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英
(慶云縣人民醫院普外科,山東 德州 253700)
循證護理在闌尾炎切除手術治療中應用的效果觀察
陳俊英
(慶云縣人民醫院普外科,山東 德州 253700)
目的 對接受闌尾炎切除術治療的患者行循證護理,觀察應用效果。方法擇取接受闌尾炎切除術治療的患者134例,參照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劃分為干預組與參照組,各67例。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對干預組患者行循證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干預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患者,數據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干預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97%,護理滿意度為92.53%;參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7.92%,護理滿意度為67.17%;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接受闌尾炎切除術治療的患者行循證護理,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還能降低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大面積實施。
循證護理;闌尾炎切除術;滿意度;應用效果
闌尾炎屬于普外科常見性疾病,雖然該病癥本身并不具有危重性,對患者施以手術治療措施,便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1]。但是,如果患者沒有及時接受有效治療,病情遷延,患者既有可能出現危重性并發癥,例如,腹膜炎、穿孔等,而在患者接受切除術治療過程中,對患者行有效的護理措施,不僅可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還能改善患者預后結局,促進患者康復[2]。基于此,慶云縣人民醫院對接受闌尾炎切除術治療的患者行循證護理,效果較為理想,遂就實驗內容進行如下匯報。
1.1 臨床資料 擇取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間在慶云縣人民醫院接受闌尾炎切除術治療的患者134例,參照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劃分為干預組與參照組,每組67例。參照組中,女38例,男29例,年齡22~82歲,平均(54.9±6.6)歲;17例為壞疽性闌尾炎,25例為單純性闌尾炎,22例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干預組中,女40例,男27例,年齡25~81歲,平均(53.8±7.0)歲;16例為壞疽性闌尾炎,28例為單純性闌尾炎,23例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本次實驗開展之間,就實驗內容、目的以及意義,對兩組患者進行了詳細宣教,最終獲取了所有患者簽署的知情同意書,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各項數據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比可行。
1.2 護理方法
1.2.1 參照組 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對患者病情進行嚴密監測,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對癥處理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等。
1.2.2 干預組 對干預組患者行循證護理,主要有明確循證問題、實施循證護理措施兩個大方面,詳情見討論。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判定標準:在患者出院前,對其發放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共計4個選項,分別為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選用SPSS 19.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接受闌尾炎切除術治療患者的各項護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對比 干預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5.72±1.01)d,明顯短于參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7.67±1.32)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9.60,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干預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97%;參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7.98%,對比兩組數據,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2.53%,參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67.16%,就兩組數據進行比較,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本次實驗過程中,分別對兩組接受闌尾炎切除術治療的患者施以常規護理、循證護理,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患者,數據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干預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97%,護理滿意度為92.53%;參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7.92%,護理滿意度為67.17%;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基本吻合姚康康[3]的研究結果。
我國的循證護理實施于上世紀90年代,作為循證醫學分支,其在很大程度上,對常規護理模式進行了創新。基于該護理模式的約束下,護理人員會參考患者實際病情,結合科學理論,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法,不僅有利于拓展護理人員的工作思維,豐富專業知識,強化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還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預后,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對于患者早期恢復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4]。
本次實驗過程中所采取的循證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首先,明確循證問題:護理人員需要在詳細了解患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對患者綜合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明確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可能類型,例如,術后疼痛、出血、粘連型腸梗阻、切口感染等,并通過有效研討,制定符合患者個體需求的護理方案。
其次,實施循證護理措施:(1)心理護理。針對患者術后可能存在的負性心理,例如,緊張、焦慮、疑惑等,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對患者行以有效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重建治療信心,提高患者的護理、治療配合性。(2)切口感染護理。患者術后,要對患者切口進行徹底清潔與消毒處理,并在日常工作中,密切關注患者切口情況,如果存在紅腫等情況,需要立即采取相關措施給予有效處理[5]。(3)粘連型腸梗阻護理。患者術后,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禁食,取患者的半臥位,幫助其按摩腹部,叮囑患者在首次排氣之前,禁止使用易產生腸脹氣的食物,并鼓勵患者盡早翻身以及下床活動[6]。(4)下肢靜脈血栓護理。患者術后,護理人員要盡早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避免患者下肢形成血栓。如果患者下肢存在靜脈血栓前兆,護理人員應要求患者臥床休息,并適當的對患肢進行抬高運動,在下床活動過程中,需要穿戴彈性襪,或是彈力繃帶[7]。(5)出血護理。術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病史進行詳細了解,并對患者施以嚴格檢查。術后,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叮囑患者禁止進行劇烈活動,如果存在出血征象,需要立即對患者行補液、輸血治療[8]。
綜上所述,對闌尾炎切除術患者施以循證護理,具有非常顯著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普及。
[1]蔡美玲.循證護理在闌尾炎切除手術治療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8):7-8.
[2]劉琴,徐宏宇,萬四紅,等.循證護理在預防小兒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 (10):102-103.
[3]姚康康.循證護理對小兒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2):187-188.
[4]何月娥.細致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9):162-163.
[5]邊德陽.闌尾切除術及其術后并發癥預防探討[J].中國傷殘醫學,2015,11(20):171-172.
[6]鐘臘梅,周桂春.循證護理在急性闌尾炎手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3):147-148.
[7]彭國香.循證護理在預防急性闌尾炎手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5(2):32-34.
[8]郝慧萍.闌尾手術患者綜合護理效果的分析[J].當代醫學, 2013,19(21):129-1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