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準扶貧”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調研時首次提出,隨后不斷深化、發展,形成理論指導,具有鮮明時代性、理論性和指導性。“精準扶貧”思想是實現“十三五”規劃全民脫貧總任務,實現同步小康,共同富裕的客觀需要和行動指南。實施“精準扶貧”戰略是黨和國家踐行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努力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實踐。
關鍵詞:精準扶貧視角;黨建扶貧組織;振興路徑
1精準扶貧內涵
“精準扶貧”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理論性。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針對不同農業發展貧困狀況、不同農村地域貧困境況、不同農民貧困狀況,創新發展采用科學創新理念有效地對扶貧對象進行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理論指導。因此,深刻分析精準扶貧的本質內涵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以下通過三個方面闡述精準扶貧。精準扶貧,“識別,,是基礎。精準識別,即針對不同農業發展貧困狀況、不同農村地域貧困情況、不同農民貧困狀況通過合理、有效的組織程序,確認貧困對象。為順利展開有效識別,應當以縣級為單位采用自下而上,逐層申報審核,落實責任的方式,并適時動態調整。首先是村支兩委對村名申請進行初步貧困調查和建檔立卡;其次是對初步符合的村名進行公示,從而造冊上報鄉鎮扶貧部門;最后由鄉鎮扶貧部門采用入戶調查等方式再次復核,經公示造冊匯總后上報縣級扶貧部門。在此過程中,應保證全程公開、透明,并適時動態調整認定標準、對象調整等。精準扶貧,“幫扶,,是核心。根據精準識別出的貧困產業、貧困區域、貧困農戶進行有效的幫扶就是精準扶貧的核心要義。由于中國農村基數大,農業基礎薄弱,產業發展緩慢,三農問題較突出,因病致貧,因智致貧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表現突出。因此,在傳統扶貧對象的基礎上應重視因病致貧,因智致貧,重點關注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同時幫扶形式內容需要創新不單單是資金支持,也應探索產業扶貧、實踐產業振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實踐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促進農村環境改善;實踐組織振興、人才振興促進農戶增產增收。精準扶貧,“管理,,是保證。管理主要是對人和物的有效控制和調整。一方面人主要是對政府扶貧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制約,明確職責,做到申報和扶貧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物則主要是對貧困信息的合理管控,科學有效管理扶貧對象資料信息,并進行動態調整。最終通過人和物的統籌協調,可以更好踐行精準扶貧,促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
2基層黨建扶貧路徑
山湖村面積4.5平方公里,共有7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1203戶,總人口7033人。農田面積2656畝,山地面積600畝,水域面積800多畝。全村黨員人數142人,設黨總支1個,下設黨支部5個,村“兩委”干部共8人。
2.1思想引領的作用
基層黨組織是精準扶貧的戰斗堡壘,是推動精準扶貧的“一線指揮部”。基層黨組織能夠發揮其自身優勢,教育引導廣大群眾認識到在新的歷史時期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從而把黨員群眾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凝聚脫貧致富的能量。在精準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基層黨員工作者要加大宣傳力度,更新百姓的陳舊觀念,解放百姓的思想,讓群眾充分認識到精準扶貧是通過黨和政府的引導實現群眾自身發展致富,鼓勵他們積極探索脫貧致富的新思路、新方法,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從而實現貧困群眾經濟收入的穩步、持續增長。
2.2黨員帶領脫貧行動,群眾主動脫貧致富
開發人力資源提升內部動力。一是依托觀勝鎮勞動力就業服務平臺,為貧困人員提供政策咨詢、就業援助、維權救助等服務,對全鎮農民提供養殖種植技術培訓,切實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增強自主脫貧的能力。二是積極開展貧困戶勞動力的職業介紹服務工作,委托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開展專場招聘會活動,對貧困戶“一對一”推薦工作。同時,以骨干企業為重心,大量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三是加強外出人員的跟蹤服務,建立外出勞務人員檔案,有效促進貧困人員轉移就業增收。四是開展“爭做精準扶貧帶頭人”活動,動員全村有致富能力的黨員和鄉賢能人對精準扶貧戶進行“一對一”幫扶。
2.3抓好產業幫扶,發展苗木主導產業
2.3.1因地制宜,謀劃主導產業發展
經反復研討、論證,針對山湖村適合種植苗木的地理氣候條件,利用山湖村現有土地資源和苗木種植傳統,依托省交通集團粵東地區在建和管養的高速公路對綠化苗木需求的優勢,使用扶貧開發資金170.57萬元興建占地80畝的山湖村苗圃場,幫扶山湖村發展苗木種植主導產業,并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苗圃場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統籌和盤活全村苗木種植資源,吸收貧困戶勞動力。并以“提供幼苗、技術扶持、包購成苗”的方式帶動貧困戶分散種植苗木,每畝每年收益達8000元。苗圃場每年不低于40萬元的利潤全部用于貧困戶脫貧增收和增加村集體收入,并帶動約20戶貧困戶分散種植苗木直接脫貧。
2.3.2打造“互聯網+扶貧”新模式
利用金和打造“互聯網+扶貧”特色小鎮的有利時機,積極推動苗圃場苗木電商銷售。成功舉辦“山湖村苗圃場電商推介會”,與9家電商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同時,加強與深圳園林協會落戶在金和鎮的苗木企業的合作,利用其聯合搭建的電商平臺“優客苗訊”進一步開拓銷路,逐步形成穩定的客戶源和產業鏈,使主導產業在集團幫扶工作結束后能長期可持續發展,形成長效脫貧機制。
結論
搭建平臺,引領省際社會組織扶貧。推進蘇陜社會組織扶貧協作,召開蘇陜社會組織扶貧協作工作會,從制訂行動方案、發起行動倡議、加強信息聯通、搞好服務協調等多方面安排部署推動蘇陜社會組織扶貧協作事宜。
參考文獻:
[1]蘇積銳.組織部門抓實基層黨建助推精準扶貧的實踐思考[N].組織人事報,2017-12-29(010).
[2]王小飛.變組織優勢為扶貧優勢化黨建活力為攻堅動力[N].濮陽日報,2017-09-04(001).
[3]陳玨.加強黨建引領助推精準扶貧[J].陜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03):50-53.
[4]孫兆霞,張建,毛剛強.貴州省黨建扶貧的源起演進與歷史貢獻[J].貴州社會科學,2017(0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