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干預對肺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肺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比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的影響效果。結果:45例肺心病患者經心理護理干預后輕度焦慮及抑郁占比提高、中重度焦慮和抑郁占比降低,與護理前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肺心病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其焦慮、抑郁狀態,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肺心病;焦慮;抑郁
肺心病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的簡稱,主要是指因肺組織、肺動脈血管或胸廓慢性病變所致的肺組織結構及功能異常所致,發病人群多以老年吸煙人群為主,近些年來發病率呈現出逐年升高態勢[1]。由于肺心病難以被徹底根治且死亡率較高,患病后患者普遍存在著焦慮、抑郁情形,甚者拒絕接受臨床醫療服務,給整個臨床工作開展帶來嚴重影響,如何消除此種負性心理成為當務之急。鑒于此,本次研究圍繞心理護理干預對肺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效果展開分析,現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肺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55歲-68歲,平均年齡(61.22±1.08)歲;病程時間2年-5年,平均病程(2.28±0.14)年;癥狀表現:慢性咳嗽26例、呼吸困難19例。納入標準:(1)經X線檢查確診為肺心病者;(2)無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障礙者。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全身嚴重器質性疾病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
1.2方法
在征得所有肺心病患者知情同意下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在發現肺心病患者行為減退或者是角色過度后開展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將肺心病的致病機理、預防護理措施、用藥方案、預后等內容明確告知患者,促使其能夠從主觀思想上形成一個清晰的思想認知。尤其是著重向肺心病患者強調適度運動對于病情治療的重要意義,日常護理中積極鼓勵其開展循序漸進、力所能及的活動,以增強機體體質,提高其生活質量。對于嚴重焦慮、抑郁的肺心病患者,可通過積極溝通聊天的方式與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后運用安慰性語言引導患者牢固樹立自我保健意識以及戰勝疾病的自信心,轉變其錯誤的思想認識,減輕內心之中存在的困惑以及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另外,護理人員應積極同肺心病患者家屬展開溝通交流工作,將肺心病治療的長期性、艱巨性、預后等內容如實告知后者,促使其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照顧肺心病患者,提高二者之間互動頻率及社會支持度,增強其在家庭中的存在感。
1.3觀察指標
選取焦慮、抑郁改善效果作為觀察指標,其中焦慮采用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估,依據中國常模分界值50分,50分-59分為輕度焦慮、60分-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抑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測定,依據中國常模分界值53分,53分-62分為輕度抑郁、63分-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2]。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心理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改善效果比較
45例肺心病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前輕度焦慮7例(15.6%)、中度較高15例(33.3%)、重度焦慮23例(51.1%),心理護理干預后輕度焦慮38例(84.4%)、中度焦慮7例(15.6%)、重度焦慮0例(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心理護理干預前后抑郁改善效果比較
心理護理干預前45例肺心病患者中輕度抑郁5例(11.1%)、中度抑郁22例(48.9%)、重度抑郁18例(40%),經心理護理干預,輕度抑郁35例(77.8%)、中度抑郁10例(22.2%)、重度抑郁0例(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肺心病是當前我國臨床中常見病、多發病,半數以上的患者在確診之后的10年內死亡,已經引起了醫學界的高度關注[3]。由于肺心病多數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并發肺氣腫所致,所以需要長期用藥治療,但擺在臨床面前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在于肺心病患者在焦慮、抑郁之下用藥依從性低,使得治療效果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所以積極改善肺心病患者焦慮、抑郁心理尤為重要。
本次研究證實,45例肺心病患者經心理護理干預后輕度焦慮及抑郁占比提高、中重度焦慮和抑郁占比降低,與護理前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研究結果表明,在臨床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肺心病患者負性心理,為臨床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心理護理干預重在降低其角色強化的主觀意識,在轉變錯誤的思想認知的同時樹立正確的自我保健意識,通過開展力所能及的活動來降低對家屬的依賴程度,提升其家庭中的存在感。另外,積極與患者家屬展開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其社會支持度,與現代醫學模式要求相契合,無疑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給予肺心病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其焦慮、抑郁狀態,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吳菊仙.護理干預對老年肺心病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4(04):285-286.
[2]張凱紅.心理護理干預對肺心病患者抑郁的影響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25(31):112-113.
[3]喬紅梅.肺心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預護理對其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探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