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院的急診科是直接面向社會的窗口,是醫院醫療活動當中最繁忙、最集中的場所,所接診的患者都是急、危、重癥患者,對護士的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如果在搶救、治療當中處理不當,不僅可能會影響患者生命,也會讓醫護人員陷入危險境地。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患者對自身利益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影響護理風險的因素逐漸的增多,準確分析急診護理風險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找到針對性的應對策略是本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本文就急診護理風險主要原因與應對策略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急診護理風險;主要原因;應對策略
急診科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收治的患者病種最全,重癥患者最多,搶救工作量最大,處于醫院醫療服務的最前線。目前,浙江省臺州醫院急診科已經能夠對危急重癥患者實施一站式急救,在急救過程中,良好的護理配合是保證急診搶救成功的重要條件,但由于急診急救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護理風險因素,很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急診搶救結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在急診搶救過程中,有必要對相關護理風險因素進行有效識別,并采取相應的防范對策,以規避護理風險因素,保證急診搶救的順利進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某人民醫院急診科2011-2015年的護理資料進行收集和分析,其中滿足急診風險的案例共計137例,其中男89例,女48例,年齡1.5-88歲。突發內科疾病26例、外傷急重癥75例、其他36例。
1.2方法
將所有的資料轉化為數據資料,存儲在EXCEL表格當中,采用數據挖掘的方法,以“矛盾”“沖突”“不滿”等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顯示共計137例護理風險案例,對這些案例的相關資料從從護患溝通、接診問題、記錄缺陷等方面分析護理風險與產生的原因。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從130名護士中進行調查,詳細分析急診風險其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的預防管理措施。
1.3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按照詞頻出現的次數,統計分析各種急診風險的發生的幾率及主要影響因素。
1.4結果
從調查結果來看紹興市人民醫院急診風險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也就是護患溝通、接診、護理記錄、護理質量等方面上。其中護患溝通最多,共計出現57例,站占到41.61%;接診問題次之,共計32例,占到23.36%;護理記錄19例,占到13.87%;護理質量18例,占到13.14%。還有其它方面,出現的頻次比較少,在這里無法一一列舉。
2急診護理風險成因
在急診護理風險成因分析上,采用的是隨機調查的方式,主要針對某人民醫院的130名正在或者曾經在急診科工作的護士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就是讓他們簡單的闡述導致急診護理風險的主要原因。受調查的護士多數認為護患溝通是導致護理風險最重要的原因。溝通能力與方法對護患關系有重要影響,護士如果有較強的溝通能力、熟練的運用各種溝通方法,自然能夠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的概率,如果在急診過程中不注意溝通的方法,溝通效果不佳,可能會出現較為嚴重的護理風險。此外,接診能力是一個比較客觀的原因,并且體現在很多方面上,比如說醫院接診車輛、人員的數量,接診過程中的路況因素,接診過程中的搶救治療及護理能力等。護理記錄意識與能力是護士的自身方面的原因,一些護士不能熟練掌握護理記錄要點,也沒有意識到護理記錄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出現法律糾紛的時候,護理錄庫的重要性,這是導致護理記錄不完全、不及時的主要原因。此外,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也是參差不齊,一些醫院實施的護理崗位流動制,這客觀上會影響到急診科護理隊伍整體的素質與能力,一些實習生缺乏急診護理經驗,也走上了急診護理崗位,這也為護理風險的出現埋下了隱患。
3急診風險應對策略
3.1根據急診護理風險因素,實施的針對性護理防范措施具體如下:
①保護患者的知情權益,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在患者進行急診搶救前,與患者及家屬主動進行溝通、焦慮,告知患者及家屬疾病知識、治療方法、護理措施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并告知患者治療及護理的重要性,列舉急診搶救成功的病例,以消除患者或家屬對病情的焦慮、不安、恐懼等情緒,使患者從“被動的接受治療”轉變為“主動的配合治療”。
②嚴密監護病情:在急診搶救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積極的救治,迅速建立綠色急救通道,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及時給予患者補液治療,同時,還應嚴密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患者的生命體征出現惡化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
3.2為了提高急診急救的護理質量,還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①強化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護理人員的維權意識。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告知護理人員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性。護理記錄是重要的法律文件,當護理糾紛發生時,護理記錄將成為有力的舉證材料,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護理記錄的培訓,規范護理記錄的書寫,制定護理記錄范本,供護理人員進行學習。
②強化風險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定期組織急診科護理人員進行風險教育學習,播放護理警示教育視頻,就醫療糾紛的防范舉行講座活動。根據急診科護理工作的特點,告知護理人員應始終秉持著“以患者為中心,一切為患者著想”的護理服務理念,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定期召開護理會議,對急診科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風險因素進行客觀性分析,并制定護理風險的應急方案。
③加強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規范護理操作步驟。根據急診科護理工作的特點,為護理人員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技能培訓方案。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理論知識的學習,由專業的護師對護理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操作技能的訓練,由專業的護師對急診搶救過程中的各個護理環節和步驟進行演示和講解,并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直至考核通過。每半年對急診科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考核,不合格者應再次進行學習。
④建立健全急診搶救護理的規章制度:對醫院急診搶救的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完善急診搶救制度、護理安全制度、護理查對制度、無菌操作規范以及護理交接制度,并在相關規章制度執行的過程中,進行嚴格的監督,以保證相關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
⑤完善急救藥品與儀器的管理制度,對急救藥品與儀器的管理進行責任劃分,劃分到個人,實行個人追責制。同時,還應規范急救藥品與儀器的存放、供應等制度,以保證在急診搶救過程中所需藥品與儀器的及時到位。
3小結
對急診科患者急救過程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有效識別,并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防范對策,能夠有效維護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提高醫院的綜合醫療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鄂俊.急診護士在危重患者搶救過程中護理風險的分析及防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09:1702-1703.
[2]蘇惠,謝濱萍.淺議急診護理風險與防范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04:231-232.
[3]馬靜.急診護理中的潛在風險與防范對策探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