此,我們應該把建立我國新型科技創新智庫作為重中之重,以此來快速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從而促進社會進步。我們要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會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萬鋼指出:“2017年將深入實施《“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把科技工作全面落實”。這些科學化決策的制定和實施離不開科技創新智庫的貢獻。加快科技創新智庫的建設,有助于創新驅動發展的落實,從而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為實現科技強國打下扎實的基礎。
1.2 科技創新智庫有助于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十八大指出,為了實現“十三五”規劃的發展目標,我們要貫徹創新、共享、協調、開放、綠色的發展理念。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時強調,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要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此,我們要加緊建設科技創新智庫,為推動五大發展理念的貫徹實施鋪好道路。
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將會促進市場資源優化配置,激發創新活力,進而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作為擁有豐富專業化知識和背景人才的科技創新智庫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起到引擎的作用,從而加快五大發展理念的貫徹實施。
2 我國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機制
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必然不會一帆風順,甚至會遭遇各種類型的阻礙。但是,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全力以赴來推動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對于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機制,本節主要從創新機制、激勵機制、同步機制、政產學研用聯動機制來進行闡述。
2.1 創新機制
《全球智庫報告2015》已發布,我國智庫數量共有435家。但是,在全球智庫175強榜單中,中國智庫僅有9家。這表明我國智庫的發展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智庫的發展不能僅僅是數量上的增加,還要講究質量,其發展根本在于要創新,沒有創新根本談不上智庫。智庫的創新機制突出的表現在思想創新機制[2],能夠進行自主創新,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高質量產品。這需要我們不斷推進科技創新智庫的建設。
2.2 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主要是指在激勵中有些因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善于利用激勵,將會快速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離不開激勵機制的重要作用。智庫的發展起步晚,雖然近幾年數量增長快速,但是,質量一直沒能上去。這就需要采取激勵的措施,推動智庫之間的競爭,使其面臨優勝劣汰的嚴峻形勢,迫使其進行足夠的創新,進而推動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
2.3 同步機制
根據“木桶理論”可知,智庫的發展也主要取決于其內部較為薄弱的一塊。所以,要想使智庫的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一定要注重使其短板與其他部分同步發展[3]。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離不開政策、資金、人才等的支持,為此,科技創新智庫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盡量使各要素同步發展,不能舍棄任何一項,并且使他們優勢互補,進而促進科技創新智庫整體協調發展。
2.4 政產學研用聯動機制
政產學研用主要是以政府為基礎,企業為主體,高校為促進,研究所為核心,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協同創新體系[4]。“用”主要是指滿足用戶的需求,技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用。因此,政產學研用聯動機制需要政府的支持,企業、高校和研究所的配合,以及用戶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進而快速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
3 我國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路徑
當前,我國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在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要想克服眼前的種種挫折,我們需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完善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環境,打造一批達到國際水平的高端智庫。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管理民主化,環境健康化。從而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在世界的話語權。
3.1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
任何政策的順利實施都離不開制度的保障,任何公民權利的實現也離不開制度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設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中國夢,為此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來保證實施。我國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自然也離不開制度的保障。需要調動民眾的積極性,廣泛參與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推進決策科學化。
3.1.1 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不被人所贊同,當今社會,面臨著復雜的形勢,更需要制度的保障。決策咨詢制度應運而生,科技創新智庫迫切需要建立。在保證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要注意集思廣益,不能搞一言堂。還要建立多條渠道,聆聽民意。全力推進決策科學化、透明化,并保證智庫的時效性、全面性、準確性,充分發揮其前瞻性、預見性、戰略性。進一步提高智庫對政府資政和輔政的能力。
3.1.2 積極引導公眾參與決策
雖然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要敢于面對挑戰,集中一切力量戰勝困難。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離不開每個公民的支持。政府與人民是魚水情的關系,為了充分反映民意,政府要充分保證公民參與決策的權利。使公民充分了解政策、支持政策,進而推動陽光政府的建立。各種新奇的思想的碰撞產生創新,眾多智慧的匯集形成智庫,我國新型科技創新智庫應運而生。
3.2 深化完善管理體制改革
管理體制不合理將會嚴重束縛我國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為了實現最終目標,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盡快成為科技強國,必須進行嚴格的績效評估,暢通的人才交流,多元的資金籌措等[5],破除一切阻礙,努力打造一批達到國際水平的高端智庫。
3.2.1 嚴格的績效評估體系
有競爭才有進步,公平合理的競爭有助于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科技創新智庫的建立同樣需要進行績效評估,激發智庫研究人員的斗志,使他們公平競爭,進而提高科技創新智庫的水平。當然,科技創新智庫的評估存在一定難度,由于影響因素眾多,如:質量、數量、報酬、成果轉化量、科技水平、影響能力等。因此,在進行績效考核時要綜合考慮,可以使質量、影響能力和成果轉化量等占比多一些,而數量、報酬和科技水平占比相對少一些。不同的占比,會產生不同得激勵效果。我國科技創新智庫的建立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
3.2.2 暢通的人才交流模式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的建設離不開人才的支持,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更需要人才,我們應該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人才。一是內部交流培養,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都應該認識到內部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提供交流平臺,讓各層次人才定期或不定期進行交流,例如:可以打開旋轉門,讓政府人才走進智庫機構進行工作,政府人員實踐經驗豐富,制定的政策將會更加貼近生活,更加真實。智庫人才也可以走進政府工作,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二是內外交流聯合培養,各高校、企業、政府等應該把內部人才送往國外進行留學,實行雙培養模式,更有利于創新人才的成長。
3.2.3 多元的資金籌措方式
充足的資金能保障我國科技創新智庫快速發展。但是,現實中智庫經費的主要來源還是政府的撥款。這就極大地束縛了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因此,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資金支持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一是政府可以制定優惠的政策,減免企業的稅收,增加企業的補貼等。二是企業、個人、基金會、社會團體等的資助和捐贈。三是可以通過成果轉化來獲取資金。資金來源的多元性更利于我國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
3.3 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環境
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資源,智庫發展也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助于我國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為此,我們應該通過明確自身定位,保持獨立性,構建學術交流平臺等方式推動科技創新智庫的建設,使其盡快步入高端智庫行列。
3.3.1 構建學術交流平臺
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科技創新智庫的建設更需要開放的交流平臺。我們應該為我國新型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構建一個好的平臺,讓各種創新的思想之花在這里盛開,成功打造一批一流水平的高端智庫。不僅要依靠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書籍、紙質期刊等媒介,還要注重網絡、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會、成果交流會等國內外新的方式來促進學術思想的碰撞,為推動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走向科技強國奠定基礎。
3.3.2 保持自身研究獨立性
科技創新智庫要想發展,就必須保持自身的獨立性,不能為他人所左右。要保持中立、科學、民主、公正的原則,要避免為部分經濟利益而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要懂得維護人民的利益,這樣才會更有公信力。要推動決策的科學化,充分發揮好政府和公民之間的橋梁作用,而不是充當政府政策文件的解讀者。要讓智庫處于獨立的第三方,有效吸收合理建議,獨立研究,自主創新,不斷提高我國科技創新智庫在國際上話語權。
參考文獻
[1]劉巖,劉寶瑞,等.面向科技創新智庫的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17(2):78-82.
[2]王輝耀,苗綠.大國智庫[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4.
[3]王厚全.智庫演化論——歷史、功能與動力的三維詮釋[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6:173.
[4]劉玉玲,肖艷.國內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研究綜述[J].現代交際,2013(11):97-98.
[5]陳辛未.我國新型智庫建設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6:34.
作者簡介:趙培陽(1991-),男,漢族,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廣東海洋大學,研究方向:海洋經濟管理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