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索解決傳統配網運維技術管理較為被動與人手緊、任務重、增量大的主要矛盾,示范性應用物聯網+運維設計與智能運維協同發展的新技術,并融入現代物聯網技術的新成果,主要是在實現防雷、防火、防盜、防誤操作等遠程檢測功能之外,還能夠綜合的提升信息采集、異常告警、故障研判等遠方調控的能力,拓展現代配電網智能運維一體化實踐技術的應用潛力與前景。
關鍵詞:物聯網+配網;智能運維;創新技術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物聯網在我國的發展已成為了帶動經濟產業和信息化躍升的主體,并且在“感知中國”的帶動下,不斷借鑒和創新發展思路。但是我國的核心技術產業卻在物聯網高速增長時期,在協調整合產業技術及應用服務方面出現了發展困境,并成為影響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
1 加強分析傳統運維業務的技術
1.1 運維業務的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
由于傳統的配網巡視工作所涉及的面比較廣,且工作點也比較多,所以人員到位率對其運行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并且也經常有發現及處理缺陷不及時的問題發生,同時對現場運維質量也難以保證,甚至會對配網安全穩定及健康運行造成很大的威脅。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種:(1)對設備到位率的檢查不到位,且存在不實的情況。(2)對配網運營成本控制的監管不利,對有異常或隱患的問題沒有及時的加以解決。(3)因配網設備分布廣的情況而對巡檢敷衍了事,沒有針對性的進行檢查。
1.2 對現場智能運維的需求要有效的加強
對此,可以建立與配電系統常用的組件模型,并對每一組模型進行獨立仿真,所以,就可以方便它與其他新的模塊(遠程工作站工單、配調故障信息、配網圖資信息、PMIS信息等)和第三方工具能有效的集成。
2 物聯網系統的運維特點
2.1 運維資源化
由于傳感器與網絡技術一日千里,已經很難有一個運維方可以獨立完成對如此復雜的萬物互聯的物聯網的全面運維。因而一個好的運維平臺首先應該是一個資源融合的平臺。不論是工程師還是資料或者專家都是被融合的資源。只有通過資源融合才能完成有效的運維。
2.2 運維流程個性化
不同的物聯網應用服務于不同的用戶,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規矩和習慣,客隨主便是運維活動的重要特點。
2.3 運維時效性明顯
從上面的認知出發,結合麥斯杰融合與共享的理念,運維中間件應該具備:
(1)運維資源的融合能力。
(2)通過個性化流程將運維資源整合成運維服務,在保證為業主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完成運維資源的共享。
運維服務是一個從知識到勞務到考核的有機過程。通過運維服務物聯網應用系統的穩定性獲得極大提升。這種提升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防微杜漸式的預測性運維,在設備失效前完成修理更換;二是通過快速有效的故障運維,在設備發生故障時,縮短設備退服時間。
3 加強新技術的實踐與研究
3.1 對便攜式巡視及缺陷APP的應用要有效的加強
3.1.1 對消息功能模塊的分析。通過網絡服務器對巡視人員所錄的現場視頻進行上傳并保存,進而網絡服務器就會把這一信息分享到消息功能模塊中去。因此,通過消息功能模塊管理人員就可以對現場的情況進行實時的查看,并詳細的掌握現場的動態。
3.1.2 對缺陷功能模塊的分析。對現場缺陷的情況進行拍照并進行詳細的記錄,然后點擊功能模塊最下端的拍照選項,可以把現場缺陷情況的照片點擊提交,進而管理者就可根據圖片及信息對現場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并及時做出解決方案。
3.1.3 對巡視功能模塊的分析。為了保證巡視結果的準確、真實,巡視人員可以在巡視現場實時錄制,并把這一情況輸入到巡視功能模塊中,同時,功能模塊將會自動記錄信息錄入點的地理位置和信息時間。因而,對其就無法進行更改,從而保證無法作假。
3.2 準確識別智能電纜通道的屬性
標識牌比較適用于戶內戶外電纜井位環境,其安裝便捷牢靠。把電力電纜通道信息導入到電子標識牌的內部,并采用使用近距離無線識別技術,可方便現場巡視人員能夠準確的讀取到電力電纜通道信息。
3.3 對智能防盜及防誤聯動系統的分析
對于所轄無人配電站所的防火門的現場情況,配網值班人員可以通過智能防盜及防誤聯動系統對當前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測。若有異常情況,智能系統就會立刻報警,并把異常情況傳到應急中心,然后針對監測的情況配網值班人員對其選取有效措施,并派專職人員到現場處理。與此同時,根據現場的配電接線圖系統還可以自動開出相關的操作票,并傳到智能手持終端中,以方便工作人員的操作。此操作票在操作完成后還能夠回傳操作信息,因此對操作人員也起到了一定的監督作用。
3.4 對集成智能輔助監控要積極拓展
對配電所的防盜監控系統可利用影像監控模塊來實現,其也可以作為配電站所檢修時的后備監護。同時在遠方可實現輔助信息監測。對配電站所中的變壓器的控制可根據門禁控制與振動感知模塊來進行,因而,如果變電站受到外來破壞,其就會及時的停止運行,及時的消除安全隱患,進而避免對其內部的破壞。
4 進行階段性的成效分析
為了實現智能坐標定位的優化,可把配電設施設備定位及查詢技術與APP工具相結合,并把配電線纜設施名稱與對應的定位的地理坐標信息相匹配,進而確保坐標的準確性。為了能夠給日常巡視、故障搶修提供方便,可按照區域和責任人劃分,對收集坐標信息和設備信息的補充和完善可利用巡視工作來進行,方便對動態配電設備設施地理位置的識別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能夠輔助日常巡視周期和巡視質量的控制。
5 物聯網+配網未來發展方向
當前,我國的基礎信息設施中,有很大部分的關鍵產品及核心技術都是源于國外,自主研發的產品比較少,關系到我國的信息安全和產業的自主安全,因此,在安全方面即使采用科學的防控手段,依然有被滲透和被控制的風險存在。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以及基礎信息網絡更新的需求,而促使自動可控的軟硬件物聯網的發展空間也是不可估量的。在物聯網中加快安全可靠關鍵軟硬件的研制,直接關系到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由此可見,加快推進也勢在必行。
再者,是對物聯網商業模式的融合加強創新。目前,企業和最終消費者用戶需求的釋放受到物聯網商業模式的制約。因此物聯網的商業模式還存在投入成本高、投資回收慢等問題,還需進一步探索發展。商業驅動將是在物聯網平臺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其投入的比較少,但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則比較高。市場爆發期的到來取決于第三方物聯網應用企業,當他們找到自己業態模式時,就是物聯網發展的開始。同時第三方的物聯網服務平臺成為主要的商業形態,也正是物聯網企業成熟的真正時期。所以第三方物聯網運營企業的商業模式才是物聯網商業模式的主導方向,只有加以有效的探索第三方物聯網平臺運營模式,才能使物聯網服務市場實現真正的成熟。
6 結束語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發展,通過對可控資源的配網設備的信息數據交互及現場成果的推廣等的創新融合,同時對基礎數據整合和現場運維一體化作業模式能夠有效的實現持續推進,并有效的做到了數據交互優化的應用。在能夠持續推進并有效準確的把控現場監測動態信息的同時,還可以成為城市配網智能化主動對接、集約化運維管控的主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金煒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02).
[2]李德斌.電力系統中的配網自動化技術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19).
[3]馬衡.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5).
作者簡介:林志杰(1990-),男,漢,廣東陽江人,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學歷本科,一直從事電力工程管理工作,對電力工程管理有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