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的療效。方法:將2015年4月-2017年1月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組。A組采取切開后路椎弓根螺釘固定,B組則進行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比較兩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療效果;術中出血、切口長度、術后2天疼痛評分、術后住院時間;干預前后患者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結果:B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療效果高于A組,P<0.05;B組術中出血、切口長度、術后2天疼痛評分、術后住院時間低于A組,P<0.05;干預前兩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相近,P>0.05;出院時B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優于A組,P<0.05。結論:脊柱胸腰段骨折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的療效確切,可促使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恢復,切口更小,出血更少,可減輕疼痛,加速出院。
關鍵詞:脊柱胸腰段骨折;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療效
脊柱胸腰段骨折發生率高,傳統切開后路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效果確切,但容易遺留背部疼痛和僵硬,需探尋更好的方法[1]。本研究分析了脊柱胸腰段骨折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的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5年4月-2017年1月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組。B組男30例,女10例;21-56歲,年齡(37.18±2.12)歲。A組男28例,女12例;21-55歲,年齡(37.34±2.74)歲。兩組一般資料相似,P>0.05。
1.2方法
A組采取切開后路椎弓根螺釘固定,B組則進行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骨盆下墊軟枕,懸空腹部,復位骨折。C型臂X線定位,在上下相鄰椎體椎弓根將4枚導針置入,直至椎體前中柱,作縱行切口1.5厘米左右,將各級導管順時針插入,沿著導管攻絲,選擇直徑合適中空椎弓根螺釘擰入,用固定棒插入并在釘尾固定,沿著固定桿縱向撐開,將椎弓根螺釘固定,切口沖洗后關閉,術后無需留置引流[2]。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療效果;術中出血、切口長度、術后2天疼痛評分、術后住院時間;干預前后患者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
顯效: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恢復良好,骨折愈合;有效: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改善50%以上,骨折基本愈合;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療效果為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3]。
1.4統計學處理方法
SPSS14.0軟件統計,P<0.05代表差異顯著,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t檢驗和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療效果相比較
B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療效果高于A組,P<0.05。如表1.
2.2干預前后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相比較
干預前兩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相近,P>0.05;出院時B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優于A組,P<0.05。如表2.
2.3兩組術中出血、切口長度、術后2天疼痛評分、術后住院時間相比較
B組術中出血、切口長度、術后2天疼痛評分、術后住院時間低于A組,P<0.05,見表3.
3討論
目前,隨著交通不斷發展,脊柱胸腰段骨折發生率逐年升高,脊柱胸腰段骨折發生和胸腰段無近端胸廓以及遠端盆骨保護相關,采用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和傳統的切開后路椎弓根螺釘固定對比,可更好減少出血,減輕創傷,加速康復,這和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切口小,不會破壞小關節囊等相關,且其在內固定后對骨折復位的方法為借助脊柱張力間接復位,通過椎弓根螺釘將傷椎上下椎體縱向撐開,并拉近纖維環和韌帶,促使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恢復[4-5]。
本研究中,A組采取切開后路椎弓根螺釘固定,B組則進行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結果顯示,B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療效果高于A組,P<0.05;B組術中出血、切口長度、術后2天疼痛評分、術后住院時間低于A組,P<0.05;干預前兩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相近,P>0.05;出院時B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優于A組,P<0.05。
綜上所述,脊柱胸腰段骨折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的療效確切,可促使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恢復,切口更小,出血更少,可減輕疼痛,加速出院。
參考文獻:
[1]劉齊元,崔威,顏華儒等.不同術式治療脊柱胸腰段壓縮性骨折的近期及長期療效對比[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06(3):90-92.
[2]尹萬君.胸腰段脊柱壓縮性骨折不同治療方法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23):242-243.
[3]趙鎰汶,徐曉峰,曹興兵等.26例胸腰段壓縮性骨折后路短節段內固定術后矯正丟失的觀察與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8):828-831.
[4] 錢志淵.脊柱胸腰段骨折經皮后路微創椎弓根螺釘固定的療效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6,18(7):1310-1311.
[5] 顧勇杰,趙劉軍,于亮等.后路短節段傷椎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6,26(5):3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