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玉+楊軍偉+馬艷+蘇躍
摘 要:隨著國家電網公司“三集五大”體系的全面建設,“大檢修”體系需要加強在基層單位的深化應用,需要借鑒國際先進實踐,實現基層單位運檢管控模式的優化。在此背景下,滁州供電公司按照“大檢修”管理體系全面建設及精益化管理要求,開展運檢移動作業平臺建設。全面提升基層單位、基層班組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效率,實現運檢業務的統一管理、資源的集中調配及作業的全過程管控,實現“大檢修”管理體系在基層單位的全面實施和有效落地。文章通過移動作業平臺設計以及在滁州電網的實際應用,分析了移動作業平臺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并對在電網運維檢修中的應用展開了探討,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移動終端;變電設備;應用;PMS2.0系統
1 移動作業平臺介紹
滁州供電公司基于對國家電網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建設要求和運檢業務管理提升需求的理解,按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功能、統一設計的原則,以PMS2.0系統為基礎,以移動通訊技術、可視化技術、數據挖掘分析技術為依托,初步建成“設備全面可測、資源統一可配、作業流程可控、設備績效可析”的一體化管控平臺,實現資源統一調配、現場作業全過程管控、設備狀態全方位監控和設備績效全維度分析,全面支撐“大檢修”管理體系在基層單位的深化應用,滿足運檢一體化的管理要求。
(1)通過PMS2.0系統的運檢移動作業終端的建設,促進滁州供電公司“大檢修”體系的全面深化應用,從基層單位的業務需求出發,加強基礎管理、提升業務運營能力。
(2)通過PMS2.0系統的運檢移動作業終端,建立起設備狀態全維度視圖,提高信息系統對業務的支撐能力并實現有效減負,提升運檢精益化管理水平。
(3)通過PMS2.0系統的運檢移動作業終端,可以加強運檢部與其他業務部門、上下級及外部單位間的業務協同。
(4)利用移動應用等新技術手段,推動運檢業務模式優化及信息化支撐能力提升,提高班組工作效率和業務績效。
2 移動作業平臺架構設計
基于PMS2.0系統的運檢移動作業終端按照SG-ERP架構體系設計,包括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技術架構等關鍵內容。運檢移動作業終端總體架構如下:應用架構是基于業務架構,從系統功能需求的角度去清晰準確定義應用范圍、功能及模塊等;數據架構是基于業務架構,從系統數據需求的角度去準確定義數據分類、數據分布與存儲,以實現系統數據的標準化、一致性、準確性和可靠性,充分發現和挖掘數據價值;技術架構是基于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根據信息技術發展趨勢以及相應的實踐經驗,從系統技術實現角度提出系統總體的技術實現方案;物理架構是基于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從系統具體實現角度提出系統總體的軟硬件物理部署方式,為系統運行提供充足的平臺資源;應用集成是基于一級部署的運檢移動作業終端建設思路,進行一體化運檢管控平臺的業務和企業內部業務應用、企業外部應用之間的業務耦合分析,實現一體化運檢管控平臺的業務應用和企業內部業務應用、企業外部應用之間的數據集成、應用集成、流程集成等。
安全架構指提供系統軟硬件方面整體安全性的所有服務和技術工具的總和。依據國家電網公司信息安全策略,從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系統安全、網絡安全、物理安全和安全運行及管理等方面對一體化運檢管控平臺的安全進行了說明。其中,業務架構決定了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技術架構和物理架構支撐了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的技術實現,應用架構、數據架構、技術架構和物理架構存在著一些互動,同時不同層次的架構之間也會相互影響。采用總體架構設計方法,能夠獨立地分析設計業務架構使得其更接近業務本質,基于實現業務本質而設計的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則更趨合理、完整與實用,確保了整個系統技術的先進性、開放性和可擴展性。
3 移動作業平臺的應用及效益
(1)生成離線作業任務。移動作業應用進行現場作業前,首先以數據包形式下載現場作業過程中需要的相關信息。數據包的生成也以任務單為主線,用戶選擇一個檢修班組任務單生成[離線作業任務],然后由移動終端進行下載[離線作業任務]并執行。
(2)移動終端功能。主要分為待下載、執行中、待上傳、已上傳等四大模塊。待下載含有巡視作業包、檢測作業包、檢修作業包,待下載中的作業包是PMS2.0主站上編好的作業包,生成離線作業任務后可在待下載中進行下載。點擊下載箭頭可下載,下載完成后系統提升“數據包下載成功”。終端可以實現的作業功能主要包括:設備巡視功能,如正常巡視、特殊巡視、全面巡視、專業巡視、例行巡視、熄燈巡視、夜間巡視、監察巡視、故障巡視,巡視計劃從PMS2.0主站上自動生成;巡視作業文本編制,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引用文件、準備工作安排、人員分工、人員要求、工器具、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安全措施、存在問題;設備缺陷、隱患登記,缺陷定位信息、缺陷發現信息、缺陷描述信息、附件,填寫完缺陷登記數據后,上傳附件照片,點擊保存按鈕保存數據等。
(3)移動終端應用。基于PMS2.0系統的運檢移動作業平臺目前已經研制出終端,并在滁州供電公司供電瑯譙運維站、豐樂運維站開展試運行,經過近三個月的試運行,測試結果良好,計劃于2017年6月份開始正式運行。
(4)移動終端的效益。通過移動終端的應用,解決了部分變電因無內網工作計算機不能及時進行相關檢修、巡視工作,對發現的缺陷或者隱患不能及時錄入到PMS2.0系統等問題,明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第一,減少故障搶修時間。通過移動作業終端的全視角監測、資源的統一管理與移動派工,以及現場設備缺陷的快速同步到PMS2.0系統,可以實現更快速的設備狀態異常監測與分析、足夠可用的搶修資源,明顯縮短了故障發現與處理的時間。第二,減少故障次數。通過移動作業終端應用于巡視、檢查、隱患缺陷的上報等,提高生產計劃執行率,從而保證了電網設備的正常檢修周期,使得設備健康狀況得以保障,故障率自然降低。第三,增加客戶滿意度。移動作業終端的建設,提高了檢修工作效率,增強了班組工作計劃制定的合理性,保證了班組工作負荷平衡,減少了設備停電時間和頻率。同時,縮短了搶修時間,對客戶的電力故障做出快速響應,提高了客戶滿意度,提升供電企業品牌效益,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電力支持,取得了雙贏的成果。
4 結束語
基于PMS2.0系統的運檢移動作業終端運行情況良好,使用中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該移動終端實現了多用途、多功能的變電運行檢修工作的同時,仍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開發及應用,終端高級應用功能需要進一步提升,如進行工作票的填寫、審核,進行工作票查詢統計,缺陷的查詢統計,檢修工單的制定和下發等,需要進一步增強應用功能,實現移動作業的便捷化、多樣化。
參考文獻
[1]李建光,秦飛,王欣欣,等.水電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移動作業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水電與抽水蓄能,2016(06).
作者簡介:戴先玉(1963-),男,安徽蕪湖人,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從事電力系統安全管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分析管理等。
楊軍偉(1985-),男,河南周口人,研究生學歷,工程師,從事電力一次、二次設備運行維護、檢修管理及安全管理等。
馬艷(1969-),女,安徽滁州人,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從事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設計、安裝、調試及維護管理工作。
蘇躍(1982-),男,安徽宿州人,大學學歷,助理工程師,從事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設計、安裝、調試及維護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