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304)醫學心理科主任 彭國球
70歲學外語 80歲跳探戈 85歲練瑜伽,美國92歲老太告訴你
——老人永遠別對自己說“太晚了”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304)醫學心理科主任 彭國球

不老女神Phyllis Sues
50歲創立自己的時裝品牌、70多歲學習意大利語和法語、80歲時開始跳探戈、85歲走進瑜伽課堂。她就是92歲的美國老太Phyllis Sues。近日,這位美國老人的一段跳探戈舞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火了,隨之而來她的這些“老年經歷”被人嘖嘖稱贊。
她在博客上寫了一句話:“看看我,如果想說要做什么事已經太晚了之類的話,請你再好好思考一下!”我想說,老人永遠別對自己說“太晚了”!
據報道,我國目前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1.78億,每年還增加750萬,5年后將達到2.21億。一個人老不老,一方面看生命年齡,一方面看生理年齡,而更為重要的是看心理年齡。心不老,人就不會“老”。
無獨有偶,也有一位中國老人,71歲時因經濟原因,被判無期徒刑;74歲時身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疾病而保外就醫;75歲時承包2000多畝荒山野嶺,干起了自己并不熟悉的行業,栽種橙子;84歲時他的橙子產量達8000噸;85歲時他的資產過億,成為老年再次創業而擁有億萬財富的實業家。著名的企業家王石和許多各界精英人士以能吃上他的橙子而自豪,他就是中國勵志老人——褚時健。褚時健說,“任何情況下,我都要有所作為。只要活著,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價值。”
然而我們周圍更多的老人一方面害怕老去,一方面卻又在向“老”妥協,抱著“夕陽西下,將就著過完”的心態在度過自己的退休生活。
人退休后,進入了生命的一個新的黃金期,沒有了職場的競爭,沒有了工作的壓力,甚至也沒有了經濟的壓力,是比較自由自在的逍遙人。怎樣愉快而有意義地度過晚年,需要有一種認老不服老的心態,需要給自己找一個榜樣。
王石在接觸了褚時健老人后說,一個70多歲的老人心懷偉大夢想而創業,大談80多歲以后的場面,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啊!褚時健老人把一個看上去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了,而且這種成功是可以示范、可以借鑒、可以學習的。他就在這里,他就在做,做得很輝煌,他可以給世人提供借鑒。
人類發展進化到今天,對生命、對疾病、對年齡、對保健,都要有一個與時代相符合的全新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界限是這樣重新劃分的:65~74歲為低齡老年人,75~84歲為中齡老年人,85~89為高齡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人。
退休老年人要認老,但不服老。“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為年齡發愁,只要在秋霜里結好了果,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認老是一種人生理智,不服老是一種人生激情,是一種積極的心理能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人們往往會問:92歲的Phyllis Sues,老年生活過得活力四射,是怎么做到的?老頑童的答案是:運動、學習和傾聽。
運動給人以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讓身心都永遠年輕。前段時間一位70多歲的老人,全身肌肉走上T臺,也令世人羨慕。運動對老人來說是必不可少,你不一定需要像Phyllis Sues那樣又是瑜伽,又是探戈;也不一定要像這名70多歲T臺男模一樣滿身腱子肉,你要的只是運動這個習慣。就像專家對保持機體的年輕有10條建議:在12點以前睡覺;別整天坐著;練練肌肉;有氧運動;柔韌性鍛煉;按時吃飯;不暴飲暴食;不吸煙不喝酒;定期體檢;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少一些負能量,這很容易做到。
學習增加了知識和技能,讓大腦保持年輕,你可以去做一些你年輕時沒時間做的事情,或者來不及完成的夢想。凡是有價值的知識技能,都值得去學習;凡是有意義的工作事情,都值得去做做。不戀不悔過去,不恐不懼未來,活在當下,活在此時。
而傾聽是最好的人際交流技巧。作為老人,我們不能喋喋不休總是埋怨,這樣只會讓家人,讓周圍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嘮叨老人。而善于傾聽,作知心的傾聽者,這會受到家里晚輩、周圍其他人的尊敬,讓自己贏得信任和友誼,廣結善緣,同時獲得信息和知識。
夕陽無限好,何愁近黃昏。人生如同一場球賽,當比賽結束的哨聲尚未響起時,一切進球的努力都不要放棄,也許奇跡就發生在最后的時刻。老年人永遠不要對自己說“太晚了”,凡是讓自己健康快樂幸福的事情都要去。凡是自己心中的夢想都應去圓,人生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