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還要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閱讀課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目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還存在以詞匯學習和語法講解為主的現象,很多閱讀課的活動設計僅止于考查淺層信息,存在閱讀文本理解不充分、閱讀教學設計碎片化、淺層化等問題,學生缺少思考、質疑的空間和時間。如何在閱讀課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教師必須關注并探索的課題。本文以一節初三閱讀觀摩課為例,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在閱讀課中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途徑和方法。
一、初中英語閱讀課中培養思維品質的教學實踐
1. 教學設計背景。
這是一節初三閱讀教學觀摩課,教學內容是對譯林版初中英語9B Unit4 Moving to Mars進行復習。文章講述了到火星上生活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從9B Unit1 Life on Mars開始,同學們就開始學習與火星有關的知識,已經有一定的積累。
2.教學實踐分析。
修訂版課程標準把“思維品質”列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并將其界定為:一個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本文著重從提升思維的邏輯性、發展思維的批判性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三個方面,探討如何通過閱讀活動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Step 1 Pre-reading 創設合理情境,激發思維動力。
上課開始,教師利用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ars這個問題對之前所學內容進行了復習,然后播放了一段剪輯過的視頻,內容是關于Mark Watney, an American astronaut, was left behind on Mars. So he had to live on Mars by himself until his crew members came back to save him。學生回答思考兩個問題: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him to survive on Mars? What kind of difficulties would he possibly meet?
【設計意圖】9B 前三個單元學習了關于火星的基礎常識,通過觀看視頻“The Martian”將火星的常識與即將學習的Moving to Mars相結合,激活學生已有知識,拉近課堂內外的距離,三個問題也激起了學生的思考熱情和閱讀期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推斷性思維。
Step 2 While-reading深入分析文本,提升思維品質。
活動1:分析語篇,強化思維邏輯性。
學生帶著What would life on Mars be like? Why would people move to Mars? What makes this happen?這三個問題通讀全文,之后完成構建段落框架的初步思維導圖。(見圖1)
【設計意圖】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思維培養不應該,也不能直接指向創新性思維或批判性思維,教師首先要考慮培養學生基于生活常識的邏輯思維(張金秀,2016)。閱讀課中,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是語篇,通過語篇分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水平。本節課借助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進行語篇分析,把分散的信息進行有效聚集和整理,高效率地了解文本內容,同時對已有信息進行提取,讓學生很快在頭腦中形成有關文章的框架結構。
活動2:巧妙設問,發展思維開放性。
在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結構后分段閱讀,深入理解和思考文中的幾個關鍵部分:Journey to Mars、 Food on Mars 、Gravity on Mars、Houses and schools on Mars。設計了以下問題:What would food on Mars be like? Why would gravity be a problem? What would happen because of the low gravity? Where might people live on Mars? What would schools be like on Mars?
【設計意圖】火星的生活如何,這有待于我們未來去探索,第一個問題設計得比較簡單,后面的問題層層遞進,都需要學生根據已有知識進行深度思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人的思維具有開放性和生成性的特點,如果課堂的提問僅僅變成Yes or No的回答,抑或是信息的搜索,學生的思維就容易固化、僵化,更談不上批判和創新。課堂中巧妙地多層次地設問,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學生跳出淺層信息理解的局限,進行合理的想象、質疑和批判,從而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靈活性、創造性和批判性。
活動3:分析對比,培養思維創造性。
從為什么要移居火星開始,分析對比Life on the Earth today和Life on Mars in 2100,學生們積極發言,對比現在的地球和未來的火星,他們認為未來的火星生活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人類必須要增強環保意識,保護環境,地球才是我們真正的家園。
【設計意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比較和歸納文本信息是常用方法,比較是判斷兩種事物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而歸納是在比較的基礎上概括提煉。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歸納、概括文章的內容和觀點是一次思維建構的過程(李經國、林海寧,2016)。學生在準備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激活了之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新的語言建構,得到思維品質的提升。
Step 3 Post- reading 挖掘文本內涵,拓展思維深度。
學生再次完善構建文中段落框架的思維導圖,并繼續觀看視頻結尾,思考如何面對地球面臨的問題。然后兩人一組設計一個電視采訪,內容如下:One is Mark Watney, the other is an interviewer. The student wants to know about Mark’s experience of living on Mars, the difficulties he me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fe on the Earth and the life on Mars. Try to use your imagination and the things we have learnt。
【設計意圖】思維的創造性側重于求異、求新,不墨守成規,敢于想象,善于改變,推陳出新,能夠根據已學知識,針對新問題進行深層思考,產生獨特想法,并能夠積極分享,解決實際問題。最后的小組活動,學生根據之前已經了解的火星的知識,加上本節課對火星生活的預測及思考來進行電視采訪。一個是Mark Watney,另一個是采訪者,共同探討火星生活的不同之處以及會遇到的問題,并商討如何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設計的對話非常精彩。
二、初中英語閱讀課中培養思維品質的教學建議
隨著教師培訓研討的不斷深入開展,發展思維品質的重要性漸漸深入人心,它不僅是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目標之一,更是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那么,教師應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呢?
1. 關注思維,關注課堂。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閱讀課中,教師重視語言知識的講解和表層信息的處理,容易忽視深層閱讀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始終處于低階水平。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一是中考的指揮棒在發揮作用,教師更關注詞匯、語法的反復講解和操練,缺少對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認知和意識;二是教師自身缺乏對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發展思維品質的教學方法。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學習,重點關注閱讀教學的發展動態和思維品質培養的相關學術研究。教師只有具備了相關意識和理念,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也只有教師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周智忠,2017)。
2. 關注學生,關注提升。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強調 “以生為本”,而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中更應如此。在教學設計中要以學生的現有語言基礎為依據來設置思維品質目標,因為語言水平會制約學生表達思維和生成思維的能力。修訂版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思維品質,強調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并按三個水平等級劃分思維品質高低。水平級別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難易程度、復雜程度、深度和廣度等(夏谷鳴,2017)。對同一個班的不同學生,學生的思維品質的發展也因人而異。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深入了解生情,針對“每一個”學生,選用難度不同的材料,設計復雜程度不等的學習活動,設置要求高低不一的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因材施教,提升“每一個”學生的思維品質。本課例涵蓋視頻討論、引出話題、呈現新詞、預測內容、理解細節(包括思維導圖、比較歸納、回答問題、小組表演等)、評價觀點、想象創造等旨在發展學生不同水平思維品質的教學活動,體現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活動組織原則。由于活動所需的語言要求符合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形式備顯豐富,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漲,其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在個體和合作的實踐活動中均得到發展。
3. 關注課內外活動,關注實踐。
要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必須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進行。而課堂教學、課外學習是兩大類別的學習活動,也是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基本途徑(魯子問,2016)。由于英語是外語,學生缺乏使用語言的真實環境,學生的英語能力發展普遍滯后于思維發展,初中低年級的教材低幼化,而由此帶來的一個負面影響就是,教師將文本水平視同為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從而稚化教學活動,這勢必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張金秀,2016)。教師要從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認知能力的真實情況出發,將課外閱讀和思維品質發展的目標指向融合起來,選擇真正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國外原版讀物,堅持不懈地進行課外閱讀,采用更為廣泛的活動形式,如演講、辯論、表演等來推動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并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尋找學生思維品質的增長點。
發展思維品質是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陣地是閱讀教學。除了文中所關注的強調思維的邏輯性、發展思維的批判性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之外,營造和諧、寬松、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允許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也是極其重要的。教師還需兼顧課堂內外,開展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的閱讀活動,才能實現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這一目標。
注: 本文所涉及的課例由南京外國語學校河西初級中學陶莎執教,特表謝忱。
(作者為南京外國語學校河西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