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軍+李思瑤
【摘 要】伴隨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出現,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發展形式也隨之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稅收作為確保國家的公共財政職能得以實現的重要手段,其可以通過建立相應的稅收制度和法規政策,讓非居民或者是居民的財產,以及相關特定行為,施行強制性的實物或者是金錢征稅行為,屬于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且稅收本身具有固定性、強制性、無償性的特點。本文以稅收競爭和執法、企業避稅為立足點,通過對我國2002年所得稅改革這一案例的分析,從而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稅收競爭;稅收執法;企業避稅
從實際情況上來看,勞動力和資本都組成生產要素的重要部分,所以,其在具體應用期間,各自都帶有相對較強的流動性特征。而國內地方政府在工作期間為了可以進一步增加本地區的財政收入,便會在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這兩個維度之間展開較為激烈的稅收競爭。從稅收競爭的角度來看,其主要是以富有較強吸引力的稅收政策表現出來的。而這種稅收競爭形勢的存在,就會對地方政府部門頒布的稅收政策的貫徹落實帶來一定的影響。由此也可以看出,稅收競爭與稅收執法同企業避稅之間也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
一、稅收制度的發展背景
筆者通過相關數據資料的分析研究后發現,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進行稅基和生產要素競爭的過程中,會同時展開稅收競爭與支出競爭這兩類活動。中國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相關政府部門也開始意識到稅收競爭對于社會經濟和行業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這使得我國各地區在施行招商引資方針的過程中,不斷給予外商一些相對來講較為良好的稅收政策支持。就目前來看,我國施行的是中央政府壟斷的稅收政策,國內的各項稅收減免孩子讀與稅收制度基本都是由中央政府部門統一進行管理的,地方政府部門可以借助降低稅收政策執法力度這種形式來幫助企業進行減稅。與此同時,為了保障我國中央政府部門在稅收政策上的壟斷地位,相關政府部門分別設立了地方稅務局和國家稅務局兩個部門,以此來有效減少地方政府部門對國家稅收帶來的干預度。一般情況下,國家稅務局在招收和錄用人才時,一般都是以國家級考試的形式來進行,而地方稅務局人才的招收錄用方式則同各省內其他直屬政府機構招錄人才的方式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發現,稅收競爭會對地方稅務局稅收執法力度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對國家稅務局來講,稅收競爭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其稅收執法力度。在2002年我國施行所得稅稅收改革前,國家稅務局主要負責征收外資企業和中央企業的稅務。地方稅務局主要負責征收其轄區范圍內其他類型企業的稅務,其征收的稅務大約占據每年我國征收的總稅務的百分之六是以上。因此,對地稅局的稅收工農做來講,稅收執法力度的高低,將會對其稅收工作質量和水平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自從我國在2002年施行所得稅改革后,我國便形成了一種中央與地方共享稅收的模式。從此以后,地方政府便可以積極的借助各種稅收執法手段來參與到稅收競爭中,而對稅收執法力度的調整,也開始逐漸變為一種常用的稅收競爭手段[1]。同先征后返這種稅收模式相比,這種稅收形式的稽查難度相對來講更大。在所得稅分享不斷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雖然會我國稅收執法力度的加深提供了一定的發展機遇,但也有可能進一步加劇老企業存在的避稅問題。
二、避稅測度和數據處理方法
(一)測度企業避稅的方法
就我國來看,企業避稅問題相對來講較為嚴重,且本身帶有一定的隱蔽性特點,這使得我國稅收執法部門在工作期間的難度相對較大。因為這一問題的存在,所以,相關人員在針對企業避稅問題開展測度時,要采用簡介的方式來完成。作為衡量某個企業本身是否存在避稅問題的一個重要指標,賬面和應稅收入差異實際稅率等在測度避稅工作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其中,實際稅率可以通過企業稅收支出除以稅前收入獲得,實際稅率越小,企業避稅越多。因為衡量賬面與應稅收入的差異時,存在較大的工作難度,且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無法直接了解到企業賬面收入的實際信息,所以,相關人員只能夠借助以企業利潤為依據,通過推斷的方式來完成這項工作[2]。此外,因為賬面收入面對的是股東,所以,信息真實性和準確度相對較高;而應稅收入面對的是我國的稅務機構,所以,其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度則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其存在的避稅問題也就更多。基于此,我國稅務執法部門在工作期間必須要借助行之有效的避稅測度手段來展開各項工作。
(二)數據處理方式
就目前來看,制造行業在我國的發展態勢較為良好、企業類型和數量相對較多,所以,筆者主要是以我國制造行業中企業的數據庫中真實度和可靠性較高的信息為依據,以此來確保這些信息數據可以滿足相關問題研究的需要。為了確保相關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完成,需要先對獲得的數據展開一系列的有效處理。首先,相關人員可以現將在數據庫中獲得的各類截面數據展開合并處理,使其能夠形成面板式的數據集,在通過對企業相關的信息數據繼續擰分析和識別后,對這些數據加以有效的組合,從而為后續研究工作的展開提供一定的便利性[3]。其次,相關人員應當對這些數據信息展開有效的整理和清理,適當的刪除到數據庫中一些同邏輯關系不相符、沒有關鍵變量、年銷售額在五百萬以下的企業數據信息。除此之外,數據處理人員還應當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所創建出的企業數據刪除掉,存留推算利潤低于報告利潤的數據信息。最后,在選擇研究樣本數據時,需要將選擇的樣本年限限制在2011年到2016年之間,之后在借助對數據的有效處理,獲得具有觀察價值,且涉及到多個行業的多家企業,以此來確保數據處理過程和結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三、實例分析和結果的穩定性檢驗
(一)稅收執法和企業避稅的關系
從而某個程度上來看,稅收執法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避稅產生影響。就我國來看,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的數據庫中登記的企業可能會存在系統性的差異,這種差異即便是受到了2002年所得稅的分享改革在施行時帶來的影響,但也不能夠確認國家稅務局征管的企業存在的避稅問題要少于地方稅務局,或者是確認稅務機構這一因素會對企業避稅問題產生較大的影響[4]。由此可以推斷出,無論是國稅局,還是地稅局,其在進行稅收執法工作的過程中,都可能會面臨企業避稅這一問題。因為我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對國有企業展開民營化的改革,使其逐漸變為私有企業,但這種改革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降低了其應力能力。受此影響,這種經過改革的企業為了能夠在經營期間減少經濟成本、提升經濟利益,便開始尋找避稅途徑,從而頻頻發生避稅問題。因此,我國稅收執法部門應當要加大對稅收執法力度的改革程度,盡可能的規避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擾。從理論角度來看,登記在地稅局的企業發生避稅行為的可能性更好。因為政府競爭存在較多的流動性因素,且地方中還存在政企不分離的發展現狀,這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企業規避行為出現的概率。因為我國的境內的集體企業和地方國企都是統一由政府部門直接管理,本身流動性交托,這使得地方政府的稅收競爭力相對較小[5]。但是,對私營企業和混合企業來講,其在實現利潤最大化時也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特點,這也導致地方的稅收競爭相對較大。
(二)穩定性檢驗
因為稅收執法會對企業避稅產生較大影響,而這些影響因素中也存在著可能會同研究結論間存在沖突的因素,這些因素急需要相關人員借助穩定性檢驗來排除掉。對于服務類行業來講,其對本地市場的依賴性相對較強、流動性較弱。因為稅收競爭是相對于一些流動性比較強的企業引起的,所以,服務行業的稅務無論是由地稅局或者是國稅局負責征收,都不會對該行業中各大企業的避稅行為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此外,就測量誤差來看,由于相關人員將研究重點防治在企業所得稅分享對總資產的標準化程度來表示實際稅率這一方面,且國稅局的稅收執法力度相對地稅局來講較強,所以,測量誤差的存在對稅收競爭、稅收執法、且避稅相關問題的研究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6]。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就目前來看,我國內部各項稅收政策與稅收執法工作的力度相對來講較為薄弱,這也使得我國境內各大行業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避稅和逃稅等違反稅法制度要求的行為。雖然企業避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整體經濟支出、增加經濟收益,但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企業避稅屬于違法行為的行列。因此,分析當前稅法制度的背景,并提出測度避稅的方法與相關數據的處理辦法,以及分析稅收執法力度的強弱可能會對企業避稅行為產生的影響等,可以幫助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更好的稅收政策,從而為相關部門分析和處理稅收競爭、稅收執法、企業避稅提供數據和意見參考。
【參考文獻】
[1]范子英,田彬彬.稅收競爭、稅收執法與企業避稅[J].經濟研究,2013(9):99-111.
[2]楊瑗.稅收競爭、稅收執法與企業避稅問題研究簡[J].同行,2016(7).
[3]吳蘭花.稅收競爭、稅收執法與企業避稅[J].現代經濟信息,2016(22).
[4]廖志武,汪青松.稅收競爭、稅收執法與企業避稅[J].中國市場,2016(46).
[5]張志遠.對于國際稅收競爭的初探[J].港澳經濟,2014(14):39-40.
[6]顏淑姬.地方稅收競爭、稅收征管與家族企業避稅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6(11):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