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維捷
摘 要: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智能電網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逐漸擴大了智能電網的實際應用范圍。結合當前配電網的實際工作概況,可知各種影響因素的客觀存在,加大了配電網故障發生率,影響著電力生產效益及電力系統運行效率。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發展現狀,實現配電網恢復供電,應注重動態規劃技術的高效利用。基于此,文章將對動態規劃技術實現配電網恢復供電進行研究。
關鍵詞:動態規劃技術;配電網;恢復供電;電力系統;故障
為了實現配電網恢復供電,全面提升配電網供電水平,應提高動態規劃技術的利用效率,擴大該技術在配電網運行中的實際應用范圍,促使電力生產效益最大化目標得以實現。因此需要結合配電網的實際概況,充分發揮動態規劃技術優勢,找出配單網恢復供電的最佳路徑,從而為其正常工作提供保障,保持我國電力行業良好的生產效益及社會效益,提高電網供電質量的同時滿足用戶用電的多樣化需求。
1 配電網故障區域恢復供電的最佳路徑分析
為了實現配電網恢復供電,確保配電網能夠處于正常的運行狀態,應選擇其故障區域恢復供電的最佳路徑,即發生故障時配電網絡重構。這樣的工作機制價值在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使非故障區域保持正常供電,為后續配電網供電生產計劃順利實施提供保障。同時,通過故障情況下配電網絡重構的有效操作,能夠使線路負載容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降低線損率,減少供電企業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當期形勢下配網自動化研究領域對快速實現故障隔離、快速恢復配電網故障區域供電關注較多,開展了一系列的有關配電網恢復供電最佳路徑的研究工作,一定程度上為配電網故障的有效處理及預防提供了參考信息。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配電網故障區域恢復供電最佳路徑,確保各種技術支持下配電網故障發生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供電,保持其良好的生產效益。
現階段在配電網故障區域恢復供電路徑研究過程中關注的是城市交通網絡中的最短路徑問題。在研究這類問題過程中,可將其劃分為單元最短路徑算法與基于啟發式搜索最短路徑算法進行研究。單元最短路徑算法的相關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基于GIS空間查詢語言方面的最短路徑。結合該研究方法的實際概況,可知其目前依舊停留于理論階段,并未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真正的運用。像MAX中的空間查詢語言,雖然研究人員在完備性方面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對范圍、時態查詢進行了應用分析,但在實踐生產中未進行充分利用,需要研究人員加大對這種路徑的研究力度。與此同時,在開展GIS空間研究工作的過程中,一定條件下也可關注其他最短路徑手段研究,但研究中應根據不同的應用背景及應用領域,選擇有效的GIS空間查詢語言方面的最短路徑,滿足實際生產活動的各種需求。某配電網恢復供電方案內容如表1所示。
(2)基于功能模塊思想路徑。運用動態規劃技術實現配電網恢復供電,也應考慮基于功能模塊思想路徑的合理運用。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布置相應的功能模塊,實現對單元最短路徑問題的高效處理。像神經網絡法、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啟發式搜索算法等,適用于不同的應用背景及應用領域,在空間或者時間復雜程度中有所反映。通過對基于功能模塊思想路徑研究工作開展,能夠為配電網故障區域恢復供電中單元最短路徑問題處理提供參考信息。
運用啟發式搜索最短路徑算法研究單元最短路徑問題時,應充分考慮這種方法中所包含空間有效方向的可控參數法。在這種參數法的支持下,能夠對相關系數進行有效調節,促使有效方向上路徑選擇的有效性,促使單元最短路徑問題處理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為配電網故障區域快速恢復供電提供保障。
2 配電網故障區域恢復供電最佳路徑選擇方法分析
結合當前配電網故障區域恢復供電路徑選擇研究及實踐活動狀況,可知其最佳路徑選擇問題處理復雜,主要在于其需要解決的是多目標最佳路徑問題。因此,在開展配電網非故障區域恢復供電最佳路徑選擇的過程中,應注重綜合分析。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配電網故障區域選擇恢復供電路徑時,應確保饋線負荷設置有效性,滿足相關的技術規范要求。當配電網供電質量不斷提高時,恢復供電時間將會縮短。同時,配電網正常供電時應減少其開關控合次數,不斷降低線損率,有利于保持配電網良好的供電水平。某配電網故障恢復軟件總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2)作為運籌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動態規劃技術在實現配電網恢復供電最短路徑方面應明確相關的要求。這種技術在求解決策過程中最優問題應用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通過將多個階段的過程問題按照合理的方式轉化為單階段問題,通過依次求解的方式進行解決,實現問題的高效處理。
比如,在研究復雜配電網絡時,由于其中包含多個電源點、分支點及聯絡開關使得配電網故障區域恢復供電最佳路徑選擇難度加大,此時,可通過動態規劃技術的合理運用,將故障區域恢復供電最優路徑視為故障區域各聯絡開關及電源點,通過解決不同電源點出發到所有聯絡開關之間的最短路徑問題,能夠實現配電網恢復供電,將復雜的多目標路徑問題通過轉化為單階段問題進行處理,提高實際問題處理效率。
3 結束語
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對電力系統運行中配電網供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電力技術人員能夠加強動態規劃技術的合理運用,找出配電網恢復供電的最佳路徑及相關的路徑選擇方法,滿足配電網正常供電的實際需求,促使其能夠長期處于穩定、高效的運行狀態。與此同時,應不斷完善配電網絡相關的各種技術規范,加強配電網運行狀況的深入分析及運行狀態的嚴格把控。
參考文獻
[1]王熙.基于負荷曲線和多代理技術的含微電網配電網動態供電恢復[D].重慶大學,2014(03).
[2]張瑤瑤.智能配電網的災害評估及應災恢復方法研究[D].東北大學,2014(05).
[3]冉 泉.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03).
[4]焦偉龍.高供電能力配電網故障恢復方法及應用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