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教師,她面對的是一群特殊的學生。對學生來說,她既是老師也是媽媽。她用愛心點燃了每一個殘疾孩子的希望,也用愛心照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她就是洛陽市老城區培智學校優秀特教教師劉文婷。
女孩的17歲,是花一樣的年紀,是本該追求夢想、享受多彩青春的時期。而17歲的劉文婷,卻開始日復一日地教比她還大一兩歲、智力只有七八歲的孩子發音、說話、系鞋帶、練唱歌,而這一教就是26年。
培智學校位于河南省洛陽老城區一個小胡同深處,一個300多平方米的普通小院。這所學校里有10名教師、50多名智障學生,劉文婷已是其中的“元老”。
當夢想走進現實
劉文婷從小在洛陽長大,父母都是中學老師,從小劉文婷就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憧憬。“我父母當了一輩子老師,有時候一些教過的學生還到家里看我父母,我就感覺很自豪?!眲⑽逆谜f,她從小就認為老師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職業。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劉文婷報考了當時的鄭州師范學院。那時她的夢想是像鞠萍姐姐一樣,穿著紗裙帶領天使一般的孩子跳舞。“開學前我還在想,特殊,是不是教育神童的意思。開學后才發現,這個特殊指的是‘需要特殊照顧的人群’。分專業方向的時候,大家都希望分到相對輕松的‘聾啞’或‘盲人’方向,‘智力障礙’方向沒有人報名,老師說實在不行大家抓鬮吧?!闭f到這里,劉文婷笑了,“我就是這樣選擇了‘智力障礙’這個方向,走進了培智學校?!?/p>
上班第一年,劉文婷就拿了洛陽市特教音樂優質課一等獎。一些普通學校認為她能力突出,想調她過去,劉文婷沒有答應。她從未放棄對智障教學的探索與追求,也覺得孩子們需要她。
純真堅定她的心
“大部分人第一次見這些學生,從他們的神態、走姿就能看出他們的與眾不同,甚至有人還會有些害怕,但隨著慢慢地接觸,你會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和單純?!眲⑽逆谜f,她畢業第一次上課前充滿激情,但剛走上講臺就被挫敗感淹沒了。
“上課的時候,剛開始很多孩子都坐不住,根本聽不懂指令?!眲⑽逆谜f。她必須習慣,她一遍一遍地教,孩子一遍一遍地學,又一遍一遍地忘。她必須習慣,孩子們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無來由地大哭、無來由地推撞、無來由地從教室站起來走掉。她必須習慣,她不僅是老師,更是“媽媽”和“保姆”。系鞋帶、剪指甲、坐公交車、分清男女廁所……這些平常孩子一學就會、一說就通的常識,他們卻需要付出多幾倍的努力。
當時社會上對特殊教育還有誤解,有人說她教的是“憨子”,“只要看著別出事就好了”。不少同事出門介紹自己的時候,不好意思把專業說出來。付出得比別人多,收獲卻十分有限,有時甚至還會帶來精神上的負擔。有些老師因此離開了學校,劉文婷也動過這樣的念頭,特別是在有一次上課一個孩子,忽然無來由地踢她打她這件事之后。
而在隨后教學中的幾件小事讓她更加堅定了信念?!耙驗槲疑险n要經常維持秩序,嗓音喊大了,老咳嗽。第二節課我去其他班上課,一位小姑娘突然端了一杯水放在窗臺上,還敲玻璃提醒我喝掉,當時我心里瞬間就感覺暖暖的?!?/p>
由于劉文婷家住西工區,經常騎車子上班,怕車子丟就要搬到校園中。“搬的時候有幾個臺階,有次我搬車子,突然感覺一輕,原來有個學生正在幫我。后來他們知道我搬車子吃力,幾個男孩只要發現我沒有來,就站在門口等著我,直到我來學校后他們才去玩?!眲⑽逆谜f,接觸時間長了,她越來越喜歡和這群純真的孩子們在一起。
在很多人眼中,培智學校的老師只要看好孩子不出事就行,但在劉文婷看來,特教是個宏大的課題,更應引起社會的關注?!疤亟汤蠋熜枰嗟木斫毯⒆?,更需要社會的理解和包容。”
守護一群“折翼天使”的幸福
劉文婷說,她和每個學生之間,都有一個長長的故事。
“你好棒!”在教室里,一個19歲的孩子練習打乒乓球時,鞋帶開了。劉文婷俯下身子,解開自己的鞋帶,耐心地重復著系鞋帶的動作。見樣學樣,孩子終于艱難地系好了鞋帶,她激動地拍了拍孩子肩膀以示鼓勵。
在課堂上,有的孩子會突然沖上講臺,或者無意識地大叫大鬧,其實他們是想引起大家注意,想證明自己能引起別人的關注。思博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劉文婷每次都不批評,盡量安撫他。上游戲課,她讓小思博當主角,鼓勵他在大家面前多表現,然后再和他講道理。
“老師,我想學唱歌?!?000年,劉文婷在一節音樂課上,突然發現窗戶外有個小女孩在偷偷學唱歌。女孩的雙手凍得通紅,被發現后睜著大眼睛懇求她。“孩子那句話說得很認真,那種認真讓我沒法放棄?!眲⑽逆没貞浾f,小女孩只有6歲,因為智力障礙,說話都很困難,但就喜歡唱歌,聽到音樂聲,她還會很快樂地跳舞。
那天后,劉文婷的音樂課上,就有了位最小的學生。女孩叫笑笑,因為有殘疾,每首歌都要學15遍以上,才能勉強記住音調。但就這樣,笑笑卻一直堅持著,每次學會一句,她都高興地給自個兒鼓掌。笑笑沒父母,從小跟著爺爺。一次偶然機會,笑笑告訴她“笑笑唱歌,爺爺會笑”?!昂⒆觽兊南敕ê軉渭儯蚕胱C明自己,給身邊的人帶去快樂。”劉文婷說,正常孩子幾分鐘能弄懂的問題,他們卻要花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但孩子們用他們特有的堅持告訴人們:他們行!
2000年學校的一次文藝演出,笑笑終于能登臺表演了。那天,笑笑一首《長大后我就成了你》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掌聲。可不幸的是,笑笑2001年因為腎病住進了醫院。為了不讓爺爺擔心,笑笑都會高興地給爺爺唱歌,直到她離開人世?!?9年來,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工作,但我一直堅持。因為是這群孩子教給我‘堅持是什么’?!眲⑽逆眠煅手f。
登上“世界舞臺”的表演
劉文婷在教學中設計了許多巧妙新穎的教學方法。她采用最多的是游戲法,游戲活動能使智障兒童在“聽、唱、動、玩”中增強節奏感,促進動作的協調性,逐步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獲得愉快情緒。她在音樂教學中,用做游戲的方法使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1997年5月,劉文婷帶領6名智障學生赴香港參加“心連心妙舞星輝迎九七”——弱智人士舞蹈大賽。當他們不負眾望捧回季軍獎杯時,孩子簡單的一句“老師,我還想跳舞!”讓劉文婷激動地流下了眼淚。為了那次比賽,劉文婷和孩子們整整集中訓練了3個月。劉文婷甚至為此推遲了婚期、犧牲了婚假,卻從未耽誤過學生一節音樂課,從未停止過一天排練。為了去香港參加比賽,劉文婷告別了新婚三天的愛人。然而,劉文婷從不后悔。望著金燦燦的獎杯,她百感交集,激動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的演出雖然不是最好的,但絕對是最感人的!”
2010年,劉文婷在學校的組織下成立了架子鼓興趣訓練班,并聘請了專業教練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專業技術指導。為了更好地和學生溝通和教學,在工作之余,她也學習了架子鼓演奏的專業技能,并帶領老師們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手把手的架子鼓訓練。
在這些學生中,一名叫王啟升的學生演奏架子鼓最為出色,他的架子鼓演奏技能已經超過了正常孩子的水平,多次應邀參加河南衛視、浙江衛視等電視臺的節目演出。
一張私人定制的“課程表”
“海東,該擦花了”“海東,該上繪畫課了”“海東,該去餐廳打掃了……”劉文婷口中的“海東”是個個頭很高、說話含混不清的大男孩。他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同時也是“半工半讀”的員工。
張海東的媽媽有智力障礙,爸爸離家出走,他從小由奶奶撫養。到培智學校后,他變得開朗、陽光,喜歡上了唱歌,10年前從培智學校畢業。
3年前,張海東又被奶奶送回學校。
奶奶說,離開學校后,原來講衛生、愛干凈的張海東變得臟兮兮的,到處瘋跑,整天不著家,還說臟話罵人,每天喊著要回去上學。
劉文婷心軟了。她讓張海東回學校做保潔員,每月發工資,進行“保護性”就業。但由于智力原因,交代張海東的事兒他總是記不住,劉文婷就專門給他做了一張“課程表”,每到該干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提醒他。
她說:“他雖然年齡不小了,其實沒有真正長大,校園的環境他很熟悉,一旦放到社會上,就立刻會變得手足無措?!?/p>
對社會的熱切呼吁
張海東的事讓劉文婷思考了很多,這些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留在學校,畢業后怎么辦?在學校,孩子們掌握了生活技能和才藝,但適應社會的能力還很差。針對學生的就業問題,劉文婷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各種嘗試。
當年,市殘聯在老城區培智學校建立洛陽市“陽光家園”啟智服務中心,對社區和留守家庭的成人智障學員進行職業技能和生活實踐培訓。
為讓孩子們有一技之長,劉文婷請來美工制作和陶藝專業技術人員,教孩子們進行手工藝品制作;為讓孩子們掌握生活技能,她開設了烹飪課程,教孩子們擇菜、配菜、和面;針對智障孩子的特點,她又在尋找適合他們的項目,改變學生畢業后無處可去的現狀。
下一步,劉文婷設想把課堂“搬到”社區,“搬到”大自然中,讓孩子們接觸社會,逐漸走向社會。
但這條路注定會很難,學生安全、外出用車、相關單位的配合、師資緊缺……劉文婷熱切呼吁:“希望全社會給智障兒童更多關愛,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也希望有義工能加入到學校,一同幫助‘折翼天使’快樂成長?!?/p>
劉文婷的辦公室外墻,貼著一行字——“牽著蝸牛散步”。是的,即使是小小的蝸牛也有夢想,也有實現夢想的那一天。就像他們最愛唱的那首《最好的未來》:每種色彩,都應該盛開……每個夢想,都值得灌溉……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他們是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