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生問題;家校溝通;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17)95-0078-01
本學期學校安排我擔任高一的班主任,經過共研目標、搭建團隊、議定班規、拓展活動等一系列措施之后,班級如愿呈現出和諧奮進的精神風貌。但是,有一個學生卻讓我很苦惱,他就是司徒。他上課睡覺、下課亂竄,并偷偷地抽起了香煙,更為嚴重的是,他居然騎著摩托車上學、放學,這讓我擔心不已。我決定約見司徒的家長,對司徒的家庭成長環境做一個深入的了解。
兩天后,司徒的母親如約而至,未等我打招呼,她便開口道:“老師啊,我家的司徒就是膽小老實,來之前我問了他,司徒說老師在班上總是針對他。如果小孩有做得不對的,還請老師您多多包容,我們家長提前跟你打個招呼。”司徒母親的這番話讓我愣住了,這種“風格”的家校交流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我稍微平復了下心情,給她找了張椅子,讓她先不要著急,等坐下來再好好溝通。我首先肯定了司徒本性的善良,也肯定了家長對孩子成長的關心和呵護,我還帶她看了教室、宿舍布置和班級在學校各項考核評比中獲得的榮譽。然后,我向她反映了司徒近期的種種不良表現,希望得到她的幫助。雖然司徒的母親對班級溫馨的環境、和諧奮進的氛圍非常滿意,但我還是從她的眼神里看出了應付。我內心里有種莫名的失落。
此時,正好有兩個學生過來送作業本:“朱老師,這是昨天的作業本,只有司徒沒有交。”我靈機一動,轉而對司徒的母親說:“這兩個學生也是我們班上的,他們對司徒的了解比我們更真實和全面。我馬上要帶領學生們進行陽光鍛煉,我讓這兩位學生先陪你聊一聊,你正好可以了解下同學們眼里的司徒是什么樣的,可以嗎?”“好的,老師你先忙,我就跟他們先聊一下。”司徒母親似乎對與兩個學生溝通很感興趣。
半個小時之后我回到辦公室,司徒的母親和兩位學生還在交談,但卻眉心緊鎖、表情深沉。見我進來,司徒的母親立即站了起來:“老師,剛才我在窗戶上看了你們的跳繩,全班同學表現都非常好,只有司徒在隊伍中動來動去。從兩個學生這里我也了解了很多,原來我家司徒在班級是這樣啊,他還跟我說自己多好,太令我失望了……”司徒母親臉上滿是痛心和失望。
“您不要激動,孩子成長中出現偏差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對他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就能健康地成長,但前提是我們得相互信任、彼此配合……”“好的好的,我一定全力支持您。”司徒的母親堅定地回答。
看到司徒母親已經改變了態度,我長舒一口氣。接下來,我們在教師引導、同學幫扶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達成共識。當然,司徒的摩托車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處理。這次交流之后,司徒的父母對我的班級工作表現出了極大的支持,經常主動打電話給我,詢問司徒的在校表現情況。而司徒的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家校的共同幫助下慢慢地得到了改變。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經常會碰到“護犢子”的家長,但立場堅定、態度中肯的溝通方式往往難以發揮作用,有時還會適得其反,給家長留下“老師就是對我家小孩有意見”的偏見。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身邊的教育資源(比如班級學生、其他家長等),實現“借力”,我們可能會收獲“意外”的成功,我想這就是教育的另一種智慧吧。 (作者單位:南京市天印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