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雅 王立群
就像當初摘取全國舞蹈比賽二等獎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的生活有一天會與舞蹈絕緣一樣,十年前的李立輝也沒有想到,今天她的生活再一次被舞蹈帶來的快樂充滿。
從專業舞蹈演員到業余舞蹈老師,從追求舞蹈技藝的高精尖到單純享受舞蹈的愉悅,李立輝對舞蹈的熱愛并未因十余年的疏離而淡化。但是她對舞蹈技藝的追求,對舞蹈內涵的理解,卻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
聚光燈下的舞者
舞者,總會在某些時刻迷醉于舞臺上,聚光燈下,撲面而來的掌聲中,年輕的李立輝也不例外。
1986年,李立輝擔任領舞的《你在我心中》獲全軍舞蹈大賽二等獎,后代表解放軍代表團參加全國舞蹈大賽,摘得三等獎。一年之后,她參演的舞蹈《溪、河、海》獲得首屆中國藝術節特別獎。對于專業舞蹈演員李立輝而言,那是職業生涯的巔峰。而在很多外人看來,她所取得的這一切都那么順利,似乎從無坎坷。
自幼,李立輝就展示出超乎同齡人的天賦。只要有文藝活動,她就是老師指定的“示范生”。她是老師眼中“有天賦”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她也喜歡跳舞。
12歲,小學即將畢業的她得到了考取專業藝術院校的機會。很順利,從海選到初試、復試,安徽省藝術學院的大門為她敞開了。此時,命運對她的垂青再一次降臨。進入藝校不久,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解放軍總政歌舞團、海政歌舞團也同時到安徽選拔人才,他們都注意到了這個天賦出眾的小姑娘。“總政、海政甚至直接到了家里。”李立輝還記得當時的情形,恰巧她在藝術學院的一位老師,正是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專業的舞蹈演員。在經過多方的權衡之后,李立輝最終離開家鄉,來到山東,成為前衛歌舞團的一員。
雖然在外人看來,李立輝的人生如此順利,但是今天回憶起當初的日子,只能用一個“苦”字總結。“小時候沒有現在這么科學與系統的訓練與學習方法,受傷是經常的事情,腰傷腿傷都是家常便飯。”李立輝仍記得,有一次為參加全軍舞蹈比賽,她不得不帶著受傷的腳上場,“中藥洗敷打折封閉。本來穿高跟鞋應該是后腳跟高,但當時我感覺我的前腳掌更高。”即便是這樣,李立輝還是堅持了下來。“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過當初的刻苦,就不可能有后來在舞臺上的綻放。”
從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李立輝一直是歌舞團的“臺柱子”。她出演舞劇《大同夢》獲得第五屆全軍文藝匯演優秀領舞演員獎;曾出訪歐洲參加國際藝術節;榮立濟南軍區政治部頒發的三等功并被多次嘉獎。
在聚光燈下,李立輝的舞蹈人生炫彩綻放。
快樂舞動傳導者
“這是我跟隨李老師學跳舞的第五年了,之前從來沒跳過舞,好像文藝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沒有任何文藝細胞。”61歲的梁敬華如今是李立輝在老年大學舞蹈提高班帶的學生,從零基礎起步的她,如今不僅能夠完成下腰、下叉等高難度舞蹈動作,更成了經常登上舞臺的“半專業人士”。在相對簡單的舞蹈教室里,李立輝耐心指導著老年學員們的動作。音樂響起,舞姿依然輕盈優雅,只是曾經的聚光燈與今日室外和煦的陽光,顯然不同。
“以前舞蹈是一種競技,要摘金掛銀,天天在壓力中成長,那時候迫切希望尋求一種快樂與自由。現在看來,舞蹈是一種美的藝術,剔除了對成績的追求,變成一種純粹美的享受。”李立輝對舞蹈進行重新定義,“我希望引領大家去感知美。我現在做的是將舞蹈的門檻降低,服務于大眾的健康和美麗需求。”
促成這種轉變的,是選擇更是歲月。1995年,年輕氣盛的李立輝因為個人原因離開前衛歌舞團,就此與舞蹈絕緣十年之久。
“離開了舞臺,但其實也并沒有完全離開舞蹈,偶爾有機會也會幫助大學、企業等編舞。”李立輝回憶。這樣的時間持續了十多年的時間,但是在李立輝心中,舞蹈從未遠離。2010年,李立輝受邀成為濟南金百合藝術團的藝術指導,舞蹈再一次全方位回歸李立輝的生活。
“與老年大學的結緣是因為教材的編纂,出版社找了很多舞蹈專業老師,但業余教材與專業教材完全不同,不成體系,自成一統。”就在她加盟藝術團的同時,山東教育出版社找到她,希望她幫忙完成一套老年舞蹈教材的編輯工作。“如果按專業舞蹈要求,老年人的自信心還沒開始就被完全打擊殆盡了。老年人舞蹈的目的是休閑、健康與快樂。”
李立輝從老年大學的實驗班開始,探索老年舞蹈的教學之路。“了解人群需求,了解老年人心態,在專業舞蹈與老年人獨特需求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半年之后,教材順利出版,一紙風行,成為老年人學習舞蹈的首選資料。
2015年,李立輝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取名——輝舞人生,最多時有一百多名學員同時在學。在她帶過的學生里,最小的只有17歲,年齡最大的74歲。
離開聚光燈的她,希望讓更多的普通人“在舞蹈世界里感悟美、欣賞美、享受美、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進而達到心靈的自我放松、自我解放。”
“希望讓喜歡跳舞的人,來了能開心,來了能快樂。但是我們的訓練方法與訓練體系依然是專業的舞蹈體系,訓練的內容則更加大眾化,更適合中老年人群。”李立輝對業余舞蹈的學習與訓練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心得。她探索的“分離度訓練”,各個關節訓練用多舞種的不同姿勢同時起作用,更能有效活動肩頸胸腰胯膝,不僅對于中老年人,對于年輕的上班族同樣值得推廣。
梁敬華感慨:像她一樣60多歲能下腰,能下叉,在專業舞蹈人員看來也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身心愉悅了,精氣神提起來了,身體好了,心情也好了。更沒想到自己還能上舞臺……”當然,從舞蹈中體會到愉悅的不僅僅是梁敬華們,還有她們的老師——李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