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說學校“教材”應該淘汰了!
—— 北京第十一中特級教師魏勇
背景:2016年10月,北京第十一中特級教師魏勇抱著去“挑挑美國教育毛病”的想法訪美20天歸來,帶回來的卻是他對中國基礎教育的一些新思考。他認為“美國的教育沒有忽略人成長中最重要的一些東西,反而讓學生更‘專注、敏捷、講規則’,素質教育抓得很到位。”中國中小學教材大多是工業革命時期的產物,是上世紀教育界選擇的對普及性知識進行較廣泛傳播的一種當時最行之有效的途徑。當下互聯網時代,一般的知識和信息不再匱乏,我們還死抱著幾本老教材填鴨,能適應時代的潮流與發展趨勢嗎?
別以娛樂之名消費孩子。
— 《人民日報》
背景:《爸爸去哪兒》第四季打造的“父女CP”,以消費孩子的純真作為嘩眾取寵的籌碼。最終,一位媽媽致節目組的公開信引起了輿論嘩然:“《爸爸去哪兒》這樣有全國影響力的親子節目,可能對全社會尤其是孩子們,造成極廣泛的誤導和負面效應。對兒童防性侵教育而言,更是打破了基本底線,充滿了錯誤的示范?!?/p>
我們應了解自己為什么要上大學!既然接受高等教育,就要有一些比糾結起薪是3000還是5000之外更高一點的追求,比如你到底想有怎樣的學業規劃?比如你打算給社會帶來什么貢獻?因為歸根結底,決定一個人前途的還是眼界和格局。
—《中國青年報》
背景:日前,國內大型藍領招聘平臺58同城招聘針對城市服務行業進行了一項專項調查,發布了2016年城市服務業高薪榜。在這項榜單上,薪水排名前四位的職業是:按摩師,健身教練,月嫂和汽修工,這幾種工作的平均月薪都達到了1萬元以上。此外,榜單上還有司機,廚師,快遞員等工作種類。再想到目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和起薪現狀,讓人不免要問:難道大學生已經成了社會的低收入階層了嗎?既然收入還不如農民工,我們為什么還非要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