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來,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嶇、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來,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愛的山村孩子;
35年來,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艱苦的山村教學;
35年來,她心中始終篤定的一個目標,那就是教好深山里的每一個孩子,做一棵大樹,守望這片深山,為這片貧瘠帶來希望。她就是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女教師支月英。
孩子的眼神沖淡最初的迷茫
1980年,19歲的我懷著對人民教師的美好憧憬,通過考試在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泥洋小學當了一名小學教師。
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去泥洋小學的情景,坐上班車顛了一百多里的山路,再步行20多里崎嶇的山間小路,才到了海拔近千米、坐落在山坳里的學校。這里的條件比我想象中更艱苦,師生上學全靠兩條腿在崇山峻嶺間爬行,并且這里食品稀缺。
才到這里時,當地老百姓十分疑慮:這外地姑娘能堅持下來嗎?是不是想過渡一下,過不久就溜掉?大家的疑惑不無道理,山旮旯太偏太窮,前些年,教師如同走馬燈似的來了又走。到了晚上,更能深深理解這份擔憂。窗外山風呼嘯,不時傳來鳥獸的怪叫聲,我感到十分的恐懼和孤獨,躺在簡易的木床上,輾轉反側,我開始有點后悔了,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不停地問自己,選擇這樣一個位置偏遠、條件惡劣的山村小學教書,到底值不值?
但當我第二天走進教室,看到一張張樸實天真的臉和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時,心底為之一動——城里的孩子可以享受好的教育,山里的孩子也要有人來教啊,我要留下來!
我們是師生更是親人
在白洋山村,我與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相伴。但貧窮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現實比理想殘酷得多。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這里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比想象中的更艱苦。學校破爛不堪,我買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讓學生在教室里能暖洋洋的。學校不通班車,每逢開學,學生們的課本、教學用具、柴米油鹽、生活用品都是我和同事們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運上山的,一趟下來,腰酸腿疼,筋疲力盡,渾身酥軟。山村的家長重男輕女,不讓女孩讀書,我走門串戶,與家長促膝談心,動員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沒讓一個山村孩子輟學在家。剛參加工作時,工資只有幾十塊錢,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家長不讓孩子上學,我常常為學生墊付學費,墊著墊著,有時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勸我趕緊離開,我卻總是笑著說:“日子會好起來的。”
1984年,組織上提拔我擔任泥洋小學校長,后來,我又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工作更多了。
我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唱歌跳舞,認識大千世界,很快,孩子們喜歡上了我這個“大姐姐”。山花開了,總有孩子給我采來最香最香的一束;山果子熟了,總有孩子用書包裝來最甜最甜的一捧;我生病時,孩子們總會帶來一個個滾燙的熟雞蛋;逢年過節,鄉親們也會送來他們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東西……
就這樣,山里的景,山里的物,山里的人,留住了我這個外地姑娘。于是,我習慣了每天忙得腳不點地的生活,習慣了經常跑到孩子們家里把他們叫醒,幫他們穿衣洗臉;習慣了在刮風下雨、結冰打霜時,把他們一個個送回家;習慣了端著飯碗在村子里走門串戶,哄不愛吃飯的孩子大口大口地吃完飯;習慣了那些留守孩子把我當姐姐、當媽媽一樣聊天、撒嬌;習慣了為交不起學費的孩子們墊付學費,盡管有時自己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了。可看到孩子一個不少地都上了學,我的心比吃飽飯還滿足。
一門心思為學校
在學校里,教學質量是重點,必須得提高。因此我除了自學外,每年都積極參加各類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總結出適合鄉村教學點的動靜搭配教學法。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把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教學過程中。在我眼里,沒有差生的概念,只是愛好和特長不同的孩子。
由于長期高負荷工作,我的身體越來越差,患上了甲狀腺功能減退,一只眼睛視網膜出血,已經看不見東西了,聲帶也做了手術。2012年,組織上考慮到我年齡大了,身體又不好,決定調我到中心小學任教。正在此時,距離泥洋村十多里的白洋村民(也就是我曾經的學生們)請我到白洋教學點任教,為了孩子們,我義無反顧地去了。
2012年暑假,為了解決白洋村教學點校舍破舊問題,上級教育部門決定新建校舍。我便一邊教學,一邊照料施工,幫工人做飯。整個暑假,都是在校建工地度過的。但如今看著嶄新、寬敞、明亮的校舍,心理滿滿的都是欣慰。
最虧欠的是家人
這些年,我同家人聚少離多,老公開玩笑地說:“我們這輩子沒有真正的家,學校才是你的家。”女兒也說:“你是一位稱職的老師,但不是一位稱職的好媽媽。”我親愛的母親到山里來過一次,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病重時,我沒有時間陪伴,沒有盡到做女兒的孝心。她臨終時,仍在勸說我:“女兒,下山吧,那里太偏太苦了。”我沒有聽母親的話,讓她老人家帶著對我的牽掛走了。每當夜深人靜時,老母親、愛人、女兒的話便深深地刺痛著我,在我心里,裝滿了深深的愧疚,我只能把對他們的愛深深地藏在心里。
人近暮年,仍有牽掛
回想30多年來走過的路,掂來想去,我雖然沒有高收入,沒有寶馬別墅,但當我看到山區學校建設得越來越好的時候,當我看到山區的孩子一批批走出大山的時候,當學有所成的孩子回鄉看望我的時候,我的心底會感到無比舒坦、無比幸福!三十六年如一日,我一直堅守在這里。如今,我就要退休了,但是只要孩子們需要,只要我還教得動,我就會一直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