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蕭伯納,著名的愛爾蘭戲劇作家《華倫夫人的職業》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書中以華倫夫人的職業是妓院老板為線索,寫了她與女兒關系決裂的過程。本文以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視角,從“生存困惑和道德失衡的環境誘因”、“身份顛覆和父愛缺位的問題”、“尚存的倫理意識”三個方面,探討該書著重表現的倫理越軌問題。
關鍵詞:文學倫理批評;母女關系;華倫夫人;倫理越軌
《華倫夫人的職業》以探尋華倫夫人的職業為線索,講述了華倫夫人與女兒薇薇的關系從疏遠到理解親密再到決裂的過程。22歲的薇薇,聰明能干,曾是倫敦劍橋大學女子學院的高材生,后來在倫敦一家法律事務所工作。一次度假,她認識了當地牧師的兒子富蘭克并與其交往。母親華倫夫人、喬治·克羅夫爵士與普瑞德先生的來訪,打破了寧靜的度假生活,揭露了華倫夫人開妓院的真相。華倫夫人無奈說出了自己開妓院的苦衷,薇薇原諒了母親。后來,克羅夫在向薇薇求婚失敗后,為了報復薇薇,就揭開華倫夫人還在經營妓院,富蘭克是薇薇的同父異母兄弟等事,愛情的失敗和親情的背叛讓薇薇毅然斷絕母女關系,與情人分手,走上成為正直的有道德的獨立女性的道路。
越軌行為(deviance)是破壞規范或違反群體與社會期望的行為。文學倫理學批評是在借鑒和吸收倫理學方法的基礎上融合文學研究方法而形成的一種用于研究文學的批評方法。悲劇中著重表現了兩大倫理越軌行為:華倫夫人開妓院、薇薇與母親決裂母女關系。本文將在文學倫理批評理論的指導下,解讀《華倫夫人的職業》的道德倫理問題。
一、生存困惑和道德失衡的環境誘因
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傾向于在歷史的客觀環境中去分析、理解和闡釋文學中的各種道德現象。
華倫夫人開妓院的原因可從時代背景分析,在維多利亞時期,多數女性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在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或者骯臟艱苦的工業環境靠出賣勞動力來掙錢。華倫夫人一開始并沒有從事妓院行業,她也曾有一份正經工作,“我在一家飯館里找了份廚房打雜兒的活,一天干四個鐘頭,吃他們的飯,一星期掙四個先令”(蕭伯納 32)。盡管知道開妓院是令社會不齒的事情,但是身邊正經人的悲慘結果讓她絕望。“可是做正經人有什么好處?有一個在鉛粉工廠做女工,一天干十二個鐘頭活,一星期只掙九個先令,干到后來中鉛毒,把命送掉你說做個正經人上算不上算?”(蕭伯納 32)她從那些卑賤艱苦喪失自尊的工作中獲取微薄的工資,茍且偷生,開妓院賺錢的利慈是暗無天日的日子里一抹光芒。同樣是沒有自尊的工作,賣淫卻能給她帶來更多財富,所以為了自己的下半輩子,為了自己的后代的幸福,她選擇了和利慈合作開妓院。后來為了能讓薇薇接受高等教育,成為上等人,即使要受到來自周圍人的鄙夷的眼光,她也繼續開妓院。
而薇薇面臨著是包容母親開妓院的選擇還是堅持原則與母親決裂的困境,但她最終選擇后者。薇薇在和母親進行的夜聊后,明白了母親當時的難處,當時她對母親的選擇表示理解和同情的。然而母親仍然開妓院的事實直接導致母女走向決裂。薇薇大學畢業后在法律事務所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華倫夫人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撫養任務,本應不再開妓院,可是她仍沉醉于這份令人不齒的工作帶給她的地位和榮譽無法自拔。母親的墮落放縱讓獨立、自尊心強的薇薇心灰意冷,選擇與母親決裂,對其不正當的職業選擇和走火入魔表示抗議。
二、身份缺失和父愛缺位的問題
在文學文本中,所有倫理問題的產生往往都與倫理身份相關,其變化往往直接導致倫理混亂。
第一,華倫夫人與薇薇關系決裂與兩人母女身份多年缺失有關。“哦,我不能忍受,我不能這么受委屈。你憑什么自以為身份比我高?你在我面前夸耀自己怎么有出息——可是你也不想想當初給你機會讓你有今兒這么一天的人就是我。”(蕭伯納 31)華倫夫人長期在外,很少承擔作為母親的義務,導致薇薇作為女兒的時間也很少。華倫夫人在和自己女兒的溝通中時常拿母親身份和自己為她做的付出來威脅女兒,而薇薇也不懂得應該如何與母親溝通,錯把和母親的交流等同于在法院巷里勝負分明的唇槍舌戰,得理不饒人,常常攻擊母親的弱點。不正確的交流方式導致兩人每次見面說話都會不歡而散,平日的相處就讓母女關系出現了不少裂痕,所以當其中一方的行為嚴重觸犯了另一方的道德底線時,兩人的關系迅速破裂。
第二,華倫夫人繼續開妓院和父親缺位有關。在那個男權主義社會中,父親是家庭的“頂梁柱”,但是華倫夫人的家庭從一開始就缺乏這一物質和精神支柱,她是靠自己的勞動來撫養女兒。為了女兒能擺脫貧窮,她選擇掙錢快但受世人譴責的道路。在女兒能獨當一面時,華倫夫人仍不愿意金盆洗手也和家庭中父親缺位有關。如果不開妓院,那么沒有一技之長的她就只能游手好閑,這對于一般家庭婦女影響不大,因為丈夫能支撐家庭。但是華倫夫人沒有丈夫,沒了工作,心理落差大,她無法接受,所以才會繼續開妓院來自我慰藉,減輕負擔,“我一定得有事做,有熱鬧日子過,要不然我就會悶死。除了那個叫我去干什么?那種生活跟我挺合適;我干那個最合適,干別的不合適。再說,干那個可以掙錢,我喜歡掙錢。我絕不放手”(蕭伯納 63)。
第三,母女關系的決裂與父親缺位也有密切關系。華倫夫人在薇薇心里既是母親又是父親,但是她長期不在家,讓薇薇缺乏家庭的關愛,薇薇很在乎自己的父親是誰,當克羅夫公爵說她和情人富蘭克同父異母時,她怨恨母親當老鴇導致自己的父親不詳。母親在能金盆洗手時繼續執迷不悟的事實再一次沖擊了薇薇,使她毅然與母親決裂。
三、尚存的倫理意識
華倫夫人的境遇反映了當時賣淫行業的泛濫不僅因為女人們的墮落,更是現實所迫。我們批評華倫夫人開妓院的越軌行為的同時,不能忽視其身上的母性光輝和對家庭責任的承擔。如果不是靠這份令人不齒的職業,家庭的溫飽都可能無法維持,為了女兒能有一個美好未來,擺脫下等人的命運,她舍棄名聲去從事賣淫行業。最后她的愿望實現了,女兒成為了劍橋大學優等生,她的艱辛得到了回報。盡管華倫夫人是墮落的,長期缺席女兒的成長,但是她為女兒的付出使其母愛光芒熠熠生輝。我們應該看到她尚存的母愛意識和她作為母親的偉大。
薇薇斷絕與母親的關系,雖為違反倫理道德的越軌行為,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地批判。表面上看薇薇與母親決裂是不孝之舉,但是這是薇薇無奈的倫理抉擇。之前為了生計,母親的行為能夠被理解,但是現在自己已能承擔家庭責任,母親仍舊墮落,確實與自己接受的教育和道德觀念嚴重不符,而且還干涉自己的婚姻,讓自己找個地位高財產多的男人結婚,所以無法原諒。薇薇的不孝其實是她身上尚存的倫理道德意識體現,從事賣淫行業,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只要是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有道德的人都會為此羞恥,所以薇薇與母親決裂是情有可原的。
四、結論
筆者認為要在文學倫理學批評視角下全面看待《華倫夫人的職業》的兩個倫理越軌行為。華倫夫人當老鴇雖然應該受到批判,但也要看到她背后的社會壓迫和作為母親的責任。同樣,薇薇與母親決裂雖然不孝,但是也正好反映了她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正確的道德觀念。該悲劇告誡我們,父母要相互包容,維系家庭美滿,為孩子營造健康幸福的成長環境。并且要對自己的性行為負責,不要讓上一代的不負責任釀成下一代的悲劇。
參考文獻:
[1](英)喬治·蕭伯納:《華倫夫人的職業》[M].潘家洵等譯.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4-64.
[2]洪紹婧:倫理選擇·倫理身份·倫理意識:《華倫夫人的職業》文學倫理學解讀[J].藝術品鑒,2014(1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