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是門藝術活,繡花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功夫有沒有下深。基層社會治理跟繡花一樣,功夫是否下得深,人民群眾一感受就能知道。
基層社會治理與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是一項千頭萬緒、盤根錯節的浩大工程。多年來,寧波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中,強化系統設計,理順條塊關系,堅持把重心下沉到基層、落實在基層,在國內打造出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寧波樣本”。
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有機組成,只有夯實基礎、撬動資源、激活市場,打造利益與責任統一的命運共同體,像繡花一樣一針一針繡扎實,才能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
夯實治理基礎,找準“下針”網眼。社會治理的基礎和活力在基層,重點和難點在村(社區),關鍵要有一套靈活可用的制度。夯實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如在繡花時要找準下針的“目標”,沒有“目標”繡花就成了一句空話。
基層社會治理是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多元參與的共治格局,理順了治理主體的關系,就找到了“下針”的網眼。寧波在化解醫患糾紛中推出的第三方處理機制,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證。社會治理必須夯實基層基礎,在治理主體上,要整合基層社會各類資源,形成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在治理平臺上,要建立各類溝通協調機制,為社會治理嫁接資源,疏通渠道;在治理服務上,要打造“大服務平臺”的社會服務新模式,提供個性化和可選擇的服務。
推動社會治理決策方式的多元化、參與主體的大眾化、溝通協商的民主化,構建全民共商共建共享的協同型社會治理系統,可以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繡工”提供準確無誤的“下針”時機和目標。
撬動市場資源,形成共同參與局面。社會治理重在協調好利益關系,市場機制和市場力量是協調利益關系的有效工具。因此,要在基層社會治理的精細化上下足“繡花”功夫,善于運用市場思維和市場機制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寧波已經嘗試將社會保險引入社會治理,創立了“保險參與社會治理”的模式。這一市場機制在浙江乃至全國都仍然是新生事物,需要進一步實驗、探索和創新。
讓市場機制吸納社會力量、破解社會治理難題,運用利益引導、商業運作等方式推進社會開放共治,可以考慮發揮寧波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撬動更多市場資源,形成多樣化治理模式,努力實現全社會共治。
激活社會組織,變“獨角戲”為“集體舞”。社會組織是現代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猶如繡花時必須用到的繡花針,針不鋒利就會誤工。黨委政府要做好“賦權”與“賦能”的結合文章,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支持與監督,將社會組織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讓社會組織融入到基層社會治理中,變“獨角戲”為“集體舞”。
在當前行業商業協會與行政機關完全脫鉤的大背景下,要重點培育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類社會組織,強化社會組織服務功能和協同作用,建立社會組織法治秩序,尊重和保障社會組織的法人主體地位,通過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方式,拓寬和暢通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社會組織發展好了,就會更加有效地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去。
運用“互聯網+”模式,讓數據成為治理的依據。在當前互聯網信息時代,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可以做一些傳統手段做不了、做不好的事。而建設統一的基層社會綜合服務管理信息網絡,就像為社會治理裝上了顯示器,能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要優先在社保、醫療、教育、養老、就業、食品藥品安全等民生領域進行跨部門協同應用,實現基層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做到一人采集、多人共享,一部門錄入、多部門共用。同時,還要統籌推進基層網格化信息系統、行政服務信息系統和社會化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堅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形成以大數據引領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