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李宇瀟
近年來,山東項目投資規模和年度計劃投資逐年增大,連續三年創歷史新高,為促投資穩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山東更確定了120個省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42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20億元,其中總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11個,50億元項目至100億元項目6個,10億元至50億元項目51個,平均單個項目總投資35億元,平均年度計劃投資9.3億元。
這些重點項目涵蓋基礎設施、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生態環保、現代農業、社會民生等領域,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科技含量高、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示范帶動作用突出,是拉動山東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火車頭,更成為加快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助推器。
濟南:地鐵重塑交通版圖
作為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的省會和副省級城市,濟南一直沒有軌道交通,這幾乎成為很多人詬病濟南“落后”的一個鐵證,而隨著堵車越來越影響市民生活,發展軌道交通也越發刻不容緩。2015年7月16日,濟南首條軌道交通——R1線試驗段正式開工建設。
R1線連接了濟南市長清老城區、大學城中心和西客站中心,串聯了創新谷、園博園、大學城、濟南西站等重點區域,支撐了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一城兩區”中的西部城區的發展,建成后西站直達長清只需8分鐘。
R1線試驗段生產經理王冰告訴記者,目前,R1線試驗段的三個車站均在緊張施工中。“前大彥車站主體結構已于4月10日完成,目前正在進行車站圍護與附屬結構施工,另外兩個車站,池東站與園博園站均在施工站廳層,區間結構施工已完成99%。” 此外,R1線高架段(除試驗段)的土建工程區間內承臺、墩柱、蓋梁均完成85%以上,四個車站均開始主體施工,整條高架線路按照工程節點計劃有序開展。
此外,“綠色”成為R1線工程施工的一大亮點,利用太陽能光伏板,R1線再生制動能量回收技術每年可節約用電400余萬度。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濟南軌道交通建設采用地下水回灌、雨水收集等措施。R1線高架車站及區間,每年雨水回收可達20000立方米。目前,“R1線工程科技示范項目”成為國內整條線獲住建部立項支持的地鐵項目,將實現預制樁、光伏發電等42項綠色技術集成示范。同時,R1線獲LEED綠色認證,讓線路各項綠色、節能技術更加系統化、標準化。
值得一提的是,R1線高架站外立面均采用清水混凝土,全線減少外裝修面。為建好全國首條清水混凝土干線,中建八局項目部專門成立創新創效工作室、技術攻關小組,先后經過98次混凝土配合比試驗,4次樣板對比,經專家組織驗收后,最終完成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歷時長達三個多月。在技術突破方面,利用虛擬建模的BIM技術,讓工程先在虛擬系統中先行塑造一遍,技術應用覆蓋率達100%,為整個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據悉,2018年12月31日,濟南地鐵R1號線將試運營。地鐵的開通,將大大提高城市造血、輸血功能,拓寬城市立體發展空間,為這座承載厚重歷史的文化名城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