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術的切口感染在外科醫(yī)治中屬于常見并發(fā)癥,也是外科最常見的醫(yī)院感染。其手術切口出現(xiàn)感染會導致切口愈合延緩以及手術的切口裂開。患者手術切口出現(xiàn)感染不但會延長住院周期,而且會增加患者經(jīng)濟的負擔。筆者通過對手術室行手術切口后出現(xiàn)感染的有關影響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護理對策并實行,其護理效果良好,具體報告如下。
關鍵詞:手術室;切口感染;護理
引文:手術切口出現(xiàn)感染是外科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會增加患者就醫(yī)費用以及住院時間,并且降低手術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手術室中實行手術醫(yī)治的52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性310例,女性210例;年齡為15-68歲,平均年齡(43.53±13.56)歲;379為擇期手術,141例為急診手術;其中186例是肝膽以及胃腸外科手術,123例為胸科手術,116例為婦產(chǎn)科手術,95例為泌尿外科手術。將2014年1-12月的534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組,男性314例,女性220例;年齡為15-67歲,平均年齡(42.47±12.89)歲;385為擇期手術,149例為急診手術;其中179例是肝膽以及胃腸外科手術,128例為胸科手術,120例為婦產(chǎn)科手術,107例為泌尿外科手術。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其手術室行手術切口后出現(xiàn)感染的有關因素,進而提出相應護理措施。研究組患者按照提出的措施實行相應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切口感染情況和愈合情況。根據(jù)患者手術的切口有無感染發(fā)生將其分為對照感染組以及對照非感染組,對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分別實行分析和統(tǒng)計。
1.3評價方法
根據(jù)“醫(yī)學感染的診斷標準”對患者手術切口感染實行檢測。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l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結果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切口出現(xiàn)感染單因素分析
520例患者中有34例可疑切口感染,確認有25例(4.81%)。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顯示為手術時有人員參觀、千級別層流手術室、急診手術、接臺手術以及手術時間在3h以上是切口出現(xiàn)感染的獨立影響因素,具體見表1,表2。
2.2護理干預前后的手術切口感染情況
對照組520例患者里有34例為可疑切口感染,確認后有25例(4.81%);研究組534例患者里有16例為可疑切口感染,確認后有10例(1.87%)。對比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護理對策
①術前對患者情況做充分評估,將影響機體抵抗力降低的原因給予控制。將術前毛發(fā)處理、皮膚消毒以及抗菌沐浴工作做好。根據(jù)病情是否可用抗菌皂液對其沐浴,部分因病情不能沐浴或者急診患者,要按照手術類型給予患者手術清潔。若有備皮需要時應盡可能減少對局部皮膚的損傷,并且做好術前處理。②保證手術過程中為無菌操作,應盡量選擇為百級層流的手術室,對部分耐高溫、耐濕的敷料、器械等實行滅菌,采用低溫等離子、環(huán)氧乙烷等滅菌措施實行滅菌,保證使用器械以及敷料是無菌的。對于千級層流手術間應每天消毒3次,并且對手術臺實行消毒,時間為30min。而接臺手術間隙通風時間為10min以上,將室內空氣的細菌指數(shù)稀釋。③盡量減少各項不必要的操作以及人員出入的次數(shù)。對于必要操作其動作幅度盡量減小。④護理人員應嚴格掌握設備的使用方法、流程、保養(yǎng)以及放置,嚴格根據(jù)無菌操作實行;在術前對患者實行心理干預,可減輕患者負面情緒,講解術中的注意事項,讓其更好地配合,避免因患者情緒導致手術時間過長。
4討論
對患者全身皮膚的清潔和視野皮膚清潔準備比擇期手術的患者倉促,也會增加感染率。而外源性因素導致手術切口出現(xiàn)感染的主要原因為空氣污染,手術室存在的細菌會對手術器械以及手術切口造成污染,進而引發(fā)出切口感染。所以手術室空氣里微生物含量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切口感染率。千級層流手術室內患者切口感染機率要比百級層流手術室高,其原因就是百級層流手術室能讓室內細菌的濃度有效減少,降低患者切口的感染幾率。另外,若手術期間,室內人員過多以及流動量過大會讓空氣中的浮游菌數(shù)增多。所以,對人數(shù)合理控制可以減少或預防感染機率。因為手術室的細菌會直接落入器械或者手術切口上出現(xiàn)細菌污染引起切口感染,除手術環(huán)境中空氣質量外,對手術時間應嚴格控制,若延1h,那么感染幾率就會增加1倍,因為手術時間過長,患者常會出現(xiàn)創(chuàng)傷面的擴大、局部血腫或出血等情況,手術時間越多,患者局部或全身抵抗力的損傷也就越大,這樣也會增加切口感染機率。并且手術時間長,對患者機體創(chuàng)傷大,會降低抵抗力,較易引發(fā)腸道細菌異位生長。在手術接臺的間隙中物料測換、接送患者和醫(yī)護工作人員流動會產(chǎn)生塵粉、微粒以及纖維等因素均會造成室內污染。因為接臺手術強調簡化、快,所以很多護理人員忽視了對手術室的操作步驟以及消毒過程,空氣里微生物菌落的次數(shù)隨著接臺次數(shù)增多而增多。因此接臺手術的感染機率要高于非接臺。
5小結
綜上所述,合理運用以上提出的對策,可以讓手術切口感染率下降。
參考文獻:
[1]王偉紅.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786-789.
[2]侯智容,徐春梅,郭文哲,等.基層醫(yī)院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預防措施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