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是校際均衡,校際均衡的關鍵是師資均衡。山東抓住管理、流動、提升這三個關鍵,有效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
山東將均衡配置師資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任務,不斷創新教師資源配置機制,連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問題意見》《關于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意見》《關于推進縣(市、區)域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等多個文件,努力完善教師隊伍的補充、交流、培訓、待遇保障相關政策。
山東在全省范圍內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了小學教師“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這一制度的特點是教師無校籍,歸于區縣教委管理,由學校聘任,以此推動區域內的教師交流輪崗。2015年,教育部公布首批19個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示范區,山東省青島市、濰坊市位列其中。教師“縣管校聘”是基于“校管校聘”而提出,由“校管”走向“縣管”,一字之差,體現的是教師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學校用人自主權得以落實,教師由“學校人”轉變為“系統人”,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制障礙被打破。山東要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縣(市、區)域內教師崗位結構比例標準、公開招聘和聘用管理辦法、培養培訓計劃、業績考核和工資待遇方案,規范人事檔案管理和退休管理服務。要求中小學校依法與教師簽訂聘用合同,負責教師的使用和日常管理。
自2015年起,山東開始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2015年,山東各市遴選1至2個縣(市、區)進行“縣管校聘”試點,2016年擴大試點范圍,2017年在全省全面推行。同時要求,在分配專業技術中、高級崗位時應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傾斜。這一變革對于統籌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化解縣域內教師資源配置矛盾有著積極作用。
在2017教育部第三場教育金秋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介紹了全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一些優秀案例。其中,山東省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創新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獲得通報表揚。山東是如何創新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的呢?
2014年,山東省實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以來,就加強和規范中小學編制管理進行了全面制度設計。2016年山東省出臺《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問題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教師編制管理政策措施。同年4月,省政府舉辦專題研討班,各地分管市長、教育、編制、人社、發展規劃、國土資源、住建部門負責人參加,把落實中小學編制政策作為研討專題,由省教育廳和省編辦負責同志進行政策解讀和培訓輔導。
編制,一直是困擾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瓶頸。按照“總量控制、統籌城鄉、結構調整、有增有減”的原則,山東建立了縣(市、區)域內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控制,動態調控”機制、創新之力度,全國罕見。縣(市、區)機構編制部門會同財政、教育行政部門根據生源變化和教育教學改革需要,定期核定教職工編制,由教育部門會同編制部門每3年核編一次。對學生規模較小的村小、教學點,按照教職工與學生比例和教職工與班級比例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職工編制。小學按照年級(教學班)配備2.4名、初中按照年級(教學班)配備3.7名教職工的標準核定編制。承擔示范、實驗、雙語教學任務的中小學,舉辦民族教學班或有寄宿學生的中小學,安排教師脫產進修、現代化教學設備達到一定規模的中小學,承擔教學點管理任務的鄉鎮中心小學,以及育齡女教師較多的中小學,可按不超過教職工總量5%的比例增加教師編制。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量內,按照班額、生源以及師資結構等情況具體分配到各學校,實行動態調整,并到機構編制和財政部門備案后實施。機構編制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時確定每年用編進人計劃總量,保證專任教師“退補相當”。在統一城鄉教師編制的基礎上,新招聘教師和緊缺學科教師重點向農村學校傾斜,確保區域內所有中小學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課程。
為縮小校際、城鄉間師資水平差距,山東全面推行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引導骨干教師和校長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地實際,建立縣(市、區)域內教師、校長在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雙向流動的長效機制。縣域內中小學教師交流,不再申報用編進人計劃,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中小學教師結構狀況、教學實際需要等,研究提出教師交流方案,征得同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同意后組織實施。
山東省還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機制。教師職稱評聘進一步向農村學校傾斜。全省各縣市區均落實了農村教師的鄉鎮補貼。將偏遠農村學校建設教師周轉宿舍納入當地保障性住房建設范圍,妥善解決鄉村教師,特別是新教師、交流輪崗教師及實習支教師范生的食宿問題。交流輪崗、跨校競聘、學區走教等普遍開展,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大力實施,城鄉學校、校際之間管理水平和師資條件差距逐步縮小,均衡程度大大提高。
各項改革措施的推出和落實,為山東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注入了強大活力。教師缺編缺員的難題迎刃而解。近三年,山東新增教師118587人。全面推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教師流動不再是權宜之計,而是形成了長效機制,真正讓城鄉教師流動起來并均衡配置,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釋放、衍生、擴大。2016年,全省交流輪崗教師2.09萬人,其中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交流1.22萬人,663名城鎮校長到鄉村學校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