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燒傷創面需要皮膚移植的患者使用自體皮膚組織是首選的治療方案,然而燒傷面積大的患者往往會遇到自體皮源緊缺的現實問題。異種皮移植或作為輔料應用于大面積燒傷患者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大面積燒傷患者自體皮膚緊缺的問題,為大面積燒傷患者在燒傷后康復做出巨大的貢獻。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異種皮在大面積II度燒傷中被大量應用。本文對近年來幾種異種皮在II度燒傷中的應用現狀作一綜述。
關鍵詞:異種皮;大面積II度燒傷;脫細胞處理
異種皮(xenoskin)治療燒傷是指一些動物的皮膚,如豬、牛、羊、青蛙等皮膚,經過一定方法的處理,作為真皮替代物覆蓋創面并加以輔助治療而達到治療燒傷的目的。異種皮具有易獲取、柔韌性好、容易切割、易塑形,適用于多個部位創面的修復,可以減少瘢痕的形成。同時異種皮具有良好皮膚替代物的特性,儲存時間長,屏障細菌的功能,可隨時間的推移而生長,可一次完成移植手術等特點[1]。早在1996年,張曉紅等創傷與外傷學專家研究了異種皮膚制備真皮代用品,隨著生物技術和臨床技術的發展,近年來臨床中治療選用豬異種皮進行脫細胞處理得到豬脫細胞真皮基質覆蓋創面最常見,隨著研究及相關技術不斷的推進,異種皮通過脫細胞處理在大面積II度燒傷的臨床應用方面顯露出巨大的前景[2]。
1.通過脫細胞處理的幾種異種皮膚
1.1豬皮膚
豬與人類的同源性較高,早在1997年的中華醫學會第五次全國燒傷外科學會議上就匯報了關于無細胞處理后小香型豬異種皮在大面積II度燒傷中的臨床應用,發現脫細胞豬真皮基質具有減輕瘢痕增生、降低燒傷后感染率,降低炎癥反應的效果。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現脫細胞的豬真皮基質已得到廣泛的研究與應用。豬脫細胞真皮基質是通過戊二醛教練后使相應的氨基酸進行相互交聯,封閉相關抗原識別部位,從而降低免疫反應的發生率,促進燒傷創面的愈合[2]。研究顯示,在其移植后細胞因子Th2的表達明顯升高,表示機體針對豬脫細胞真皮基質的免疫反應是以體液免疫為主要的免疫方式,表明無明顯排異反應,同時研究發現機體中IL-10等具有抑制炎癥反應的細胞因子持續表達,可減輕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的癥狀,加快大面積II度燒傷的愈合。豬異種皮在處理后臨床應用中發現可以理想的覆蓋創面,對大面積燒傷后可能引起的休克、SIRS、瘢痕形成等問題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延伸至臨床,具有可減少大面積II度燒傷住院時間、降低醫藥費等優點。國內外近年來對豬異種皮的研究已經擴展到泌尿、口腔頜面、整形、普外甲狀腺等外科手術后傷口早起的修復等領域。當然,豬異種皮也存在有不及自體皮膚的缺點。豬皮膚與人皮膚在膠原含量、纖維分布及粗細、真皮間隙率、彈性模量、最大應力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這使治療效果由于營養滲透和基質粘附性差別方面很大程度上的受到了影響。但是豬皮膚的應用在信奉伊斯蘭教等特殊燒傷治療的人群中具有局限性[3-4]。
1.2 新生小牛皮膚
新生小牛皮膚脫細胞基質是目前仍處于動物實驗層次,暫時無相關的大面積燒傷臨床治療的匯報,自體皮膚替代品的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但是已有研究對新生小牛皮膚和人類皮膚組織在皮膚應力、組織形態學等很多方面的對比研究以及如何制備牛皮膚脫細胞真皮基質顯示,新生小牛的真皮膠原纖維具有三為結構,這相似于人體皮膚,在制備處理過程中,相關酶濃度及處理時間合適時,即可制備出理想的小牛皮膚脫細胞真皮基質,可彌補豬皮膚的部分不足[4]。
1.3羊皮膚
相關研究表明,羊皮膚脫細胞真皮基質在整體結構上具有柔軟、毛孔密致、彈性好,透氣透水性能良好;在生物免疫方面具有(major histocompatibility,MH)組織相容性良好,對人體組織的免疫激活作用輕,可以升高CD4+T淋巴細胞及降低CD8+T淋巴細胞,使兩者之間從新達到平衡狀態;在細微結構方面具有膠原三維結構,還具有肝素分子的載體結構[4-5]。以上三方面的特點奠定了羊皮膚脫細胞真皮基質具有創面保濕、促進愈合,可預防和控制感染,降低排斥反應及炎癥反應的發生率及反應強度,肝素化處理羊皮膚時肝素低分子可與皮膚中載體想緊密結合,更好地發揮其藥理作用。同時羊皮膚具有豐富的皮源,價格低廉,可以彌補豬皮膚有管宗教信仰的人群不能使用的缺點,可在大面積II度燒傷中大范圍的應用。
1.4青蛙皮膚
鄒勃生,譚軍等在1994年曾開始青蛙皮治療深II度燒傷創面的相關研究,研究表明青蛙皮在燒傷創面的應用方面具有相對較強的抗感染能例,可減少排斥反應,是一種理想的燒傷創面生物輔料。但是近年來很少有人在青蛙皮用于大面積II度燒傷繼續研究,但是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用到青蛙皮輔助治療大面積II度燒傷患者[6]。
綜上所述,異種皮在大面積II度燒傷的治療中具有一定量的研究,已在臨床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異種皮脫細胞基質的相關研究是異種皮應用在燒傷患者中的主要方式,現已研究的幾種異種皮脫細胞真皮基質各有優缺點,今后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明確各種異種皮的優缺點及使用條件,為臨床工作提供更好的應用依據。
參考文獻:
[1] 寧勇,劉明鎖,劉文文等.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覆蓋治療大面積混合度燒傷患者的效果觀察[J].疑難病雜志.2015,14(5):523-525.
[2] 黃秦. 異體脫細胞真皮和異種脫細胞真皮在燒傷創面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 當代醫學.2017,23(11):28-30.
[3] 陳剛泉,吳婭玲,郭菲,閔定宏. 肝素化異種脫細胞真皮治療深二度燒傷創面的研究[J]. 江西醫藥.2017,52(01):48-49+56.
[4] 張大維,楊衛璽,王光軍. 磨痂術聯合DR脫細胞異種皮移植術治療四肢深Ⅱ度燒傷的臨床效果評價[J].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08):103-106.
[5] 綦惠,杰永生,陳磊,江建,高新生,孫磊. 脫細胞真皮基質制備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28(06):768-772.
[6] 倪俊,許獻榮,顧海峰,陳瑞彩,張杏梅. 燒傷外科深度創面修復手術的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4,18(04):28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