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巖+朱廣帥
摘 要:文化創意街區是當今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從文化創意與商業產業的平衡、加強原有的地域性特色建設和在街區中融入旅游功能這三個方面出發,以南京1912街區為例,通過分析其成功原因,從而為今后文化創意街區的設計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文化創意街區;南京1912街區;平衡;地域性特色;旅游
創新是民族進步,國家繁榮的不竭動力。在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文化創意街區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本文通過分析南京1912街區的成功經驗,從而在如何激發城市活力、傳承地域文化、發展創意產業等方面為文化創意街區的建設提供了以下經驗:
第一,要做到文化創意與商業產業的平衡。“文化創意街區”原本是在商業街區的基礎上,經長期衍化發展而來的新型街區概念。其獨特之處是創新了經營模式,排除其它雜亂的商業類型,專注于出售文化創意商品的特色商業街區。究其本身是具有商業性質的特色文化創意街區,因此商業經營依舊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為了做到文化創意與商業產業的平衡,首先應該明確創意街區的商業化是其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客觀上應該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但現代中國的文化創意街區受到市場經濟和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所影響,其在建設中頻繁出現過度重視商業發展并將其盲目開發擴大的現象。其實文化創意與商業并不沖突,相反商業功能與創意街區的適度融合可以激發創意街區的活力,吸引更多的人群使用這一場所,復興傳統街區。需要注意的是,在街區設計時,要通過建立相應的控制指標系統來合理控制文化創意街區中商業空間的比重,防止街區出現過度商業化現象。另一方面也可對入駐創意街區商業的品質和類型進行嚴控,確保產品能夠給人以獨特文化藝術體驗的創意商業。以此來保證商業入駐創意街區的高門檻,以防街區失去創意與特色。
在這方面,南京1912街區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其內專業設置“創意市集”區塊,將創業文化與商業產業相結合,組織年輕手工藝者和設計師們在選擇好的固定地點“營業”,這些參與者們通過簡單直接的擺設攤位的方式來售賣自己的文化創意產品,與受眾產生直接接觸,有助于其商品的售賣。同時其創意作品多為結合南京文化的原創手工藝品及特色產品,如南京雨花茶、高淳老街布鞋、特色雨花石、鼻煙壺等等,這就在豐富街區商品的同時,更讓人們領略南京與眾不同的特色文化,始終讓街區內的商業圍繞著文化發展。
第二,要加強創意街區改造中原有的地域性特色建設,傳承發揚其歷史文化精神。街區設計時需要警惕現代街區喪失個性、趨于雷同的設計趨勢,注重保留其傳統的文化特質、地域建筑形態和特殊的場所認同性。因為這些不僅是我國輝煌建筑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城市歷史發展的見證和足跡。近些年,人們逐漸意識到商業的改造更新對城市歷史脈絡肌理產生了不可逆轉的破壞,同時保護歷史遺存、保持地域特征等文化價值的重要性也逐漸成為了城市改造的核心觀念。現如今,絕大多數改造是結合漸進式的更新,以此來延續和保護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在這一過程中,大部分改造使用創新形式的方法來實現新舊建筑的協調,例如在不破壞街區整體風格的前提下,積極反映出新建筑的時代風貌,使不同年代建筑和諧共存而又保持各自獨特的審美特征。此類改造不僅保留了原有舊址樣式,也在部分建筑中為之注入現代建筑風格血脈,使其擁新舊樣式的組合對比,增加其活力,賦予街道空間新生。但是街區建筑的特色改造畢竟范圍較小,真正需要進行系統改造的一般是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底蘊和積淀的舊街區。這些街區是一定歷史階段內傳統風貌的直接展現。因此對其進行文化創意街區的改造設計應該最大限度的還原歷史,同時要契合街區的時代特質,實現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和諧共融的良好新局面。
“南京 1912 街區”便是這類改造中做的比較成功的案例。街區在設計上運用裝飾性雕塑、室內空間布局和功能重新規劃塑造、古建筑外立面修復還原等現代新型技術手段對街區進行保護性改造,充分的挖掘、運用了南京本土的地域文化。其不僅還原了民國時期南京城市的空間布局與組成,為觀眾呈現了帶有原汁原味的民國建筑風味的文化盛宴,更使其在國內文化創意街區設計中脫穎而出,成為南京引以為豪的城市地域特色化名片。
第三,在創意街區中融入旅游功能。我國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后,人們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極大提高,休閑方式也隨之改變,旅游也逐漸成為人們最受熱捧的休閑活動之一。而順應現代生活潮流,又充滿特色地域風情的文化創意街區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人們旅行游覽的新選擇。因此在對文化創意街的設計需要保持長遠的目光,在街區中融入一定的旅游功能。
就旅游功能而言,文化創意街區不僅需要滿足人們基本活動需求,也需要提供休閑活動的場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讓游客親身參與各種活動以體驗當地特色文化。那么,如何在創意街區建設中融入該體驗式旅游設計呢?首先需要糅合美學與展示設計。1912街區立足于國內游客的審美水準,將藝術化設計融入原有的室內外空間中,設計出了許多既符合視覺審美特征又切實方便使用的優秀空間,為游客營造良好的審美體驗。在對藝術品進行展示時,其結合街區創意產品的自身造型特點和街區整體文化氛圍,在形成展示美感的同時與游客共鳴而吸引其前往。其次是街區游線設計。在街區設計時,游線設計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出色的游線設計能夠為游客指明游覽的先后順序,引導游客進行清晰明了的文化體驗。1912街區的游線編排就極富創意,該街區因在區位上東臨總統府,南抵長江路,所以整體格局上將步行街道作為游線貫穿旅游者的整個游覽體驗過程,用移步換景的方式引導游客對歷史的探索,對南京本土文化的思考。最后則是強化旅游與地域文化相結合。1912街區汲取總統府的整體設計風格,在設計中依托南京本土文化,突出濃郁的民國建筑特色,并在建筑總體風貌上與總統府遺址保持協調統一。且在街區內融入具有地域性娛樂項目,如抖空竹表演、高淳陽腔目連戲、溧水跳當當和南京白局等增加了互動體驗性,使得人們在購物消費之余,也愿意在此停留休憩、參與活動,體驗異地文化精彩。因此,將旅游功能融入到文化創意街區中,有助于其在傳承文化脈絡的同時,吸引公眾參與,為創意街區注入活力,打造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城市新地標。
文化創意街區的發展必然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力,因此本文結合南京“1912”街區的成功經驗,強調中國當代文化創意街區的設計,應該依據街區的自身特點進行整體塑造并進行有效疊加,同時也應該將文化創意與商業產業保持穩定平衡、突出原有的地域性特色建設、以長遠的目光發展旅游功能這三個理念合理運用到今后文化創意街區設計中,形成綜合開發的新模式。也只有如此,才能實現文化創意街區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的目標,打造出使城市衰退區活力再現、讓地域文化被廣泛傳承、讓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城市新空間。
參考文獻
[1]陳剛,鄭志元,王穎.地域特色視角下文化創意街區設計策略及表達研究[J].江淮論壇,2014(6).
[2]李業錦,劉雪雁.歷史文化創意商業街區管理模式比較研究[J].消費導刊,2012(9).
作者簡介:薛巖(1987-),女,江蘇南京,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朱廣帥(1995-),男,江蘇宿遷,學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