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針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用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加以觀察,并對術后并發癥情況進行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期間所接收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任選78例,任選其中39例,按照常規閉合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為對照組。另38例患者則按照鋼板內固定治療,為觀察組。針對療效間差異性進行對比。結果于本次治療中,觀察組總有效率高達94.87%(37/39),而對照組僅為79.48%(31/39),且觀察組在后掌傾角、橈骨軸向縮短移位量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在術后5例出現并發癥,而對照組僅1例,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可實現對該類患者綜合診治效率的保障,但術后多數患者會出現并發癥,需要加以重視。
關鍵詞:橈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術后并發癥
在臨床各類骨折病癥中,橈骨遠端骨折屬于極為常見一類。結合許楊[1]報道可知,該類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20%以上。若未采取最佳方案進行治療,將增加患者出現橈尺關節骨性關節炎等病癥。就臨床治療而言,當前以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在臨床使用率居高[2]。手術治療雖可有效保障該類患者診治效率,但易導致患者出現并發癥。本次我院就針對手術治療在該類患者中實際運用情況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期間所接收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任選78例,任選其中39例,按照常規閉合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為對照組。另38例患者則按照鋼板內固定治療,為觀察組。對照組中主要存在有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齡于23—46歲間,中間值為(32.68±1.54)。而觀察組中則主要存在有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齡于21—53歲間,中間值為(34.88±1.77)。綜合對上述各方面資料對比,兩組患者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在本次治療中按照常規閉合復位夾板外固定進行治療。而觀察組則以切開復位“T”型鋼板內固定進行治療。術中體位采用仰臥位,對臂叢神經進行麻醉。于橈骨遠端掌側進行入路,在患者橈側腕屈肌腱做與5cm左右切口,隨后對皮下組織進行鈍性分離,向兩側進行牽拉,使得骨折部位充分顯露出來。借助C型臂X線機對骨折情況進一步觀察,并實施復位操作。以“T”型鋼板進行固定,部分患者可借助克氏針進行內固定。后續操作依照常規方式進行,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
結合患者恢復情況以及Dienst腕關節功能評分對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定。若治療后,骨折部位外形恢復正常,且功能同樣恢復至正常水平,不存在疼痛,則為顯效。若治療后,骨折部位存在有輕度畸形,伴隨有輕度疼痛,對患者日常生活無嚴重影響,則為有效。若治療后骨折部位變形嚴重,且存在明顯疼痛感,則為無效。
1.4 觀察指標[3]
針對綜合治療效率以及后掌傾角、橈骨軸向縮短移位量、并發癥情況加以統計。
1.5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9.0對本次研究中各方面數據加以處理,以( )對計量數據表示,以t檢測,以%對計數數據表示,以x2檢測,若P<0.05則表明數據間存在有顯著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于本次治療中,觀察組總有效率高達94.87%(37/39),而對照組僅為79.48%(31/39),觀察組后掌傾角為(20.85±1.82)度,橈骨軸向縮短移位量(1.85±1.05)度,對照組對應為(18.01±1.22)度,(3.14±1.22)度,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在術后5例出現并發癥(包括肩關節僵直1例、骨折延遲愈合1例、腕管綜合征2例以及前臂筋膜室綜合征1例),而對照組僅1例,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橈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分析
為確保臨床針對該類患者綜合診治效率,其關鍵就在于對患者骨折穩定性進行提升,確保骨折部位在恢復期間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中。此外,腕關節功能的恢復同樣需要建立在骨性結構完整的基礎上,對于橈骨關節面、尺偏角等均有一定要求。在以往單純閉合復位治療中,雖然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但易使患者出現骨折移位的情況,影響恢復。結合本次研究可以發現,從手術角度出發,以鋼板內固定治療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保障臨床針對該類患者診治效率,保證尺偏角等完整性,為關節功能恢復創造條件。
3.2 術后并發癥分析
雖然從手術角度對該癥進行治療,可得到極高診治效率,但結合本次觀察可知行手術治療后,患者易出現多中并發癥。其中以肩關節僵直、骨折延遲愈合、腕管綜合征以及前臂筋膜室綜合征最為常見。因該類骨折多伴隨有腕關節周圍正中神經以及尺神經等損傷,在內固定手術后會進一步導致腕管容量減少,直接使得其內部壓力增加,正中神經處于受壓狀態,最終使患者出現腕管綜合征。而部分粉碎性骨折患者在術中因關節面出現塌陷,或者橈骨短縮情況未得到及時糾正,很容易在術后出現畸形愈合等狀況,若患者存在有骨質疏松癥狀,將很容易導致螺釘固定失敗,導致患者術后出現骨折延遲愈合。前壁筋膜室綜合征多出現在軟組織損傷較為嚴重的患者中,骨折塊移位、血腫等均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該并發癥。此外,在該手術中,患者受釘道長時間的影響,主動活動被受到限制,或受到交感神經反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的情況,在持續發展中,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肩肘關節僵直[4-5]。
綜合以上分析,對橈骨遠端患者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雖能有效保障臨床針對該類患者診治效率,但該類患者很容易在術后出現各類并發癥,影響到恢復。在實際治療中,還需要集合患者具體情況對治療方案進行選擇。
參考文獻:
[1]許楊. 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對比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7,(05):48-50.
[2]姜華亮. 橈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的療效與并發癥比較分析[J]. 中外醫療,2016,(32):101-103.
[3]康強軍,劉長安,劉國輝等. 外固定架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并發癥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 臨床誤診誤治,2016,(10):73-75.
[4]俞軍衛,吳成如,廖國權等. 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臨床對照評價[J]. 安徽醫學,2016,(01):71-73.
[5]張志剛. 橈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的療效比較[J]. 中國民康醫學,2014,(2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