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朋
【摘 要】司法責任制是社會主義中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司法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從一出現就受到法學學者的廣泛關心,更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關注。本文將從司法責任制的歷史和概念方面出發,闡述其現階段所面臨的部分問題,并就相關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司法責任;權責統一;司法便民
一、司法責任制的歷史淵源
司法是所有法律制度的基礎,近代的司法最初是一個政治學和法學的概念。在1657年和1660年喬治勞森發表了兩部重要政治著作提出了政府職能的三重劃分:立法,司法,執法,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第一次全面論述了司法問題,即三權分立。在實行三權分立的國家,如美國,司法權就是審判權司法機關也就僅指法院兒檢察院這是作為行政權的一部分。中國古代并無司法這一概念,“司法”一詞是我國清末修律從西方引進司法權的審判權,雖然省檢核數,但檢察部門專門受到負責司法行政的法部領導。現代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司法權有審判權和檢察權構成,司法制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司法制度在我國是指審判制度和檢察制度,廣義的司法制度除審判制度和檢察制度外,還應包括律師制度,公正制度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包括:司法規范體系,司法組織體系,司法制度體系,司法人員管理體系。司法的發展歷經滄桑歷史悠久,然而對于司法責任制現在理論界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馬克思曾說過法官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1]完美的詮釋了法官的地位和對于司法的重要性。我認為,司法責任制是社會發展與中國實際國情相結合的必然產物,不僅僅指的是法官自身,還應包括其他司法工作人員與司法機關的關系和與權利機關之間的關系,是引領我國司法制度不斷完善發展的風帆,是司法改革所圍繞的基石與核心,是在整個司法活動中勤勞法律人結合中國國情在大的社會背景下與現有的司法制度中,闡述和實踐公平正義的偉大利器。歷史上的司法責任制則是這樣表現的,在我國司法則任志最初是以錯案追究制為主要表現形式的,1994年最高院先后頒布審判紀律試行,1997年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了保證司法機關依法公正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司法改革目標,并提出建立冤假錯案追究責任制度,2004年的規模化改革,2008年重點深化的新階段,法官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實行的相關依據不斷跟進,使司法責任制從青澀走向成熟,隨著十八大的主旋律,司法責任制不斷闊步前行。
二、司法責任制的弊端顯露
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法律與制度滯后性的弊端也顯現出來,歷史上的制度再也無法充分解決現代社會所產生的問題了,相關問題不斷顯露。第一,要明確司法責任制的界定,用一個明確的內涵去定義它,許多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利用法律滯后性的漏洞去規避問題片面解釋司法責任制,從而使司法責任制不能真正落實和貫徹司法責任制的真正內涵——審執分離、終身責任、個案平衡,更有甚者利用職位和影響力來左右司法的公正。第二,現階段存在法官檢察官工資福利待遇欠佳問題,工作量巨大基本報酬卻與其不成正比,及易造成吃完原告吃被告的現象,這無疑是使得我們的司法人員飲鴆止渴,還有些由于法律常識欠佳或者不滿判決的人員及家屬行為怪異舉止沖動,更是有可能危及司法工作人員及家屬的人身財產安全,使得正義在財富與自保面前天平失衡,易造成貪腐枉法。第三,司法工作人員工作水平法律素養層次不齊,各地方法律素養不一致,易造成不公審判和冤假錯案。第四,以前的立案審查制度中的弊病及易是訴權不能得以實現,人民的意愿得不到好的藉慰,有困難得不到權威的解決,使得公眾質疑司法公正的情況屢見不鮮。第五,司法執行難,執行程序被稱作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的最后一個環節,對于到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和樹立司法公信力與權威都起著重要意義,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執行難的這個問題依舊沒有走出我們的視線,不斷挑釁著我們的最后防線。
三、司法責任不斷完善的途徑
必需完善司法管理體質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2]解決問題我們要有的方矢。
(一)依法治國,關鍵是依法治權,讓國家權利不在肆意。
1.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完善刑罰執行制度統一刑罰執行體制,也就是要司法行政機關做到審判權與執行權相分離,審判機關只審不執,執行機關只執不審理,將執行職能從法院剝離,為法院減負,使法院集中精力做好審判,執行專業化既可以相對解決執行難問題還可以為法院分憂解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審執分離改革過程中改革司法機關財務管理體制是必不可少的,以史為鑒有了錢的充裕才有了權的穩固,財務混同或者財權屈于一權之下這樣的做法無異于南轅北轍最后的改革也終將無濟于事,權利獨立是財務獨立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審判權與執行權相分離。
2.要做到保證公正司法,減少冤假錯案申訴率,需要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司法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是司法責任制的邏輯所在,有助于主辦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又實現對主辦法官的有效監督,更是在此基礎上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檢察官、主辦檢查員辦案責任制,加強職務犯罪線索管理制度,進一步貫徹了終身責任制的思想。
3.司法責任制強調有職必有權,有權必有責,違法必追責,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政審分離,行政權與司法權相分離,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信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審判中心和責任終身的不斷發展和不斷完善,努力做到正義不被強權所割裂,使權利得以實現,權力不在恣意。
4.建立跨行政區域人民法院,在現有行政區劃之外,設置多管轄的法院,司法形式的創新,有助于審判權統一行使保障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平等保護各方權益,極大程度的避免了司法對同級政府的依賴,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也大大降低,有效的提高司法公正排除司法干預。充分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優化司法資源和司法環境,堅定不移的接受內外部分的監督,有效的利用資源,實現以小投入獲得質高質優的大產出,健全公檢法司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體制機制,做到繁簡分流,切忌為所謂的假正義牽一發而動全身。行政主體切實貫徹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機制,尊重并執行法院生效判決的制度,既可以督促行政機關公作人員樹立典范起到帶頭學法用法的作用,又體現了法律面人人平等,使太子犯法與庶人同罪不再是曾經。
(二)提高工作效率夯實司法公信力,為民便民
1.打牢員額制為基礎,推進責任制。法官檢查官是司法審判活動的根,員額制是實現法官檢察官現代化、職業化的重要基礎,目的是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到辦案一線,以提高辦案質量效率和公信力,是建立司法責任制的基礎和前提。[3]員額制是從根本上解決法官檢察官中存在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提高司法人員整體水平和工作素質,再配合公務員薪酬制度合理提升司法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和保障相關司法工作人員及親屬的生活與安全,合理的推出機制,三管齊下,在根基上杜絕司法不公和冤假錯案的發生的有效機制。
2.專一的審理者裁判結合終身責任制是行政管理與司法權的相分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所提倡的術業有專攻完美的體現,并且做到讓原被告在法官面前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與主張,公民的權利得以保障,符合司法的親歷性和交涉性,還透明與方便于民,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
3.司法的便捷之窗永遠敞開——立案登記制度,有人這樣陳述它“當事人到場,馬上錄入信息,無論起訴資料是否齊全,先行登記。同時進行訴訟輔導,固定訴求,釋明風險材料不全或需要補正的,一次性告之。”這種方式既簡化程序,暢通渠道,高效便民,又充分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證了當事人的訴權的同時又維護司法的權威性,讓官司真正現實上的不在難打,老百姓享受到實在的改革。
4.在地大物博地廣的中國,要做到嚴格推進司法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加強,規范司法解釋和案例指導,堅決杜絕審判地域性同案同情不適用同法,同理同游不在同一合理限度內審判,堅持統一法律適用標準,推進法制國家建設。同時完善懲戒妨礙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拒不執行生效裁判和決定,對藐視法庭權威、拒不履行判決等違法犯罪行為的計入相關法律,以警示代督促。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積極增加法制系列公益廣告投入,使每個公民知法懂法,善于拿起就在我們身邊的有力武器來保障法律賦予我們每個人的權利。審判與執行,并駕齊驅;懂法與用法,齊頭并進,利用全社會來共同維護我們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三)向穩固正確的方向前行
像習總書記所強調“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凡是進入法官檢察官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對案件終身負責。法官檢察官要有審案判案的權力,也要加強對他們的監督制約,把對司法權的法法律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落實到位,保證法官、檢察官做到‘以致公無私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把司法權關進制度的籠子,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的心田,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4]要做到習總書記所強調的那般,改革改核心,問題抓重點,我們應該牢牢把握住司法改革的核心司法責任制,提升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讓司法更權威,使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四、結語
總之司法改革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需要不斷的摸索和實踐,更離不開一代代法律人不斷的努力。緊抓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把握司法進步的大方向,在細節落實處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來貫徹司法責任制,來不斷完善我國的司法制度,實現中華民族法制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德]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一 頁碼181 [M]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2014.10.28 來源 新華社
[3]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主任 胡仕浩 在作論人民法“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發言 [N] 2016.10.22 星期六 來源 法制網
[4]習近平在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就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保證司法公正進行的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中講話[C]2015.03.25 來源 中國網絡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