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開展豐富多彩的舞蹈社團活動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本篇論文以筆者在東北師大明珠校區舞蹈社團進行的短期實地調研為主,內容深入課堂訓練,剖析了舞蹈社團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以及相關成果。本篇論文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初中舞蹈社團活動現狀調查的空白,是實地考察后對于現今舞蹈社團發展的真實反映。
[關鍵詞]初中舞蹈社團;舞蹈教育;現狀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4-0086-04
舞蹈社團,是一種學校基于學生興趣與能力的基礎上并遵循一定的標準組建的藝術團體。這種團體作為豐富學生校園生活以及提升審美能力的一種方式被各普通學校廣泛運用。
東北師大附中是一所享譽國內的優秀中學,初中部于2003年整體遷至新校區,即本篇論文提及的東北師范大學明珠附屬中學(下文簡稱“明珠附中”)。明珠附中擁有良好的藝術教學環境,其體育藝術館涵蓋了音樂教室、舞蹈教室、美術教室、戲劇表演教室及合唱教室等一系列特色突出的資源設備。學校更是基于學生特長與興趣組建了舞蹈社團、管弦樂團、合唱團等藝術社團。如此種種,可見明珠附中是一所資源豐富,藝術氣息濃厚的優秀中學。
一、舞蹈社團人員參與情況
呂藝生先生曾總結:“中國90年代后普通學校終于出現了舞蹈教育,它是以兩種形式出現的,一是特長生教育,一是課外舞蹈活動。”明珠校區開展的舞蹈社團就是以特長生教育為基礎,“學校為一些具有舞蹈特長或特別愛好舞蹈的學生開設專門的舞蹈課,讓他們接受接近專業的舞蹈教育,并在此基礎上創辦學校舞蹈團體”。明珠校區舞蹈社團就是以此為路線不斷發展與前進的。下文就展開對明珠校區舞蹈社團活動內容的具體調查說明。
1任課教師
明珠校區作為一個非藝術類中學,與長春市乃至我國大部分中學相似,都是由音樂教師來兼任舞蹈教師的一些教學任務。明珠校區音樂教師共六人,其中負責舞蹈社團的教師一人。舞蹈社團的負責教師孫慶龍,男,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舞蹈編導專業碩士學位。孫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專業技能較強的教師,舞蹈社團的編導、排練、服裝道具等一系列工作都由他一力完成。孫老師在生活中親切平和,是同學與社團成員的伙伴與朋友;在工作中,認真盡責,是孩子們舞蹈道路上的領航明燈。
2學生成員
舞蹈社團現今成員共計30人,其中成員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特長生。此類學生是在小升初考試中以舞蹈特長生的身份進入學校的,所以無須考核就是舞蹈社團的成員,此類成員共計23人。第二類,普通學生。此類學生大多是在課余時間練習過舞蹈,但是沒有參加特長生考試,由學生本人自愿報名,且要參加舞蹈社團的入團考核,這類學生需要通過考核方能成為社團的一員,此類成員7人。由上文餅狀圖可以較為直觀地看出,明珠校區舞蹈社團主要是以特長生成員為主力而形成的。另外,在社團中,對成員的年級也是有要求的。因社團活動所占時間比重較多,為防止對中考存在一定影響,社團成員只招收初一、初二兩個年級。
在明珠校區的兩個月實習期間,我一直參與舞蹈社團的活動開展,也有幸考核了一批學員。在我看來,接觸舞蹈的學生所擁有的自我展示欲望以及舞蹈所給予她們的自信是顯而易見的,讓我切身感受到舞蹈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有重大且不可磨滅的意義。
二、舞蹈社團活動內容情況
如果說參與舞蹈社團是發自學生內心的一種愛好與追求,那么具有優質的社團活動與內容應該是學校對于舞蹈教育及學生應有的一種責任與態度。歸根溯源,任何活動、課程都是為了達成教育目的所使用的手段與方式。“我國舞蹈教育的目的,總的來說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鑒賞力與參與力,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各類舞蹈人才。”呂藝生先生作為“舞蹈教育學”這一學科中的先驅者與實踐者,將我國舞蹈教育的目的分析得十分透徹,更是闡明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鑒賞力和參與力這個目的,主要指普通學校的舞蹈教育和群眾性舞蹈教育”。明珠校區就是以此目的為基礎與參考,開展了系列社團活動內容。
首先是關于社團活動時間的說明。如表格所示,舞蹈社團活動的時間是較為固定的,如無特殊情況,周一至周五,每日午休都有40分鐘的社團活動時間。因學校并沒有在社團活動方面規定統一的時間,所以明珠校區的所有社團活動都是由負責教師組織相應的活動時間。另外,因為表格為明珠校區舞蹈類課程表,所以也一并列出了舞蹈校本課程,實際上校本課程并不歸屬于社團活動,但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社團成員相應的基礎訓練與專業教育。
2內容安排
利用每日午休時間的舞蹈社團活動內容以舞蹈排練為主,其目的主要是為學校外部交流或內部儀式排練完整的舞蹈作品。活動以其當時須排練舞蹈的基本動作與舞段作為訓練內容,其舞蹈作品多以歌伴舞或民族民間舞蹈的形式進行展現。相較于專業團體在排練舞蹈時追求的動作表現性,明珠校區舞蹈社團的要旨則是整齊劃一,不要求過多的內心活動與肢體表達,動作的整齊與完整是整個社團活動的核心要求。而這也是其他非專業舞蹈社團的普遍要求,造成這種區別的主要原因在于非專業社團成員的身體素質并沒有達到一定的專業水平,其排練的舞蹈也僅僅停留在外在美的形式上,整個舞蹈相對簡單,所以舞蹈動作的整齊就成為檢驗整個舞蹈的首要標準。
所以在僅有的40分鐘活動中,舞蹈社團的排練并不十分注重編排進度,而是更側重于舞蹈動作的熟練度與整齊程度,四至八個八拍的動作就是每次排練的
主要訓練內容,并以此為基礎,將各主題動作不斷變化與穿插形成舞段,最后配合整體隊形的移動與變換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上文四幅圖為舞蹈社團排練隊形變換參考。盡管十分注重作品的整齊規范,但舞蹈社團對于作品排練的進度還是有一定規范的,前一周時間為整個舞蹈作品的初步形成期,三日學新、兩日鞏固形成作品初步雛形;后一周的訓練則圍繞動作與音樂的配合以及整體隊形的調度進行排練。
正如前文所提,“整齊劃一”這個要求一直貫穿著整個明珠校區舞蹈社團活動,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要求,也考慮到社團成員的整體水平,無論是歌伴舞還是民間舞的編創與排練中,舞蹈動作都相對簡單直觀,更多地利用了一些簡單的編舞技法,如“對比”“重復”“復合”這些形式來豐富舞蹈作品。
如上文圖,兩張社團的排練圖片就是典型采用“對比”的編創手法,通過上與下、高與低的方向與動作幅度對比來填充音樂,豐富舞蹈動作。還有,“重復”更是創編中較為常用的手法,如單一動作的重復,主題動作的重復,動作的完全重復以及動作的間斷重復等等,在此處就不過多介紹。“復合”這種手法比較適用于群舞表演,無論是節奏依次延后形成錯覺的“卡農”還是人數不斷增多的“遞增”等手法都是為作品添彩的方式。其中,“重復”與“復合”相結合的編創手法就出現在明珠校區舞蹈社團正在進行排練的作品《彩云之南》的動作之中(如圖)。
這種疊加的創編手法是比較常見的,將單一動作多次重復且重復人數由少至多,可以營造出視覺上的擴大以及達到主題動作多次反復的目的。
細究其緣由,該舞蹈社團多次、充分利用隊形調度以及豐富編創手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舞蹈社團自身編排的作品內容較為簡單,動作形式較為單一,為了達到歌舞交融、情感共鳴、氣勢浩大的演出效果,只有利用多種編舞手法將單一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加工,才能呈現出相對具有視覺沖擊力、層次鮮明、變化豐富的完整作品。
3成果展示
結論
舞蹈社團是中學進行舞蹈教育的重要形式,舞蹈教育作為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一種方法與手段,對于學生德育、智育、體育及美育都有重要積極的影響。本篇論文以明珠校區舞蹈社團為切入點進行剖析,實際上這也是大部分中學舞蹈社團的現狀。中學生正是處于青春發育期階段,教育需要從多方面滲透方能見效。舞蹈作為一種能夠“寓教于樂”的藝術形式,是對中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的妥善方法。
[參 考 文 獻]
[1]呂藝生.舞蹈美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6.
[2]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
[3]丁小棋,朱敏.少兒舞蹈編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