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青少年足球教學的“腳背外側運球”為例,講述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具體解決方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提煉出“立德樹人”是青少年足球教學的核心,素質教育是青少年足球教學的主線,校園足球活動是青少年足球教學的絕佳載體的基本要素。
關鍵詞
青少年足球 教學案例 反思
做好青少年的校園足球工作,是提高我國足球水平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與此同時,社會環境已能夠讓大眾充分地認識到足球項目的價值地位,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價值類型與在實踐過程中各項價值的重要體現。因而,青少年足球教學顯得非常重要,有效的足球教學能為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奠定基礎,為校園足球的全面推廣提供有力保障。
一、相關案例
初中生精力充沛且旺盛,如何通過足球的教學讓學生愛上足球,這是筆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所以筆者詳細而嚴謹地研究相關材料,以希望相關教學能夠達到這一時期學生的需要。
“腳背外側運球”作為足球項目最為基本的技術之一,突出靈活性與可變性,能夠實現直線、弧線和向外變向運球,腳背外側運球容易發揮運球速度和控制運球的方向,與此同時,也便于對球的保護。但是,足球運動因為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學生的韌帶拉傷、被其他學生的球擊中打傷等可能的狀況,需要學生身體和心理的素質配合。
而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各有千秋,因此,我在“腳背外側運球”的教學中把內容分成三個部分進行教學:原地無球模仿練習、原地有球運球練習、移動運球練習。在教學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控球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做到“球不離人”,避免訓練時產生沖突,也能夠在學習中循序漸進地掌握技能,應對實戰。
1.教學手段。筆者通過展示掛圖、示范講解、小組合作、及時糾錯、分組練習、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讓教學過程層層滲透,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慢慢地讓學生能夠達成學習目標。學生通過一看、二想、三悟的方法了解動作技能的結構原理,清楚其實質和規律。在學習的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不斷展示組內學習成果,繼而在全班展示學習成果,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最后,通過腳背外側運球射門的方式進一步拓展和鞏固足球學習的技能。
2.教學過程主要分為課堂常規、熱身準備、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腳背外側運球”的教學過程
二、教學反思
1. “立德樹人”是青少年足球教學的核心。
足球項目的教學實施過程是該項目實現“人化”的過程,同時,也是該項目對參與群體施加影響、積極改造的“人化”過程。對于足球項目的教學而言,其活動中所涉及的“人”更多的是廣大的參與足球活動的青少年,甚至可以這樣說,足球項目的教學將青少年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而青少年學生也作為足球文化建設的核心而存在。從足球教學的目標來看,學生的健康是以人(學生)為本的基本前提,足球項目的運動特征決定了它成為推進青少年體魄強健的重要手段和核心要素,FIFA在《足球與健康》雜志中曾提出:“一周進行3次、每周持續1小時的足球項目活動能夠非常有效地促進機體的身心健康。”所以,足球教學采用以人為本的實施方式是該項運動廣泛、深入、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足球教學的開展,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前提,“將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立德樹人”是青少年足球教學的核心。
2. 素質教育是青少年足球教學的主線。
“足球教育即所謂的人生教育”。足球教育融合德、智、體、美等要素,其中蘊含著諸多關鍵要素,諸如尊重、競爭、奮斗、創新、協作、互助、分享等,對該項目的參與者個體和球隊集體來說,都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足球運動所導致的單純的勝敗關系沒有辦法與這項運動提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方面的重要意義一并而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足球運動能夠作為未來公民培養和激勵年輕人融入社會行之有效的重要支撐。在類似尊重、團結、分享和支持等優良品質的支撐方面,素質教育成為青少年足球教學的主線。
3. 校園足球活動是青少年足球教學的絕佳載體。
青少年足球教學對校園足球活動的豐富和支撐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足球教學與校園足球活動的方針政策契合。另一方面,校園足球活動的參與人數多、規則簡單、易于組織的特征決定了足球教學的實踐平臺更為廣闊。因此,足球教學的課堂上,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學生都有參與的可能和練習的機會,當然,也能夠在比賽中競技一搏。與此同時,足球運動的項目規則比較簡單明了,在組織上也較為容易,較低的場地和器材要求,一只足球、一片可供參與主體奔跑的綠茵場,在沒有球門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一場像模像樣的比賽,所有的這些,都是其他運動項目不能相比的優勢條件。
三、小結
青少年的足球教學在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不敢懈怠,認真對待課程教學,也幫助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學生,所以,在教學中也化解了學生畏難的情緒。通過本案例教學,筆者不斷地反思和提煉,得到了相關啟示,明確“立德樹人”是青少年足球教學的核心,素質教育是青少年足球教學的主線,而校園足球活動則充當了足球教學的絕佳載體。
(作者為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