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負壓圈套扎術(RPH)治療內痔的臨床效果。方法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診的100例內痔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患者接受RPH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PH)治療,比較兩組手術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痊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手術費用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肛緣水腫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觀察組輕度肛緣水腫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急便感、尿潴留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RPH治療內痔手術效果好,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手術費用低、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內痔;負壓圈套扎術;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PH)是目前臨床應用范圍較廣的一種治療內痔的傳統術式,但在手術創傷和術后并發癥方面表現仍不能令人滿意[1]。近幾年,負壓圈套扎術(RPH)以其微創、恢復快和并發癥少等優點逐漸得到了臨床醫師的廣泛認可[2]。本研究即對RPH與PPH治療內痔的優劣進行比較,以期為優化該病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診的100例內痔患者納入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為18-62歲,平均年齡為(44.68±7.17)歲,病程為1-14年,平均(4.22±1.03)年,內痔分期:Ⅰ期11例、Ⅱ期25例、Ⅲ期14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為19-63歲,平均年齡為(44.74±7.22)歲,病程為1-14年,平均(4.24±1.05)年,內痔分期:Ⅰ期12例、Ⅱ期26例、Ⅲ期1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病程,分期等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3]中內痔診斷標準;符合PPH或RPH手術適應癥;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者;有手術禁忌癥者;有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礙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進行常規直腸準備,包括排空直腸、直腸和肛周消毒以及擴肛。
觀察組患者接受RPH治療:骶管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使用1:1稀釋的消痔靈液于內痔部位及內痔上方進行注射,每次注射劑量約2.0ml,待內痔區注射后充盈飽滿后以手指按壓1min促使藥液均勻分布。將肛窺器插入,觀察內痔及周圍情況,確定套扎部位。關閉套扎器負壓釋放開關,將套扎器口對準目標位置,待負壓至-0.09MPa左右時釋放膠圈完成套扎,將套扎器負壓釋放開關打開,使被套扎目標被釋放,推回黏膜組織,完成一次套扎操作。根據患者痔核情況一般可套扎4-5處。術后給予3d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每日排便后均進行換藥,禁食硬質食物或刺激性食物。
對照組患者接受PPH治療,手術已有成熟操作規范,步驟不再詳述。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效果、一般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手術費用)及并發癥情況。
手術效果評價標準[4]:痊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痔核全部萎縮或消失不見;有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痔核萎縮不全或明顯縮小;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痊愈+有效。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本研究數據分析,計量數據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數據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痊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肛緣水腫發生率均較高,但觀察組輕度肛緣水腫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急便感、尿潴留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內痔主要發生于成年人,多因飲食不節、過食刺激性食物以及久坐久蹲等引起發病,嚴重影響正常生活[5]。PPH是治療內痔的傳統術式,其主要利用吻合器對齒線上部分直腸粘膜和粘膜下組織進行環形切除并給予遠近端吻合,將脫垂的肛墊提升至正常解剖位置,同時阻斷了粘膜下層痔的血供促使痔核萎縮、消失[6]。由于手術位置處于直腸下段粘膜痛覺遲鈍區,因此術后疼痛程度也較輕。但臨床實踐表明,該術式需對直腸粘膜和部分粘膜下組織進行環切,不僅操作復雜,而且容易造成創傷過大,導致術后并發癥風險大增。
而RPH是在PPH基礎上改進發展而來的,特點是使用膠圈套入內痔根部形成機械性縮窄,達到阻斷痔核血運的目的,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等特點,有效避免了PPH所致的并發癥問題,患者術后恢復快,手術費用也較PPH有所降低[7-8]。本研究結果也證實,觀察組患者痊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手術費用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肛緣水腫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但觀察組輕度肛緣水腫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顯示出了RPH的明顯優勢。
總之,RPH治療內痔手術效果好,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手術費用低、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 王萌,洪陽春,李珍. 3種術式治療重度內痔療效對比研究[J]. 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4(1):54-57.
[2] 張威. RPH聯合硬化劑注射術治療痔瘡60例[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8):751-752.
[3]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 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463.
[4] Arezzo A,Podzemny V,Pescatori M. Surgical management of hemorrhoids. State of the art[J]. Ann Ital Chir,2011,82(2):163-172. 痔瘡的手術治療
[5] 何紹勇. 30例手術治療痔瘡的臨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2):134.
[6] 井曉峰,秦煥. RPH與PPH治療內痔為主環狀混合痔:附210例分析[J].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6,20(1):11-15.
[7] 鄧業巍,許召杰,張勝威. RPH治療痔瘡的研究進展[J].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6,5(2):175-178.
[8] 王繼紅,唐清. RPH法治療內痔及混合痔的療效[J]. 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5):17-18.
云浮市醫學科研項目名稱:負壓圈套扎術(RPH)治療內痔的應用研究(編號:2014B17)
作者簡介:謝志飄,男,1980年5月29日出生,籍貫:云浮市郁南縣,大學本科,職稱:普通外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