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眾所周知,音樂劇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其是在歌劇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音樂劇的唱法,有的藝術院校開設了專門化的音樂劇專業,為培養未來音樂劇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文通過從分析音樂劇的演唱形式入手,對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探討了在音樂劇中將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相結合的具體原因,以期在高校音樂劇的教學活動中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而使得音樂劇能夠在我國持續流行和發展起來。
[關鍵詞]音樂劇;美聲演唱;流行唱法;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4-0052-03
一般而言,音樂劇的演唱風格是具有多樣化的,或是美聲演唱,或是流行唱法,或是兩者的有機融合。在音樂劇的表演中,將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有效結合,能夠產生更好的藝術體驗。鑒于此,在音樂劇的教學方面應當不斷改進,努力做好音樂劇的人才培養工作。
一、音樂劇演唱形式概述
音樂劇,是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于一身的通俗歌舞劇[1]。一般而言,每一部音樂劇都有著一定的戲劇故事情節,而音樂演唱則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演唱部分是音樂劇的精神所在,音樂劇演員通過演唱為觀眾們“訴說”故事情節,并憑借其聲音的表現力刻畫音樂劇中人物的性格,以期觀眾們能夠最大限度地引起共鳴。在不同音樂劇中,根據其情景和內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唱法,或是美聲演唱,或是流行唱法,這對于表演音樂劇的演員來說有著很大的難度。因此,作為音樂劇的演員就應當在演唱技藝上多下功夫,熟練掌握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與方法,并加強自身在聲音處理上的專業訓練,以期以更好的表演狀態呈現給廣大觀眾。
(一)音樂劇中的美聲唱法
音樂劇是由歌劇發展而來的,其形成和發展受到了歌劇的深刻影響。在音樂劇的表演活動中,專業演員會采用美聲唱法,并采用不同的發聲技巧進行音樂劇的表演。美聲唱法具有一套完整的、科學的發聲方法,它根據人體生理構造,形成了音與音之間的連接平滑勻凈,具有獨特的發聲方法。具體來說,專業演員為了凸顯音樂的張力,就會使用美聲的唱法來加強人物形象的刻畫,以期能夠讓觀眾更加深刻地理解戲劇情節,進而引起共鳴。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來,音樂劇在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在美聲唱法的基礎上添加了具有流行元素的唱法,這樣演員通過兩種演唱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在情感方面處理得更加細膩,進一步強化了聲音的穿透力。
(二)音樂劇中的通俗唱法
流行唱法,則是運用近似于說話的聲音,在中音區和高音區分別采用真聲和假聲。這種具有平民化特質的演唱方法,在借鑒美聲演唱形式的基礎上,兼容并包了很多優秀的發聲技巧,不斷豐富著自身流行唱法的基本形態。由于音樂劇集多種特點于一身,其中不乏大眾化的特質,因此在音樂劇中引入流行唱法,更易于為廣大觀眾所接受。具體來看,在音樂劇中使用通俗的演唱風格,能夠更加突出地反映人們對于日常生活的基本情感體驗,有利于在情感上與觀眾引起共鳴。
二、音樂劇中美聲和流行唱法的融合
在音樂劇的演唱中,將美聲演唱與流行唱法相融合是音樂劇發展的必然趨勢。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美聲演唱奠定了專業的基礎,能夠更好地處理發聲問題,更具張力地表現出音樂劇的劇情和人物形象;而流行唱法表達的情感則更為細膩與自然,使得觀眾能夠產生強烈的共鳴。在音樂劇的表演中,不僅重視聲音的處理,而且舞臺表現力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這是由于音樂劇有著劇情的變化,要求相關演員在舞臺走位較為靈活,并結合舞蹈等動作進行表現,而現代流行元素的融入能夠恰如其分地進行演繹。值得一提的是,觀眾在精神體驗上的變化,也推動了音樂劇中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的融合。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人們越來越看重工作之后的放松,這些流行唱法能夠以其明快輕松的元素給人們帶來新的精神享受。
一般來看,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在音樂劇中的融合能夠充分利用各自演唱技法的特點,更能夠凸顯音樂劇的劇情,利于人物情感的表達。通常來說,在高音區使用美聲唱法,而在低音區使用流行唱法,能夠表現出靜謐憂傷的的感覺。而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的轉換,能夠通過音樂表現出戲劇的劇情和人物特點。
三、美聲與流行唱法融合的教學對策
(一)演唱多種風格的作品,掌握不同風格作品的演唱特點
只有深刻了解所要演唱音樂劇的背景和基本內容,才能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音樂劇的精神內涵,進而在聲音處理上具有感染力,并努力做到美聲演唱與流行唱法的有機融合。作為音樂劇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充分了解音樂作品內容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多加演唱不同風格的音樂,并在具體的音樂體驗中了解不同的演唱技法。通過多樣化的聲音演唱訓練,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娛樂性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是以需求市場為導向的。在當下的藝術形式中,單一的演唱或表演風格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因此,作為音樂劇的教師,應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運用各種唱法,熟練理解各種風格作品的演唱特點,掌握不同的演唱要點,進而努力使得學生能夠在音樂劇的演唱中有效地融合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在具體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多種類型的音樂作品,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類型的音樂,從而加深對各種音樂類型的異同分析,找到其中的共性,在演唱的時候可以實現快速轉換。
(二)加強聲音訓練,掌握兩者相融合的技法
在音樂劇中,演員的聲音對于音樂劇的表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聲樂教學中,應加大力度對學生的聲音進行專業化的訓練。其一,真聲的發力點及真假聲融合的訓練。由于音樂劇是從歌劇發展起來的,在具體的演唱中,運用了很多本嗓真聲的演唱,這樣就應當相應地加強自然聲音的訓練。作為音樂劇教學的教師來說,要指導學生找到真聲的發力點,進而進行系統性的發生訓練,從音樂表現效果上來看,使得聲音傳送得更加清楚。其二,增加聲音的力度訓練。在一個聲區內,讓學生唱出弱—中弱—中強—強的對比效果,體會聲音明暗、濃淡的變化,有助于在歌曲演唱中更有層次感。其三,要訓練抽泣、嘶喊、破音等多種聲音發聲,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調節自己的共鳴腔,運用聲道、氣息等方面調整控制聲音水平[2]。
(三)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選取多樣化的音樂劇作品
在音樂劇的教學中,往往采用傳統式的聲樂教學模式,選取的教材多基于外國曲目。可以說,在日常的教學中選取單一類型的曲目,不利于學生增強演唱各種風格的音樂作品。鑒于此,很多高校在音樂劇演唱的教學中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選取多樣化的音樂劇作品,特別是一些有著明顯技法的美聲演唱與流行唱法相融合的曲目。另外,作為音樂劇的教師,在教學內容中應當增加一些流行曲目,豐富各類形式的聲音專題訓練。通過有步驟的、系統的訓練,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演唱水平,使得學生能夠掌握各種發聲技巧,為日后音樂劇的演繹打好堅實的基本功。值得注意的是,音樂劇教師在選擇作品進行教學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聲樂基礎和音域范圍,選取有利于學生進行聲音能力訓練的音樂劇作品。教師應該首先要對學生的聲樂基礎做一個簡單的調查,比如有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在選取作品的時候應該選取旋律相對簡單,氣息變化不大的作品,便于學生進行學習。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則可以選擇一些相對復雜的作品,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提高演唱水平,得到更多鍛煉。
(四)重視實踐,增加舞臺表演機會
對于學生加強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相融合的訓練,不僅要通過理論上的教學活動和基本的發聲訓練,還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安排舞臺表演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在實戰中發現自身在聲音處理上的不足,有效做到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的有效融合。為學生創造這種舞臺實踐的表演機會,通過學生的表演效果及觀眾的接受程度,音樂劇的教師能夠及時進行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調整,以期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優秀藝術人才。只有經過反復多次的舞臺實踐訓練,熟練掌握基本的走臺位置,真切體驗每一次表演中的不同情感表達,才能更好地融合好美聲演唱與流行唱法,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教師可以在課后多為學生組織相關的表演活動,讓學生對音樂劇作品進行編創,自己選角、自己表演,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起到指導的作用,將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很愿意進行挑戰,而且在編創和表演的過程中,也能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學生之間可以就故事情節、表演方式等進行探討,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奠定基礎,有助于學生的共同進步。另外,學習音樂劇的學生還應當多觀看各種題材的音樂劇作品,對于優秀表演者的演出多加揣摩,通過比較,取其精華,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聲音處理技巧,尤其是一些比較出名的演唱家的演唱作品,可以反復研究和分析,借鑒其演唱特點,再融合自己的特色,更好地提高美聲演唱與流行唱法相融合的演繹能力。
結語
在音樂劇的表演中,音樂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訴說”清楚戲劇情節,還能夠在情感體驗上與觀眾引起共鳴。眾所周知,音樂劇的演唱風格是具有多樣化的,或是美聲演唱,或是流行唱法,或是兩者的有機融合。可以說,在每部音樂劇的表演中,將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有效結合,能夠產生更好的藝術體驗。為了使得我國的音樂劇表演形式呈現逐步發展之勢,相應地就必須加強音樂劇的人才培養工作。因此,從高校角度來說,應當在音樂劇的教學活動中改變傳統式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學策略,以期使得音樂劇的發展能夠順應歷史與時代的潮流,最終促進音樂劇的不斷發展與繁榮。
[參 考 文 獻]
[1]黃云莉,劉白維.“嫁接”與“融合”——西方音樂劇中古典與流行兩棲歌唱家唱法探究[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7(06):208.
[2]馮波.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演唱特點的分析與相互融合探討[J].音樂時空,2014(22):123.
[3]吳園園.古典也流行——從《歌劇魅影》看美聲唱法在音樂劇中的傳承與發展[J].銅陵學院學報,2015(04).
[4]韓麗娜.通俗、民族、美聲唱法在歌曲演唱中的交叉運用[J].藝術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