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興元
摘 要:現階段,城市規劃與建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為滿足城市的發展需求,必須合理規劃與設計城市道路項目。在城市環境中,人口密度不斷加大,機動車數量也在不斷加大,這就需要足夠的城市道路。為提升道路的應用價值,必須重視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工作,嚴格控制技術要素,以實現道路施工質量的控制。針對此項問題,文章就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
伴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若想滿足城市需求,必須重視道路工程建設,選擇更為科學、合理的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對技術要素進行科學管控,選擇合適瀝青材料,以提高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質量,繼而充分凸顯該面層的堅實度與牢固性,這能大大提升城市道路的應用價值。然而,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在應用的過程中,施工工藝、破壞機理等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使得道路在應用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破壞。最終不僅會威脅城市道路的使用年限,又會耗費大量的成本。
1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為充分提高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除了嚴格規范施工技術外,還要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含人力資源配置、深度了解施工資料、科學設置混凝土配合比、合理設置拌合場,還要準備好足夠的材料等。以下就準備工作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1.1 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開展城市道路建設時,為不斷提高瀝青混凝土面層的施工質量,必須合理配置相應的人力資源,結合道路項目的實際規模、技術要領等配置一定人才資源,要求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員、操作員與經理等,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才資源結構。
1.2 深度把控施工材料
開展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操作時,前期必須熟讀設計圖紙,以深度了解具體的施工操作技術,了解該項技術操作的要領、技術流程與各項參數,以求為施工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依據[1]。此外,技術人員、項目負責人還要閱讀雙方所簽訂的合同文件、項目招投標文件,對項目進度、質量與造價的各方面要求予以把控,以技術要點為主要關注內容,這是保證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操作規范性的關鍵所在。
1.3 路面攤鋪前的準備
在開展路面攤鋪之前,應合理設計基準線,還要嚴格規范卸料、灑水等操作。項目經理、技術員要熟讀設計圖紙、合同文件與招標書等[2],還要充分了解道路工程路面的實際規模,對混凝土數量進行計算,這是路面在攤鋪之前的主要準備內容。
1.4 合理設置配合比
開展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前,應對混凝土的配合比進行合理性設計,且在施工基地的試驗室來做好原材料準備工作,送至專業的試驗區域進行配比。最好要提前處理好,最好選擇在材料貯存之前來完成。
1.5 合理設置拌合場
為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要科學設置拌合場,及時考慮該場地設計的科學性,保證能為運輸提供便利,要求場地區域要平整、寬敞。這樣不會影響居民的實際生活,也不會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因此,拌合場與居民生活區分開,以避免拌合場運作而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3]。此外,場內地面必須要平整、便捷,這樣在開展運輸活動時就更為高效、科學。及時考慮機械的車型、大小等,便于車輛掉頭,以避免對周邊環境產生極大的干擾。為保證場地的安全性,要將易燃易爆物品、瀝青、油料等材料與加熱設備、電源等隔開設置。
1.6 及時準備好材料資源
施工之前,還要準備好足夠的施工材料,科學開展材料采購工作,控制好材料質量是保證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好壞的關鍵所在。
1.7 科學對設備開展安裝調試工作
對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而言,若想控制混合料的質量,則與拌和所用的設備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為保證拌和設備的應用功能,必須前期開展設備安裝調試工作,對設備的性能進行及時檢測。這樣可滿足工期的具體要求,可實現工作開展的連續性,利于保證施工效率。
2 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
2.1 鋪筑技術
(1)運輸。開展混凝土鋪筑之前,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科學性運輸,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運輸時,最好選擇>15t的自卸性汽車,為避免發生粘料現象,應在裝車之前,在汽車的翻斗內涂抹上一層水與柴油的混合物[4]。裝料完畢后,應使用保溫布覆蓋在汽車上,即可運輸出現場。為保證混凝土質量,混凝土拌和的場地選擇應距離施工場地較近,這樣能將運輸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以內。(2)壓實與成型。在壓實時,前期應進行試鋪,根據試鋪試驗來確定碾壓方式、組合形式與攤鋪的速度,開展合理的攤鋪作業。攤鋪完成后,用開展壓實操作,這要經歷初壓、復壓與終壓三個環節,可使用輪胎與鋼輪壓路機相互結合的方式來開展道路面層壓實操作。碾壓時,應遵循分段的原則,分段的具體長度要控制在40.0m左右,按照初壓、復壓與終壓的順序進行壓實。為保證壓實質量,應對每段的壓實情況進行標注,讓操作者進行科學的辨認。
2.2 接縫處理
開展整幅性攤鋪時,一般不會出現縱向上的接縫。若需要進行路面加寬處理,應依照半幅攤鋪方法來對縱向接縫進行科學性設計[5]。開展半幅攤鋪施工時,在縱向接縫處,應在前期已經攤鋪的混合料部分留下一定的缺口。暫時不能碾壓,將其作為高程基準面,并使攤鋪層重疊。在最終跨接縫碾壓處理時,以熱接縫的方式將縫跡予以消除。若路面結構呈現多層次狀態,上下層間的縱縫應錯開2-4口之上。橫向上的縫隙處理應采取平接縫施工技術,攤鋪段的側端3.0m直尺應呈現懸臂狀態。將直尺和攤鋪層相互接觸位置設定為接縫區域,并使用切縫機將接縫處的不平整要素鏟除、切齊。然后,要及時清洗接縫時所產生的灰漿,并涂抹上少量的粘層性瀝青,借助攤鋪用的熨平板從接縫位置開始攤鋪操作。在對接縫進行碾壓時,應使用鋼輪壓路機來開展橫向上的壓實操作,從路面縫隙向新鋪成的面層逐步移動。碾壓之后,使用3.0m的支持來對表面平整度進行檢查。在處理橫向接縫時,上下層間應錯開≥1.0m的距離。在橫向上施工縫處理時,應與橋梁毛勒縫保持20.0以上的距離。不可將其設定在毛勒縫區域,以保證毛勒縫兩端路面的平整度與順滑度。
2.3 做好施工檢測與缺陷處理
施工檢測工作主要貫穿于道路施工全過程,等到該路面碾壓成型之后,保證各項路面施工技術都要滿足需求。在開展施工檢測時,主要針對路面的厚度、高程、平整度、鉆芯取樣、寬度等參數進行科學性的設計。開展平整度檢測時,可使用長度為6.0m的鋁合金尺桿進行檢測,且該尺桿的規格為3.0m的直尺。此外,還可使用車載連續平整度儀來對道路表面的平整度進行檢測。開展平整度檢測時,可將兩種平整度檢測方法相互結合,局部區域可使用規格為6.0m的直尺。若更長的范圍,可使用平整度儀來進行檢測。將二者相互結合,在平整度檢測上也變得更為精準。
3 結束語
現如今,城市道路已然成為象征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要素,其與人們的日常出行、商務交流與物流運輸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為滿足城市的發展需求,必須嚴格控制瀝青路面施工質量,以增強整個路面設計的平整度。開展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必須合理配置人才資源,準備好足夠的材料、設備資源,并嚴格管控好技術要素,這樣能大大提高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王鴻祥.市政道路工程瀝青混凝土面層的施工技術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1):264-265.
[2]王榕亮.市政道路中瀝青混凝土面層的施工技術剖析[J].門窗,2015(9):318.
[3]邱鋒,劉琳琳.關于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的質量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4(7):42.
[4]杜葵.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水平度提升施工研究[J].山西建筑,2014(16):156-157.
[5]琚紅偉.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3(2):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