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臨床護理干預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應用及效果。方法:從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中選取14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分成常規護理的對照組(70例)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臨床護理干預路徑的觀察組(7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包括護理滿意率、健康知曉率、住院天數以及肺功能相關指標。結果: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臨床護理干預路徑的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7.14%,顯著高于僅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總滿意率80.00%,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包括健康知識知曉率、住院時間以及肺功能相關指標也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和諧醫患關系,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恢復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臨床護理干預路徑;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應用;肺功能;滿意率
臨床護理干預路徑即結合患者疾病特征、臨床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路徑方案,使護理工作有條不紊、事半功倍,達到增強治療效果的目的[1]。基于此種護理模式的優勢,目前很多醫療機構都引入了此種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為分析臨床護理干預路徑對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護理效果[2]。本次研究從近年來收治于我院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中選取14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分成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臨床護理干預路徑的觀察組,各7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中選取14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分成常規護理的對照組(70例)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臨床護理干預路徑的觀察組(70例)。觀察組男性47例,女性23例,年齡54-77歲,平均(66.48±2.04)歲,其中28例合并肺部感染,17例合并肺心病,25例單純肺心病。對照組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齡55-78歲,平均(67.02±2.13)歲,其中29例合并肺部感染,15例合并肺心病,26例單純肺心病。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排除合并惡性腫瘤以及肝、心、腎等器官嚴重衰竭的患者,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僅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心理干預、根據醫囑指導用藥、病房清潔、相關體征監測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開展臨床護理路徑,觀察組具體護理方案如下:
1.2.1組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
成立若干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平均分配患者數量,每小組包括3-5名成員,包括責任護士、護師、護理人員。由護士長作為各小組的總管理者。每組護士成員在人員搭配上不可隨機分配,而是以新老搭配的原則進行人員配置。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在患者入院后,分析患者的臨床癥狀、特點、年齡、體質等,結合臨床情況制定相應的檢查、宣教、護理、指導等護理路徑計劃。
1.2.2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1)患者入院第1d,先對醫院的環境、管理制度等進行大致講解,并介紹患者的主治醫師以及負責其護理的護理小組。在溝通過程中保持親切、耐心的態度,消除陌生感,并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同時在溝通過程中,了解患者的狀態、疾病情況、心理情況,以此作為臨床護理路徑計劃的編制依據。(2)患者住院3d后,開展對患者進行疾病病機病理,以及日常的注意事項進行講解,讓患者明確配合治療對于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并教授患者掌握孟魯司特鈉等治療藥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3)通過日常溝通交流,使患者明確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于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根據天氣增減衣服,戒煙酒,多使用清淡、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飲食,并指導患者進行肺功能鍛煉、排痰技巧等。(4)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因患者長期受疾病影響,且多為中老年人,容易出現悲觀厭世,甚至不想拖累子女,出現抗拒治療的嚴重情況。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從癥結入手,除為患者打氣外,還可嘗試與患者家屬溝通,在醫護心理疏導的基礎上,開展家庭心理支持,由患者親屬共同為患者打氣,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3觀察指標[3]
將140例患者根據護理方法分成常規護理的對照組(70例)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臨床護理干預路徑的觀察組(7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包括護理滿意率、健康知曉率、住院天數以及肺功能相關指標。護理滿意率、健康知識知曉率均由調查問卷表進行統計。其中護理滿意率共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選項,總滿意率為很滿意+滿意。健康知識知曉調查問卷共設10道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相關健康知識問題,正確率超過70%則判定為有效掌握健康知識。肺功能相關指標主要包括FEV1、FEV1/FVC,前者表示1秒用力呼吸容積。后者表示1秒用力呼吸容積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率比較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臨床護理干預路徑的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7.14%(68/70),顯著高于僅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總滿意率80.00%(56/70),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健康知識知曉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包括健康知識知曉率、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均<0.05),具體見表2。
2.3肺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護理前肺功能相關指標無統計學差異,護理干預后肺功能相關指標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見表3。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主要是因慢性肺疾病、支氣管病惡化所致,該病病程長,病死率、致殘率較高,屬于較為嚴重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除長期治療外,還應當在治療過程中,配合科學的護理干預方案,改善預后[4]。臨床護理干預路徑即結合患者疾病特征、臨床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路徑方案,使護理工作有條不紊、事半功倍,達到增強治療效果的目的[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臨床護理干預路徑的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7.14%,顯著高于僅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總滿意率80.00%,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包括健康知識知曉率、住院時間以及肺功能相關指標也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均<0.05)。由此可見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和諧醫患關系,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恢復效果,值得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谷美群.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0):164-165.
[2]付雪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發自發性氣胸有效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5):195-196.
[3] 徐春燕.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循證護理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11):2483-2484.
[4]孫娜.針對性護理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自發性氣胸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1):173-174.
[5]陳燕輝.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5,36(10):2173-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