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得勝
劉備“漢景帝玄孫”的頭銜有點玄
文/魏得勝

劉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其“漢景帝閣下玄孫”、“劉皇叔”之頭銜。可是我們發現,劉備的頂頭上司,根本就不買他這個賬。
我們先來看劉備初入公職的一段記載。劉備到任未及四個月,趕上督郵大人下來視察工作。這督郵是怎樣的一個角色呢?我們只能說個大概,約相當于郡守(地方行政長官)的助理吧。新的郡守上任,找一個親信做督郵,代為處理一些公務。督郵到了下一級的縣政府,代表郡守,視察那里的政教及司法等工作。郡下轄的各縣領導,見督郵如見郡守本人,接風洗塵,推杯換盞,奉迎趨顏,絲毫不敢怠慢。如此炙手可熱的督郵,自然不會把劉備這小小的角色放在眼里。
督郵到了,縣長帶著手下的官員出廓迎接,劉備在列。到得縣政府招待所(館驛),督郵正面高坐,縣里的官員們,個個如孫子,立于階下,靜候督郵訓話。督郵扯著官腔問縣長,今年收成怎么樣呀?賦稅增長幾何?縣里的治安還好吧?黃巾賊在縣里是否清剿干凈?等等。縣長不敢怠慢,把縣里的工作,一一做了匯報。最后,那督郵才注意到劉縣尉。督郵問道:“劉縣尉是何根腳呀?”意思是,你可否有來頭?有背景?劉備答道:“我乃中山靖王之后,自涿郡圍剿黃巾以來,參加的戰爭,大大小小三十多場。”
督郵一聽,不高興了,咦,竟有人膽敢跑到咱這里來充大個蘿卜,遂大喝一聲:“你這廝詐稱皇親,虛報功績!當下朝廷下令,正要問責你這等濫官污吏!”劉備著實嚇了一跳,其他縣官,也都側目,鄙夷這詐稱皇室后裔的人。劉備趕緊把頭低下:“豈敢豈敢。”督郵怒道:“都散了吧!”一場小型的工作會議,就這么黯然收場。回縣衙的路上,縣長叱責劉備:“一個剛參加工作的人,說話也不小心點,什么你就皇親國戚了?這豈是鬧著玩的?今天你自稱是漢室苗裔,過兩天……”縣長指指身旁的一個官吏接著說:“他還說他是玉皇大帝的苗裔來。也不怕風大扇著舌頭!”說得劉備,頭也抬不起。以至于后來發生鞭打督郵的事,劉備辭職走人。一場由身份鬧出的亂子,就此收場。但“這廝詐稱皇親”的大戲,卻剛剛開始。后來,劉備投靠曹操,被引薦給劉協皇帝。一續家譜,劉備乃劉協皇帝的叔叔,自此皆稱劉備為“劉皇叔”。
二十一世紀,尋找自小失散的家人,需DNA配對成功,方能認可失散者的血緣關系。劉備與劉啟,相隔二十代人,時間跨度三百多年,沒有DNA佐證不說,連旁證都沒有。擱在現在,劉備若說,他祖宗的祖宗的祖宗……是偉大的文景之治時代的劉啟皇帝,還不給人笑死。俏皮話會說:“你祖上是劉啟,我祖上還劉邦來著。”
有人也許會抬杠,說你看看人家劉備,數說家譜,倒背如流,這肯定沒錯。我說,你要誠心拿皇室身份去闖天下,你也可以把攀附對象的家譜倒背如流。皇室那不是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家史,就是公開的國史,只要識文斷字,就能知道皇室的來龍去脈。一波一波的皇帝,兒孫不知凡幾,你想攀附哪一支,隨他什么睿智的人,也無法查證你這幾百年以后的某個孫子之真偽。所以,“織席小兒”(曹操語)劉備自證是劉啟玄孫、皇室血脈,我看這玄孫真有點玄。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說劉備出自劉貞一支,但對此后的世系卻沒有交代,便徑直寫到劉備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而劉備冒充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最大的好處就在于,后人無從考查其真偽。劉勝的兒子多不勝數,其中有十一個兒子的爵位,被武帝劉徹廢黜,其家族紛紛遷移避禍,導致族譜混亂。至東漢末年,已無法知道誰是誰的后代了。劉備冒充劉勝后人,安全系數就太高了。細心的研究者還發現,劉備與獻帝劉協的世系關系,并非“叔侄”。經過梳理與推算,劉協比劉備整整大了五輩。由此,我們得出一個更加不敬的結論,這“劉皇叔”,直接就是劉備招搖撞騙的工具。
不是說,一個人史有留名,就證明他有過人之處了,晉惠帝司馬衷完全是一個生理上的白癡,他不照樣以一句“沒有飯吃何不吃肉”聞名于史嗎?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不會穿衣也不會系鞋帶,不也史有留名了嗎?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時勢造英雄不假,可時勢也造狗熊呀。劉備是不是狗熊,大家自有判斷;在我眼里,他非英雄,那是一定的。那么,劉備是什么呢?他不過是亂世造化出的一個投機者罷了。至于他的“皇叔”身份,那直接就是死無對證、查無實據的一個歷史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