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通過闡述新疆曲子劇,分析新疆曲子劇面臨的相關問題,對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對策展開探討,旨在為如何促進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的有序研究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新疆曲子劇;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4-0068-02
作為新疆地區僅有的運用漢語方言進行表演的地方劇種,新疆曲子劇得到了國家的大力重視,并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疆曲子劇源自民間,伴隨長期的傳承與發展,得到了新疆漢族、回族、錫伯族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有著極強的民間性及地域性特征,屬于純正地道的百姓之歌。推進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對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1]。由此可見,對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疆曲子劇概述
1新疆曲子劇的形成
長期以來,針對新疆曲子劇的形成存在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新疆曲子劇的前身應當是陜西眉戶劇,一種認為新疆曲子劇是原始的,是未經提高的陳調。廣義上而言,不論是新疆曲子還是陜西眉戶、蘭州小曲、肅州老曲子等,均屬于根植于民間文化土壤的一種演唱藝術形式。在絲路文化、屯墾文化、移民文化以及不同民族融合文化等文化特性的影響下,造就了新疆曲子劇在藝術形式等層面上表現出顯著的融合性、吸納性以及包容性等特點,其形成與發展,是新疆地區歷史文化變遷及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縮影,是基于西北地區文化,不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產物。
2新疆曲子劇的民間性
新疆曲子劇是新疆地區僅有的運用漢語方言進行表演的地方劇種,發展至今已有一百余年歷史。其之所以擁有這般頑強的生命力,是因為其所具備的民間性特征。新疆曲子劇的民間性主要表現為受眾的廣泛性,輿論的權威性,演出的自娛性以及演出形式的特殊性。
(1)受眾的廣泛性。長期以來,新疆曲子劇受眾便遍及各個社會階層,他們推崇新疆曲子劇,將其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該種全民看戲的風俗習慣,一方面是由于新疆曲子劇源于民間,與廣大人民群眾在多個不同層面上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它的故事情節表達了人民群眾的訴求,它的曲調旋律描繪了人民群眾的心聲;另外一方面是新疆曲子劇藝術形式喜聞樂見,切實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及審美需求,人民群眾將其視為民間藝術,視為自身可欣賞、可享受的藝術。
(2)輿論的權威性。新疆曲子劇起源于民間,人民群眾是其不可脫離的生存土壤。新疆曲子劇劇目有著尤為直接的思想傾向性,這與人民群眾觀看過程中強烈的愛憎感情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人民群眾欣賞偏好的影響下,使得不論是劇目的設計還是演員的演藝,均凸顯了新疆曲子劇輿論的權威性特征。
(3)演出的自娛性。新疆曲子劇演出的自娛性主要表現為創作的即興性,演出的業余性以及表演的自由性。新疆曲子劇劇目大多為通俗易懂的神話傳說、人文逸事,或者是抗爭封建壓迫,崇尚自由愛情的小戲、折子戲,常見的劇目包括《張璉賣布》《牧童與小姐》《三岔口》《李彥貴賣水》《老少換》等,有別于專業劇組的嚴格、規范,新疆曲子劇講究即興表演、自由表演,進而引領受眾迎來一陣陣高潮。
(4)演出形式的特殊性。長期以來,受新疆特殊地理環境、演出背景以及演出內容等因素影響,使得新疆曲子劇演出形式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當地人民群眾還特別把新疆曲子劇演出形式總結為“七緊、八慢、九消停;一只駱駝兩只筐,一把大刀兩桿槍”,意思是,對于新疆曲子劇而言,劇團只有七個人演出時會比較緊張,當有八個人演出時則可以不緩不急,有九個人演出時便有了可供休息的時間;劇團行頭、道具一只駱駝兩只筐便可以全部裝完,演出開始時所用的道具僅僅是一把大刀兩桿槍而已[2]。此類靈活自由的演出形式,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同時,也使新疆曲子劇得到廣泛推廣。
二、新疆曲子劇面臨的相關問題
1演員隊伍老化,加大了新疆曲子劇的傳承難度
現階段,新疆曲子劇表演團隊中以中年及以上年齡段演員居多,陣容配置參差不齊,演出完整性不足。有時候為了表演一些大型劇目,不得不東挪西借,所演出效果不如人意,由此不僅降低了對受眾的吸引力,還會對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造成極大不利影響。即便近些年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政策,然而新疆曲子劇從演出場域到演出情境均發生了轉變,其逐步轉變成政府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一項工作,沒有切實做到與人民群眾生活的充分相融,對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2發展經費不足
新疆曲子劇要想實現有序的傳承與發展,推進新演員人才的培養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然而受發展經費有限影響,新選聘的人員待遇要大多由民間劇團自行承擔。長久這樣下去,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必然會進入十分無奈的境地。新疆曲子劇的演出或許能夠達到維持生計的目的,然而在人才培養、新局面開發等工作上則會顯得力不從心,而對于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3缺乏傳承與發展的有效途徑
新疆曲子劇即便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當前一些地區依舊將其歸結為群眾娛樂與政策性表演體系中,而未能切實認識到其傳承發展精髓及核心文化理念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現階段一些地區針對新疆曲子劇仍舊處在自然傳承發展中,并沒有像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樣,開展學校培訓或者專業人員自發創建培訓班。
三、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對策
推進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對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在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新疆曲子劇相關人員要緊緊跟隨社會發展步伐,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強化對國內外成功發展經驗的學習借鑒,不斷推進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如何進一步促進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的有序進行,可以將下述對策作為切入點。
1培養文化自覺意識,開拓新疆曲子劇生存土壤
浩瀚的中華文明史為我國留存下來了絢麗多姿的文化遺產。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20世紀末提出了“文化理念”,在他看來,在不同文化歷史環境下生存的人,應當對自身民族文化建立起有效的自我認識,同時對民族文化的發展趨勢也應當形成有效認識[3]。
新疆曲子劇不僅是新疆地區歷史文化發展的縮影,還是連接古代歷史與現代文明的文化紐帶。所以,某種意義上而言,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即為新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了推進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務必要培[JP2]養文化自覺意識。在此基礎上,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還應當立足于地方廣大人民群眾,通過不斷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進而調動起他們參與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不斷培養新疆曲子劇創作主體的文化自覺意識,從而為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提供生存土壤,進一步促進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的有序開展。[JP]
2發揮名人效應,推動新疆曲子劇的活態傳承與發展
伴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名人效應可得到進一步發揮。通過對名人效應導向作用的發揮,建立商品附加值,通常可轉化為一種心理層面的滿足或示范標準為受眾所認可。例如,由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所親手打造的《云南印象》,便會通過對楊麗萍本人名人效應的發揮,使廣大受眾對原生態歌舞形成全新的認識,并收獲了十分熱烈的反響。
鑒于此,為了推進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應當發揮名人效應,建立新疆曲子劇品牌價值。與此同時,針對新疆曲子劇的“民間性”,不可一味將其理解為固守、封建的概念,為了推進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并非將其“包裹”起來,而應當充分順應社會文化環境的發展形勢,推動新疆曲子劇的活態傳承與發展,進一步促進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的有序開展[4]。
3加大傳承與發展創新力度,開發新疆曲子劇商業價值
在全球一體化發展逐步深入背景下,多種不同形式的現代文化藝術不斷進入人們視野當中,對于新疆曲子劇來說,要想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實現傳承與發展,必須立足歷史文化背景,逐步與當前時代進行融合,使自身有序適應現代文化,服務于現實生活,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5]。
鑒于此,為了推進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發展,應當革新新疆曲子劇發展觀念,加大傳承與發展創新力度,提高產業意識,樹立科學的產業觀。依托推進新疆曲子劇的產業經營,進一步開拓新疆曲子劇藝術事業,再以產業化發展為基礎,制訂新疆曲子劇藝術文化發展規則,促進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的有序開展。
結語
綜上所述,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有賴于民間藝術的重要支撐,因而推進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顯得至關重要。在新疆曲子劇面臨巨大考驗的今天,社會各界對民間舞蹈采取何種措施、何種態度,對其傳承與發展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鑒于此,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研究、總結經驗,提高對新疆曲子劇內涵特征的有效認識,強化對新疆曲子劇面臨相關問題的全面分析,結合新疆曲子劇的實際情況,“培養文化自覺意識,開拓新疆曲子劇生存土壤”,“發揮名人效應,推動新疆曲子劇的活態傳承與發展”,“加大傳承與發展創新力度,開發新疆曲子劇商業價值”等,積極促進新疆曲子劇傳承與發展的有序進行。
[參 考 文 獻]
[1]毛巧暉,汲曉寧.新疆哈密地區曲子劇的當代傳承調查[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6(02):110—116.
[2]孫桂芝.從新疆曲子劇藝術形態的民間性看其發展前景[J].新疆社科論壇,2013(04):82—84.
[3]章雅軒.論新疆曲子劇唱詞的特征[J].大舞臺,2015(01):17—18.
[4]徐玉梅.從新疆曲子劇的民間性看其今后的發展[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4,2(01):44—47.
[5]朱新貴.新疆曲子戲演唱形式及溯源[J].神州旬刊,2013(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