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的黨課怎么上?針對年輕黨員的黨建理論怎么講?“讓年輕黨員自己講!”這是江北區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給出的答案。“菜鳥、牙套妹”“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網上火什么,青春黨課微報告團就講什么。
青春黨課微報告團,是江北區推進“兩學一做”的創新載體,通過100名80后、90后黨員,開展“百場青春黨課下基層”活動,到農村、社區、企業、學校等地進行宣講,基層反響熱烈,課程“搶手”。去年以來,青春黨課已開展300多場次,小團隊發揮了大作用。
層層選拔定人,變“一人講”為“大家講”
把話筒交給一群年輕黨員,讓普通黨員走上講臺,人人爭當教員。青春黨課微報告團的成員都是從機關部門、鎮鄉(街道)、村(社區)、兩新組織等領域,通過組織推薦、個人自薦等渠道,層層招募選拔而組成的。
為吸引年輕黨員廣泛參與,青春黨課微報告團打破了職務、崗位、資歷等限制,改變了以往黨課由“領導講、專家講”的傳統做法。據了解,報告團成員大部分是來自基層一線的普通黨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在此基礎上,年輕黨員爭相報名參加,規模從50人擴到100人。
結合成員特長,報告團將成員分成10支宣講小分隊。按照“1+1”(即1個片區+1個小分隊)的模式,將全區7個街道、慈城鎮、工業區和機關單位劃分成10個片區,作為10個小分隊的責任片區,做到“兩學一做”宣講全覆蓋。
創新內容形式,變“單向灌輸”為“多向交流”
宣講什么內容才能吸引黨員呢?在廣泛征求基層意見建議后,圍繞學黨章黨規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江北區明確了黨章黨史、黨內法規、系列講話、先進典型、重點工作、惠民政策6個大類18個小類黨課主題,及時下發給報告團成員,提前謀劃黨課課件。
在講課過程中,青春黨課微報告團注重把“講理論”和“講故事”結合起來,只定主題,不限內容,既能講身邊的典型和故事,也可談自己的思想火花、學習心得,風格既可以嚴肅認真,也可以“萌萌噠”。85后鄉鎮干部李燕飛的“我們越來越土了”、90后機關黨員尉賓娟的“小菜鳥也有大情懷”等黨課,都成了熱門課程。
同時,采用啟發式、案例式、互動式等授課方式,規定每人講課不超過10分鐘,以小見大,以事說理,使黨員能坐得住、聽得進。5月初,報告團成員、區拆遷辦黨員應文崢在黨課宣講時,讓聽課黨員扮演各種角色,以情景劇形式真實呈現征拆工作,直觀性、互動性大大增強。
堅持虛實融合,變“被動接受”為“主動作為”
青春黨課正逐步被年輕黨員認同,形成了“宣講—影響—加入—擴大—宣講”的良性循環。報告團建立了定期巡講制度,依托全區百個開放式黨課基地,每月宣講至少2次以上,并按時送學到基層。建立團隊對擂制度,每月定期比武,營造比學趕超氛圍。
同時,嚴格考核管理,每次黨課后,由聽課黨員按照“優秀、良好、一般、差”四個等級,以打分形式量化考評。在日常考評的基礎上,每季度對報告團成員的理論水平、宣講能力、創新精神等進行綜合考核,并將年底考核優秀的黨員干部優先納入區管后備干部隊伍。
江北區還把青春黨課“搬”上網,用網言網語宣傳黨的理論、開展黨的教育。在“在e起”微信公眾平臺上,開設“青春正當時·黨員大咖說”,10名優秀報告團成員先期入駐,打造年輕黨員發聲網上平臺。
江北區的青春黨課用小事例來闡述大道理,豐富了“兩學一做”學習方式,使黨員更愿學、更樂學,也為普通黨員進行黨性鍛煉、展現才能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成為組織部門挖掘培養后備干部的有效渠道。江北區的青春黨課像磁石一樣將廣大年輕黨員牢牢吸引在黨組織周圍,起到了打動人心、激勵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也進一步夯實了黨的執政基礎。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