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楠+姚思泉
【摘 要】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學說的基礎上,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實踐,從事關黨和國家興衰成敗的高度,深刻闡釋了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思想內涵、突出強調了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義、首次提出了檢驗堅定理想信念的客觀標準、科學闡明了堅定理想信念的現實路徑。
【關鍵詞】習近平;理想信念;共產黨人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源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事關黨和國家興衰成敗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論斷。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論斷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新體系的構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與發展,對共產黨人始終高舉理想信念的精神旗幟,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突出強調了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非常注重強調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義,他根據不同的場合和需要,從不同角度和方面,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理想信念展開論述,提出了許多經典的命題和論斷。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習近平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1]靈魂是不死的精神,沒有信仰的人意味著沒有靈魂。蘇共為什么會垮臺?戈爾巴喬夫私下曾表示,共產主義對我已經過時了。當理想信念發生了動搖,當信仰之魂不在,黨和國家又怎能長存。革命理想高于天,我黨90多年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2012年11月,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2]將抽象的理想信念具化成人們熟知的化學元素鈣的形象,既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理想信念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決定性作用,又深刻透徹地折射了理想信念缺失的嚴重后果。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初心。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牢記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確立為自己的綱領,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 [3]可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追求,就是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責任。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的初心。
通過這些貼切生動、膾炙人口的形象化表述,以生活化常識化證明政治生活規律,形象地概括了堅定理想信念對共產黨人精神世界的決定性作用。它對人內心的強烈震撼要遠勝于哲學的抽象論證和政治的宏大說教,具有更廣泛的傳播價值。
二、首次提出了檢驗堅定理想信念的客觀標準
一個人對自己理想信念的堅定,往往可以從其實際行動中體系出來。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佛教徒,其感恩、善行、祈禱、懺悔、助人等言行舉止,往往能夠區別于常人的言行舉止,人們能夠通過這樣的言行舉止判斷他的信仰。然而,一些黨員認為,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務虛不務實,看不到摸不著,沒有檢驗的客觀標準,全憑個人的主觀感受。這種觀點也正是一些黨組織不重視理想信念建設,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原因。當面臨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考驗,面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危險時,就無法經受“四大考驗”,無法克服“四種危險”,理想信念容易動搖迷失。
習近平通過對理想信念重要性的把握,強調理想信念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也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口號。他第一次提出了新形勢下堅定理想信念的客觀標準:“在革命戰爭年代,檢驗一個干部理想信念堅定不堅定的方法很直接,就看能不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舍生忘死,能不能沖鋒號一響立刻沖上去。而在和平時期,檢驗一個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堅定,即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驗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樹立牢固的宗旨意識,是否能對工作極端負責,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勇挑重擔,是否能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4]340這“六個是否能”就從六個層面明確表達了檢驗理想信念堅定與否的客觀標準。“六個是否能”的提出,標志著理想信念在實踐中能夠看得見、有可操控性,成為在言行舉止中判斷共產黨人理想信念堅定與否的一面鏡子。
此外,習近平指出,“理想信念的檢驗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下子、經歷一兩件事、聽幾句口號就能解決的,要看長期表現,甚至看一輩子。”[5]340也就是說,理想信念的檢驗,是與共產黨人終生相伴的。
三、科學闡明了堅定理想信念的現實路徑
正如給身體補鈣一樣,理想信念的堅定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勞永逸,不會隨著黨齡的增加而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提高,需要終生努力實踐。習近平在其論述中科學闡明了堅定理想信念的現實路徑。
(一)在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堅定理想信念
早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就指出:“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6]161“新干部、年輕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論學習,通過堅持不懈學習,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堅定理想信念。” [7]161如今,在黨員隊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懷疑、輕視、誤解、拒斥馬克思主義的現象,甚至將馬克思主義邊緣化,“不信馬列信鬼神”。出現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黨員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了解,沒有讀過幾本馬列原著,不能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讓真理武裝我們的頭腦,讓真理指引我們的理想,讓真理堅定我們的信仰。要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 [8]只有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實踐本身有深刻了解,只有認清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才能切實有效解決好“總開關”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堅定理想信念。
(二)在堅定“四個自信”中堅定理想信念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堅定是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現實基礎。中國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既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植于中國社會、立足于中國的獨特國情。習近平曾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9]“四個走出來”,背后支撐的是中華民族的全部歷史,深刻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體現了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內在統一。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實現人民幸福。這是我們對中國道路的自信。
“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認識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衛真理,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崇高價值的基礎之上。”[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它指引全黨和全國人民取得了巨大勝利,并不斷指引我們取得新的更大勝利,只有堅持理論自信,特別是堅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問題,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思想的正確。
中國為什么能夠創造出讓世界驚嘆不已的發展奇跡、穩定奇跡?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擁有先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自信,就在于它具有明顯優勢,具有活力潛力,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取得顯著制度績效,獲得社會廣泛認可,有著強大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能力,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貫穿著科學理論及價值追求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鑄就了中華民族持久而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創新發展的精神支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指引著前進方向、提供精神力量。離開文化自信,理想信念的堅定就會失去精神基石和文化滋養。
(三)在開展黨內政治生活中堅定理想信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和力度把黨內政治生活提到新的高度,著力解決黨內政治生活不經常、不認真、不嚴肅的問題。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總結了我黨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歷史經驗,分析了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認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強調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
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早在建黨之初,中共就十分注重貫徹馬列主義經典作家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黨內政治生活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如基本能夠保證黨員的民主權利,黨員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黨員之間比較平等,有言論自由,能夠尊重不同意見,黨代會能夠正常召開等等。雖然后期經歷了文革“踢開黨委鬧革命”導致黨內政治生活陷入谷底的曲折過程,但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內政治生活逐步恢復正常,邁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良性運行軌道上。
如何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習近平在十八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12]堅定理想信念與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關系可見一斑,它們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才能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在不斷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過程中,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才能進一步得到堅定。
(四)在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中堅定理想信念
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習近平最重視理想信念。他指出:“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13]長征的勝利即是我們黨堅定不移堅定崇高理想信念的歷史成果。在風雨如磐的長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激勵和指引著紅軍一路向前。沒有理想信念,就不會有四渡赤水、血戰湘江、強渡大渡河;沒有理想信念,就不會擊退上百萬的追兵阻敵;沒有理想信念,就不會征服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穿越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沒有理想信念,就不可能糾正錯誤路線,走向勝利。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長征向全中國、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的、以共產主義為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長征路上的苦難、曲折、死亡,檢驗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堅不可摧的。
當今,我們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長征精神。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奮斗。長征勝利啟示我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堅定,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都風雨如磐不動搖,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永遠為了真理而斗爭,永遠為了理想而斗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報,2012-11-19.
[2]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8-21.
[3][1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7-2.
[4][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7]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8][10][13]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
[9]習近平.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交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答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6-26.
[12]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