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賓,姜光明,顧雪林,袁強生,顧秋明,錢彩源
(1.蘇州市吳中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江蘇 蘇州 215104;2.蘇州市吳中區金庭農林服務站,江蘇 蘇州 215111;3.蘇州市吳中區東山農林服務站,江蘇 蘇州 215107)
投喂抗腸炎功能飼料對河蟹養殖效果與水質的影響
魏賓1,姜光明1,顧雪林1,袁強生2,顧秋明3,錢彩源1
(1.蘇州市吳中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江蘇 蘇州 215104;2.蘇州市吳中區金庭農林服務站,江蘇 蘇州 215111;3.蘇州市吳中區東山農林服務站,江蘇 蘇州 215107)
為探索抗腸炎功能飼料對河蟹養殖性能與水質的影響,我們進行了全程投喂抗腸炎功能膨化飼料的河蟹養殖試驗,并設置投喂冰鮮魚的傳統投餌方式作為對照。結果表明,試驗組河蟹的存活率高于對照組,飼料系數低于對照組,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河蟹的平均增重率和肥滿度指標無統計學意義差異。經濟效益分析結果顯示,試驗池可以提高河蟹養殖的經濟效益,降低養殖成本。與投喂冰鮮魚的傳統養殖方式相比,全程投喂功能飼料可降低養殖水體TP含量。綜上所述,抗腸炎功能飼料完全可以替代冰鮮魚,全程投喂抗腸炎功能膨化飼料可以提高河蟹的養殖性能,增加經濟效益,減少水體磷的污染,是一種“高效、綠色、生態、低碳化”的新型河蟹養殖模式,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河蟹;抗腸炎功能飼料;養殖性能;水質
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稱河蟹,大閘蟹,隸屬于甲殼綱十足目方蟹科絨螯蟹屬[1],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名特優養殖品種。近十余年來,河蟹的養殖產量從2000年的23.24萬t增加到了2012年的71.44萬t[2],江蘇省是河蟹主產區,2008年河蟹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5%[3],太湖蟹作為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農業的主導品種之一,養殖面積廣,近年來,全區的年產值穩定在8億元左右。傳統的河蟹養殖模式是投入大量的冰鮮魚,但投喂冰鮮魚的殘餌易引起水質敗壞,易帶入弧菌等病原生物,加大了養殖風險和養殖成本,還造成環境污染。再者,每年大量捕撈海水魚,大量消耗海水魚資源,不利于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有關河蟹養殖模式及密度、增氧技術、養殖容量、套養魚蝦品種、養殖水質變化等方面已有較多報道[4-11],但有關河蟹冰鮮魚替代飼料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特別是在提倡“高效、綠色、生態、低碳化”養殖模式的大背景下,探索新型養殖模式、新型投喂方式顯得尤為重要。研究在河蟹養殖過程中,全程投喂抗腸炎功能性膨化飼料,與投喂冰鮮魚的傳統養殖方式進行了對比研究,旨在探索成本低、環境友好的養殖模式,提高養殖戶抵御養殖風險的能力,促進河蟹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1 試驗設計
在蘇州市吳中區河蟹主養區東山、臨湖、金庭3個鎮選出3個實施區,確保實施點的養殖企業或者養殖戶擁有河蟹養殖塘口2個以上作對照,每個塘口面積在25×667 m2~50×667 m2之間,且每個塘口的面積相近、養殖管理人員相同。
1.2 日常管理
在選擇的3個養殖區均采用主養河蟹套養青蝦的養殖模式,但具體放養比例有所不同。試驗組全程投喂人工飼料,即采取“兩頭精、中間青”的投喂模式,分別投喂蛋白質含量為40%(3—5月)、36%(6—8月中旬)、40%(8月下旬—10月)的抗腸炎功能膨化飼料。對照組投喂冰鮮魚及飼料,各區冰鮮魚的投喂量與投喂方式略有不同,日常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具體見表1。

表1 各試驗區苗種放養與飼料投喂模式
1.3 飼料制作
試驗用飼料是采用后噴涂工藝,將抗腸炎功能蛋白(由昆山貝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加入膨化飼料中制成抗腸炎功能膨化河蟹飼料,其特點是能有效抑制腸道的慢性炎癥,保護腸絨毛組織,提高對飼料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飼料系數,環境友好。在抗腸炎功能性膨化河蟹飼料中,抗腸炎功能蛋白添加量為0.5%;3—5月的膨化河蟹飼料蛋白質含量為40%,6—8月中旬的飼料蛋白質含量為36%,8月下旬—10月的育肥料蛋白含量為40%,后期飼料蛋白以高檔魚粉為主。
1.4 測定參數及方法
試驗結束后,將池塘里所有河蟹起捕,迅速測量各個池塘河蟹的生長指標,體長采用游標卡尺測量,精確到0.2 mm,體質量用電子秤稱量,精確到0.01 g,并計算肥滿度、肝體比、性腺與體質量比、存活率、飼料系數等指標。具體指標的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N0為初始河蟹放養數量(只);Nt為終末河蟹數量(只);W0為初始平均體質量(g);Wt為終末平均體質量(g);F為消耗飼料質量(g);L為河蟹體長(cm);Wg為肝胰腺質量(g);Wx為性腺質量(g)。
水質指標測定選擇對河蟹生長影響較大的氨氮(NH4+-N)、亞硝態氮(NO2--N)、總氮(TN)、總磷(TP)、高錳酸鹽指數(CODMn)、銅、鋅離子等指標。NH4+-N和NO2--N的測定時間選擇在河蟹蛻殼、生長高峰的4—8月,每月采樣1次,共采樣4次,其余指標于8月13日檢測1次,所有指標委托蘇州國際環境檢測有限公司檢測。
1.5 數據統計與分析
數據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6.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回歸和單因素方差分析,試驗中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X±SD),統計顯著水平為P<0.05。
2.1 飼喂抗腸炎功能河蟹膨化飼料對河蟹生長性能的影響
各實驗池到11月底養殖結束,經統計,各實驗池的河蟹生產性能及經濟效益見表2。從表2可知,3個試驗區的河蟹平均增重率差異不大,均在93%左右,試驗組的肝體比高于對照組,飼料系數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腸炎功能性膨化飼料能有效降低河蟹養殖的飼料系數。由于各區養殖水平的差異,河蟹存活率2區最高、3區最低,但無論哪個養殖區,實驗池的存活率均高于對照池2%以上。河蟹的肥滿度、性腺與體質量比沒有差異。

表2 抗腸炎功能性飼料對河蟹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飼喂抗腸炎功能河蟹膨化飼料對河蟹養殖經濟效益的影響
飼喂抗腸炎功能河蟹膨化飼料對河蟹養殖經濟效益的影響見表3。從表3可知,在3個養殖區域中,1區的平均規格、價格和畝效益最高,超過10 000元/667 m2;3區的畝效益最低,但試驗池為1 045元/667 m2,而對照池僅為100元/667 m2。從區域1和區域2可以看出,當養殖面積相近,河蟹的放養量在1 200只/667 m2時,養殖產量最高;當放養量減少為800只/667 m2時,河蟹的平均規格最大。比較各區對照池和試驗池,兩者養殖的河蟹在養殖產量、平均規格和價格方面相差不大,但試驗池的畝成本低于各自對照池,而畝效益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飼喂抗腸炎功能飼料能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表3 抗腸炎功能性飼料對河蟹養殖效益的影響
2.3 抗腸炎功能飼料對河蟹養殖池水質的影響
各區試驗池和對照池NH4+-N和NO2--N檢測結果見圖1圖2。NH4+-N隨著時間的變化無規律可循,但其絕對數值均較低,遠低于太湖流域池塘養殖水排放標準(DB32/T 1705-2011)的一級排放指標。NO2--N的季節變化也無明顯的規律性,但在高溫季節,對照池均高于試驗池,說明投喂抗腸炎功能膨化河蟹飼料有利于飼料中蛋白質的吸收,減少了氮的排放。

圖1 各試驗區NH4+-N含量變化圖

圖2 各試驗區NO2--N含量變化圖
水質TN、TP、CODMn、Cu、Zn等指標測定值見表4。從表4可知,各試驗區的試驗池與對照池的水質指標相對較好,投喂抗腸炎功能飼料對池塘TN和CODMn的影響很小,銅(Cu)、鋅(Zn)的指標遠低于一級排放指標。值得注意的是,從水體TP含量分析,各區域對照池的TP含量均高于試驗組,說明投喂冰鮮魚增加了池塘磷含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池塘的磷污染,而投喂抗腸炎功能飼料后能有效降低排泄物、殘餌中磷的排放量,池中TP含量低于對照池,因而有利于水質資源的保護。

表4 各區TN、TP、CODMn、Cu、Zn等指標檢測值mg/L
研究選取面積相近或相同的池塘作為試驗池和對照池,探索了不同養殖模式下全程投喂抗腸炎功能膨化飼料對河蟹養殖效果及養殖水質的影響。從經濟效益分析,試驗池的畝效益均比對照池高,畝成本均比對照組低。1區采用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混合種植,早春施進口復合肥,3月施氨基酸肥,3—9月用微生態制劑的水質管理模式,養殖效果最佳,效益達10 000元/667 m2以上;其次是2區,采用茶籽餅清塘,種植單一水草品種伊樂藻,7—8月放螺螄300 kg/667 m2的管理模式,667 m2效益在3 500元以上。模式3的對照組畝效益最差,主要問題是水草覆蓋率不足,微生態制劑使用不太到位,造成飼料系數提高,存活率、產量與規格顯著下降。不同養殖模式下,經濟效益差別較大,這可能和池塘面積、放養密度、水草的栽種、日常管理維護等因素有關,人為因素可能也會造成結果的一些差別[8,13-14]。
有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腸炎蛋白能明顯提高石斑魚的生長性能,主要原因是,抗腸炎蛋白粉蛋白質和淀粉消化酶活力產生了顯著影響,活力顯著或極顯著提高,減少應激反應,改善腸道形態結構,從而提高養殖對象的養殖性能[15-17]。該試驗結果支持上述研究的結果,全程投喂抗腸炎功能膨化飼料的養殖模式可提高河蟹存活率、降低飼料系數,說明抑制慢性炎癥后,維護了腸道健康,提高了對飼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和養殖性能,是一種高效低碳的新型養殖模式。
項目組還對投喂抗腸炎功能膨化河蟹飼料對養殖水體水質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和對照池相比,投喂抗腸炎功能膨化飼料能有效控制水體中TP的濃度,有利于環境保護。全程投喂優質人工飼料,可有效控制飼料的質量、提高河蟹品質、顯著降低投喂冰鮮魚帶來的環境污染,還保護了海洋漁業資源,完全可以將河蟹養大、養好、高產。因此,應加大推廣力度,鼓勵廣大養殖者全程投喂功能性飼料等優質河蟹飼料,提高河蟹品質,打造優質河蟹品牌,提升蘇州河蟹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河蟹產業可持續發展。
[1]李廷友,謝標,陸波,等.中藥添加劑對中華絨螯蟹扣蟹非特異性免疫力影響的研究[J].淡水漁業,2005,35(1):3-6.
[2]茅海成,王高龍,楊永超,等.中華絨螯蟹不同規格親蟹池塘生態育苗效果的生產性評估[J].水產科技情報,2014,41(5):233-236.
[3]周露洪,谷孝鴻,曾慶飛,等.固城湖圍墾區池塘河蟹養殖環境影響及模式優化研究[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3,29(1):36-42.
[4]周明東.池塘養殖不同規格、密度河蟹生長特性及養殖效果[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9.
[5]丁洪祥.大規格河蟹高產養殖試驗[J].科學養魚,2010(3):24-25.
[6]董江水,陳紅軍,王新華.河蟹池塘生態養殖生長特性及投餌技術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0(6):378-380.
[7]李定國,王煜恒,王會聰,等.水草密度對河蟹池塘水質和養殖效益的影響[J].水產養殖,2015(12):11-15.
[8]劉勃,蔣國春,周建勤,等.河蟹生態養殖不同放養模式的效果[J].水產養殖,2002(6):3-5.
[9]金剛,李鐘杰,謝平.草型湖泊河蟹養殖容量初探[J].水生生物學報,2003,27(4):345-351.
[10]劉偉杰,張金彪,王桂民.河蟹池塘循環水低碳高效養殖技術[J].水產養殖,2014(5):51-52.
[11]葉青,胡云飛,何義進,等.微孔曝氣增氧技術的研究和應用[J].水產養殖,2009,30(4):8-12.
[12]陳家長,胡庚東,瞿建宏,等.太湖流域池塘河蟹養殖向太湖排放氮磷的研究[J].農村生態環境,2005,21(1):21-23.
[13]汪留全,胡王,鄧朝陽,等.池塘養蟹的放養密度與產量和育成規格的研究[J].水利漁業,2000,20(6):16-17.
[14]楊志剛,劉啟彬,姚琴琴,等.養殖密度和餌料組成對河蟹仔蟹生長和存活的影響[J].生物學雜志,2015,32(6):34-39.
[15]劉淑蘭,胡佳平,劉永貴,等.抗腸炎功能蛋白緩解循環水養殖大西洋鮭環境應激的作用[J].水產科學,2015,34(3):174-177.
[16]郭培紅,宋學宏,李勇,等.抗腸炎功能蛋白對工業化養殖點帶石斑魚生長性能及腸道形態的影響[J].飼料工業,2014,35(22):71-75.
[17]周邦維,李勇,郭培紅,等.抗腸炎功能蛋白對工業化養殖點帶石斑魚生長、水環境和消化酶的效應[J].飼料工業,2013,34(16):20-25.
Effects of feeding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al feed to Eriocheir sinensis on the culture performance and water quality
Wei Bin1,Jiang guangming1,Gu xuelin1,Yuan qiangsheng2,Gu qiuming3,Qian caiyuan1
(1.Suzhou Wuzhong Aqua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Suzhou 215104,China;2.Suzhou Wuzhong Jinti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ervice Station,Suzhou 215111,China;3.Suzhou Wuzhong Dongsh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ervice Station,Suzhou 215107,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eeding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al feed to the Chinese mitten crab(Eriocheir sinensis)on culture performance and water quality,we performed feeding experiments by using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al feed,and a control experiment was set up by feeding carbs with ice fresh fish as usu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hile the feed conversion ratio was low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verage rate of weight gain and the fat factor.In terms of the economic efficiency,feeding with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al feed could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culturing costs.In addition,the content of total phosphorus in water from experimental group was reduced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ice fresh fish used in traditional feeding model could be substituted by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al feed,and this substitution enhanced the culture performance,increased the economic benefits,and reduced the pollution of total phosphorusaswell.Therefore,theanti-inflammatoryfunctionalfeedcouldberecommendedas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low-carbon alternative for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culture.
Eriocheir sinensis;anti-enteritis functional feed;culture performance;water quality
S963.73
A
004-2091(2017)04-0040-06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4.009
2016-06-06)

2015年吳中區農業產業化重點扶持項目
魏賓(1982-),男,工程師,研究方向:水產養殖技術研究推廣.E-mail:42546733@qq.com
姜光明(1982-),男,工程師.E-mail:jiang_guangmi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