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形式美的規律是人們在長期的藝術生產和勞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美的形式。平面構圖中形式美的規則包括對比與統一,對稱與平衡,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分割。
關鍵詞:形式美;平面構成;設計
一、形式美法則簡介
形式美的規律是在人們長期的藝術生產和勞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美的形式,它的規則適用于所有設計學科。在人們接觸的日常生活中,高大挺拔的樹木,高聳的建筑物,蜿蜒的山峰等等,它們的結構輪廓是高聳的垂直線條,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高大和雄偉的感覺。相反,水平線使人們聯想到廣闊的平原和無盡的大海,給人一種開放和平的感覺。這些源于我們逐漸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形式美的基本規律。
二、形式美法則分類
平面構圖中形式美的法則包括對比與統一,對稱與平衡,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分割。
對比體現的是藝術作品構成要素的千變萬化,對比是構圖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形式之一。“密集”給人們帶來緊張,窒息和厚度,“稀疏”給人一種空間感,放松感和秩序感,兩者一起才能產生和諧的氣氛;大小對比是指使用不同比例形象對比的方法,視覺差距會產生動態;空間對比是指圖形和背景之間的視覺對比關系。統一表達是藝術作品構成要素的共性和聯系,包括相同要素的組合,如形狀一樣但大小和數量不同的元素進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類似元素的組合,比如形狀、大小、多少、方向、距離的類似;不同元素的組合,不同形、不同質元素的組合。對比與統一是富有變化而又協調一致的關系,它體現了自然界中對立統一的規律。
自然界到處都是對稱的形式,如鳥類的翅膀,花草樹木的葉子等等。因此,對稱形式在視覺上自然,穩定,統一,協調,整齊,優雅,莊重,美麗。對稱是不同位置上相同或相似的形象,包括絕對對稱的軸對稱、旋轉對稱、中心對稱、移動對稱、擴大對稱等。在平面構圖中使用對稱規則應避免由于過度的絕對對稱性而造成的單調和沉悶的感覺,所以在整體對稱的形象中加入局部不對稱,可以獲得生動活潑、富有變化又協調統一的畫面感。平衡指布局的等量不等形的平衡,通過構成要素的組合,使形象達到心理上的空間、重心、力量的平衡,給人帶來穩的感覺。
節奏和韻律本身是指音樂中聲音節奏的變化和重復。節奏在藝術設計中指把各種變化的形象以重復和對應的形式組合,變成連貫的整體。韻律原指音樂的聲韻和節奏。詩歌中音的高低、輕重、長短的組合,勻稱的間歇或停頓,就是韻律的運用。平面構成中單一的形象組合比較乏味,但若形象以均勻的運動排列,像音樂一樣產生的旋律感,這種形式美稱為韻律。節奏與韻律指圖案在一定變化規律中,不斷重復產生的動感,包括“漸變構成”和“放射構成”。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比例關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中國的老話來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淺顯的含義就指根據比例關系形成的形狀。早在古希臘,世界公認的黃金分割比1:1.618正是人眼的高寬視域之比,比例是指長寬大小間的比例關系。分割包括各部分形態、面積相同、平緩理性的等形分割,形狀不同、視覺分量相同、重點突出的等量分割、比例分割、相似分割、自由分割等。在使用形式美的規則來創造時,首先需要闡明不同形式美法則的不同表達意義,然后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形式美的規律。然而,在創作過程中,不能復制某種形式美法則,而是要根據實際內容靈活運用形式規則。
三、形式美法則的意義
研究和探索形式美的規則可以培養我們對形式美的敏感度,引導人們更好地創造美好的事物。把握形式美的規律,可以使我們有意識地運用形式美的規律來表達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涵的高度統一。形式美法則并不是一個僵化的教條,隨著科學技術文化的發展,我們對美的形式規則的理解將不斷深化。
參考文獻:
[1]范明華,張賢根.美學與藝術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宋奕勤.藝術設計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3][英] 羅杰 弗萊.視覺與設計[ M]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
[4]門德來. 現代圖形設計創意與表現[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5]王受之著.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