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本文對“HALAGVN”(熱)的詞典釋義進行了隱喻分析。其次基于 《現代蒙古語固定短語語法信息詞典詳解》的詞庫為依據,對以” HALAGVN”(熱)相關復合詞進行統計分析后做了系統的語義分類,并以認知語義學理論和語義場理論為指導,對< HALAGVN >相關的復合詞進行了構詞特點分類以及語義場分類。
關鍵詞:隱喻;語義分類;語義場
1“HALAGVN”(熱)的隱喻分析
1.1“HALAGVN”的詞典釋義
①形容熱的,燙的。例:HALAGVN AGAR(熱風)
②人或動物的體溫。例:“BEY_E-YIN HALAGVN(體溫)。
③為難,害羞時的知覺。例:“NIGVR-I NI HALAGVN 0RGITAL_A HELEHU”(說到臉紅為止)。
④熱情,熱烈,熱忱,熱心。例:“HALAGVN-IYAR VGTVHV”(熱烈歡迎)。
⑤五味之一。
Z·N0RJIN,MUREN-NAR-VN《M0NGG0L HELEN-U T0LI》(蒙古語詞典)
1.2“HALAGVN”(熱)的隱喻分析
隱喻作為一種語言現象,是用于修飾話語現象的一種修辭格,同事它更是人類普遍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是人類用某一領域的經驗來說或者理解另一領域的經驗的一種認知活動。即隱喻是人類借助較為具體的事物談論較為抽象的事物,利用已知事物來理解未知事物。[1]
《蒙古語詞典》上關于“HALAGVN”(熱)給出的義項有5條,其中義項 ①、② 是最基本的詞義,是對人身邊具體事務(水、空氣、物體、身體等)的基本屬性之一 “溫度”的一種具體和典型特征的表達,即“溫度高的”。其他4個義項是“HALAGVN”基本義后來的逐漸延伸的意義。
義項③ 、④ 含有隱喻認知的思維結構。人們憑借經驗認識到,當自身有了“發熱、激動、熱忱、熱切”等情緒的時候,身體就會“發熱,發燙”,體溫就會升高。這種基于自身身體的感覺和經驗促使人們發生相似性聯想,將以上不同的心情與“HALAGVN”一詞聯系起來,并在表達這些心緒是用“HALAGVN”很直觀的表示,這就是將具體的概念域(事物)的特征映射帶抽象概念域(情緒、心情)上,使抽象概念具體化了。
義項⑤則是一種特殊的隱喻,即概念在不同的感覺域之間互相投射。是前一個義項基礎上的延伸。
2“HALAGVN”(熱)相關復合詞的構詞特點分類
2.1 以“HALAGVN”的基本義構成的復合詞
(1)表示節氣:HALAGVN EGEHU(避暑)
(2)表示知覺:HALAGVN-V SEREL(熱覺)
(3)表示體溫:HALAGVN B0CAHV(退燒)
(4)表示熱度:HALAGVN BVLIYAN(趁熱)
2.2 以“HALAGVN”的延伸義構成的復合詞
(1)形容生命:HALAGVN AMI(生命)
(2)形容態度:HALAGVN ELIGENSEG(熱心腸)
(3)形容喜慶:HALAGVN BAYAR(熱烈慶祝)
(4)形容痕跡:HALAGVN MUR(剛留下的腳印)
(5)形容心情:HALAGVN SEDHIL(熱心)
(6)形容泉水:HALAGVN BVLAG(溫泉)
(7)形容戰爭:HALAGVN DAYIN(熱戰)
(8)形容傷口:HALAGVN SIRH_A(新傷)
(9)形容關系:HALAGVN D0T0NV(親密)
(10)形容消息:HALAGVN CIMEGE(熱點)
3“HALAGVN”(熱)相關復合詞的語義場分類
3.1同義義場:HALAGVN D0T0NV(熱心)
3.2反義義場:HALAGVN HOYITEN(溫度)
3.3描繪義場:HALAGVN AMI(生命);HALAGVN ELIGETEN(熱心腸的人);HALAGVN HVSIVTV(吉祥);HALAGVN BAYAR(熱烈慶祝)
3.4關系義場:HALAGVN 0R0HV(變暖);HALAGVN SAGVHV(積熱);HALAGVN BAGVRAHV(退燒);HALAGVN HUGEGEHU(祛熱)
注釋:
[1] 陳建生,夏曉燕,姚堯.認知詞匯學[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112.
參考文獻:
[1] 陳建生,夏曉燕,姚堯.認知詞匯學[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2]德﹒青格樂圖:《HEYISBURILEGSEN TURUL VDH_A-YIN ARG_A-BAR H0RSIY_A UGE-YIN VDH_A-YI JADALHV NI》,《蒙古語文》,2014年。
[3]德﹒青格樂圖:《現代蒙古語固定短語語法信息詞典詳解》。
[4] 德﹒青格樂圖:《H0RSIY_A JINGHINI NERE_E-YIN BURULDUGUN-DU 0R0GSAN 0LAN VDHATV UGE-YIN VDH_A-YIN JADALVLTA-YIN TVHAI》,《中國第三屆蒙古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2年。
[5] 賈彥德.漢語語義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