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班主任;育人觀;檢討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3-0077-01
作為一個退休的老教師,在回憶自己多年的教育生涯時,我總是不自覺地想起當年的那場電影風波,因為它使我的教育觀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那是中考前夕的某個晚上,學校在操場上放電影《南京大屠殺》,學生們吃過晚飯扛著板凳,秩序井然地在指定的位置坐好。當銀幕上出現電影序幕時,學校的廣播里傳來校長的聲音:“初三加強班的同學請注意:中考迫近,請你們立即回教室,復習迎考!”通知重復了一遍又一遍。在各自班主任的招呼下,不能再看電影的學生們一步三回頭地向各自的教室走去。
我好不容易把學生全部帶回了教室。在點完名后,我十分嚴肅地對全體學生說:“我要到教導處開個會,我不在時,請大家認真自習。”我囑咐班長說:“好好看班,不許任何一個人出去啊!”
但等我開完會回到班上時,教室里只剩下了幾個人。班長匯報說:“他們有的要小便,有的要去買圓珠筆,還有些人干脆趁我不注意,悄悄溜走了……”
事后,學校要求違規的學生寫深刻的檢討。第二天,在我看到學生的檢討時,我想我當時是受了震撼的。我驚嘆于學生們為了看電影躲避教師戰術的精妙:他們有的伏在溝邊,一有險情便藏身溝底;有的潛伏到其他班里,讓別班的學生打掩護;還有好幾個干脆躲在銀幕后面,席地而坐,盡管畫面相反,依然看得津津有味。更讓人料想不到的是,一個學生居然像猴子一樣爬到了樹上,他在檢討中這樣寫道:“我看到班主任在下面伸頭探腦尋覓時,感覺真滑稽……”
有學生在檢討中抱怨道:“一天到晚復習考試、考試復習,日子過得真的是太枯燥了,我也很想放松一下。”
有學生在檢討中懺悔道:“我不應該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我太沒出息了,連一場電影都熬不住要看。”
但也有幾份檢查別出心裁,大有弦外之音:
“南京!不是我們江蘇的省會么?什么時候發生屠殺事件了?而且是大屠殺!什么人在屠殺?在屠殺什么人?為什么要屠殺?我這個人生性好奇,一連串的問號,讓我不由自主地想了解個究竟……”
“我一夜都沒睡好,總是在想,我們泱泱大國,我們有幾億人口,我們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怎么會讓外人欺負得這么慘!當年的政府在干什么?軍隊在干什么?人民又在干什么?30萬人啊,相當于我們六個許河鎮的人口啊。”
而那個爬到樹上的學生,他在檢討中寫道:“看了《南京大屠殺》,我才明白教科書中所謂‘大東亞共榮’的實際情況,聽說現在還有不少日本人會參拜當年戰犯的亡靈;為了不讓歷史重演,讓我們青少年看看這段悲慘歷史有何不可?老師到底要讓我們檢討什么?應該寫檢討的難道是我們?”
是的,這場電影風波中,真正要做檢討的應該是我們這些教師啊,檢討我們“教書育人”目標是否真的落實了。我記得,當天上午的兩節語文課,我沒有按原計劃帶著學生復習,而是和學生們一起聲討當年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殺時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學生一起探討造成南京慘案的歷史原因,總結教訓……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許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