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們國家許多人都存在腰痛的問題,并且得不到相應的有效解決,本文主要通過對于一些腰痛的現象、解決思路以及處理方法的介紹,來向相關的人員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下僅為筆者的一些觀點,僅供參考。
關鍵詞:腰痛 病史特點 病理學 影像學
一、引言
腰痛在當今社會是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疾病,因為目前國內的醫療研究現狀導致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究還遠遠達不到所需的要求,我們的手法以及臨床效果比較差,所以腰痛病患數量比較大,造成這樣的結果,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們對病因論的問題還不夠了解。本文主要根據患者的疼痛原因的分析,類似于牽涉性腰背痛等一些并發癥原因分析。
二、病史特點
(一)靜息痛與運動痛
腰椎管外軟組織的損害原因有幾個方面組成,包括肌痙攣以及肌攣縮變性粘連等一些病理性的原因,如果將人體保持在某一種姿勢長期靜止,那么就會使得人體產生缺血性的損害,最終將會使得病損處軟組織無菌性炎癥的癥狀加劇,想要改善這種情況,我們就應該加強運動,以保證腰部軟組織中的血液可以供應上,從而逐漸緩解疼痛。對于腰椎管內部的硬膜囊外以及神經根鞘膜外脂肪結締組織的部位,常會產生炎癥,因此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使得炎癥得以控制。人體處于直立狀態的時候,只會愈加嚴重,僅僅在靜臥的情況下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二)腹壓增高對疼痛的影響
椎管之內的病變是由于腦脊液不斷增高的壓力造成的,對于神經根產生加壓的效果。由于排便、咳嗽、噴嚏等情況,該狀態的神經將會更加疼痛,而腰部周圍會相對減輕腰脊柱的損害,使得逐漸增高的腹壓中的一部分被抵消,同時也緩解了疼痛。
(三)一天之中的疼痛變化
腰椎管外軟組織的損害性疼痛在一天之中存在著以下特點:早上起床時的腰痛明顯,而到了凌晨會因為疼痛而無法平臥,這種狀況會在其十年之后適當緩解,在白天的工作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腰椎管內病變患者的特點是:早上起床時是腰腿感覺最束縛的時刻,這時的感覺是無痛或者是輕微的疼痛,當我們在下床活動卻是以下午、晚上疼痛最為明顯,處于坐姿使疼痛的加劇更為明顯。
(四)病程演變的特點
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疼痛的癥狀是會突然地產生的,并在短期的時間內就可以緩解,中間的間隔時間長,椎管內處的病變會引起腰痛的發病更加頻繁,中間的間隔時間會更加短,但是發作的時間更長。對于治療該種病的方法,我們一般需要經過兩周到六周的時間。腰痛的癥狀在發作時如果是時而輕時而重并持續的反復發作,頻度愈加提高而中間的間歇較短,則不可以等待病癥自我緩解,而需要施以針灸、按摩、理療、運動康復等手段來加以控制病情的嚴重化。
(五)椎管內病變的特點
腰椎管的狹窄癥,是一種椎間盤巨大或者是椎管內腫瘤都可以導致的壓迫性質損害,在病癥發作的初期階段,比較明顯的癥狀是蛛網膜炎的功能產生損壞,臨床表現為下肢麻刺感或者是脹痛感。臨床的癥狀并不是典型性的,因為在基本上所有的病人都有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癥狀,當他們行走時間加長的時候就會下肢產生疼痛的現象,當患者有時進行休息后或者平臥后這種癥狀就會減緩,整個周期循環的出現。
三、腰痛的病理學檢查分析
我國學者在研究腰疼的病理時,提出了腰脊柱三項臨床試驗的一種言論,這種臨床試驗對于病變內在的一些特征有著更加精確的辨別和診斷。這種臨床實驗既具備特殊性,又具有敏感性,有著較高的檢出率,以下分別進行簡述:
(一)胸、腹部墊枕試驗臨床的意義?
1.如果在胸部墊枕試驗中呈現的是陽性,那么就意味著腰椎管內的病變已經產生。?
2.如果在腹部墊枕試驗中呈現的是陽性,那么可以考慮結果是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腰痛。?
(二)腰脊柱側彎試驗臨床的意義?
1.脊柱的方向如果是彎向患側的,那么引發腰骶部深層疼痛的體征,應該初步判斷為陽性的,這種情況可以判斷為椎管內存在發病的因素;如果脊柱是彎向健側的,使得原患側進行側彎試驗時導致的腰骶部深層痛的現象完全消失,那么可以說明實驗也是呈現陽性的。
2.如果脊柱是彎向健側的,那么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患側腰部疼痛患者,可以斷定是腰椎管外軟組織的損害。?
3.如果除了脊柱向患側還有向健側彎曲,都會引起腰部或者腰骶部產生疼痛,那么可以將其判斷為腰椎管內外混合型病變所導致的腰痛。?
四、腰痛的影像學特征分析
(一)X線平片。
1.椎間盤的變化。?
2.正側位椎體間的序列或者是曲線發生改變。
(二)CT掃描
椎管的大小需要相關的實驗進行檢測,就是對其中有或者沒有狹窄或者是內容物的類似的結構與形態進行分析與檢查。同時對突出的椎間盤進行從形態、大小以及部位等方面的測量。以上所測量出的椎管腫瘤的檢出率比較高,因此這種實驗的方法有著比較可靠的性能。
(三)對于肌電圖的檢查
1. 神經根受累。
可以舉例來說:脛骨前肌、腓骨長肌中就有著數量較大的纖顫電位和正相電位,由于在動作電位降低的同時,波幅和波寬并沒有受到影響。就表明了在大多數肢體神經根性疼痛的病癥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分析確定。例如在萎縮肌群之中,如果有很大數量的失神經電位,較少的運動單位,但是傳輸速度是不變的,那么就可以斷定是有可能發生脊髓病變的。
2. 肌源性損害。
可以從動作電位的無增無減、波動的幅度比較低、寬度比較窄以及視神經的在傳遞圖像信息中的速度是否處于正常值來進行判斷。僅僅憑動作電位就不可以將平均時間限制的進行截斷,表明由于神經根無菌性炎癥的影響在肌肉組織中出現了失調等的一系列問題。
五、快速解決腰痛的診斷思路
(一)我們應該先通過實驗手段來準確的判斷出,當腰部疼痛時,其產生的根源是由椎管內病變產生的,還是由椎管外病變而產生的;
(二)將腰痛的軟組織疼痛中,常見壓痛點進行逐個排查分析;
(三)快速準確的將病變椎的間隙進行定位;
(四)對于病變的性質進行區別,依據以往的臨床實驗的特點以及影像學檢查等等實驗,將病變的性質確定下來。
六、快速解決腰痛的治療思路
(一)影像檢查先行的時代已經過去,檢查結合臨床已普遍達成共識。“責任椎間盤”還是“責任肌”的確定,宣蟄人教授提出“預示性治療”十分重要。即對椎管外軟組織壓痛點施以針灸、推拿或理療,如果癥狀緩解或消失,可以給影像提示椎間盤問題免責,避免不必要的髓核切除術。
(二)加強腰部和腹部肌群的運動康復訓練,才能增強腰部脊柱的穩定性,是治療腰部殘余痛和避免腰痛再次發生的重要環節。
(三)正確坐姿,就是腰部肌群適度收縮,骨盆微微前傾,腰部自然保持生理前曲。
(四)彎腰提重物,要先讓腰部肌肉收縮,才能避免腰椎間盤病變或腰肌牽拉損傷。
總結:
宣蟄人教授提出“運動康復是骨科的命根子”,筆者認識到“運動康復是治療疼痛的命根子”。讓患者參與運動康復必不可少,因為腐朽木頭不能成為棟梁,纖薄水泥不能穩固樓房鋼筋,薄弱肌肉不能穩定和運動腰部脊柱。
參考文獻:
[1]楊崇軍. 骨痛膜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3.
[2]李琳,杜智勇,李林泉. 復合液痛點阻滯治療髕下脂肪墊勞損性膝關節痛臨床觀察[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9):4578.
[3]黃強民. 牽涉膝關節周圍疼痛的下肢肌疼痛觸發點診斷和治療的要點分析[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9,(04):665-670.
[4]王常海.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經筋辨證及步態分析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07.
[5]孔慶迎,朱文,楊自兵. 關節鏡對膝關節髁間痛的診治[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17):1307-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