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廣場往西北50多公里處,已經完成主體結構封頂的青島新機場航站樓,呈放射狀的巨大“海星”圖案正日漸明晰。
從空中俯瞰,集合鐵路、高速公路、地鐵、城軌于一體的“全通型”綜合交通樞紐藍圖徐徐鋪開。以新機場為“核心”,總面積149平方公里的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內,規劃建設、招商等一系列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這片在全國入列“國家級”的臨空經濟區,正在強勢崛起。
著眼建設百年機場,青島新機場在國內對標北京新機場,在國際對標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英國倫敦希斯羅國際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個既體現國際化,又突出青島特色的新機場呼之欲出。
在航站樓構型上,建設世界首個集中式單體指廊航站樓,成功解決了目前國內新建機場規模越來越大,卻導致系統復雜、步行距離過長的問題。據了解,在青島新機場,旅客步行的最長距離為550米,而北京新機場為800米。
在綜合交通中心方面,青島新機場將建設全國首個集高鐵、地鐵于一體的零換乘綜合交通中心,實現交通方式的無縫連接。
在綠色機場建設上,青島新機場全部建筑按星級以上標準設計,其中,航站樓區域三星,辦公區域二星,其他區域一星;力爭打造全國首個海綿機場,水徑流控制率突破75%,再生水利用超過50%。
總面積近150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區將成為驅動青島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按照機場投入產出比1:8的國際通用保準計算,機場總投資達360億元,產生的經濟效益將接近3000億元。機場每年每服務一百萬旅客就會產生1000個直接工作崗位,預計到2019年機場轉場運營時將產生2.6萬個工作崗位,到2025年臨空經濟示范區將集聚15萬人全面融入城市生活。
(未署名圖片由被訪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