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2016“寧波創業創新風云榜”揭曉,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下稱鎮海煉化)繳納稅費219.64億元,蟬聯冠軍,連續8年納稅額超百億元。2016年鎮海煉化稅收留存地方達47.41億元,相當于為寧波市每100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貢獻了4.2元錢。
鎮海煉化的前身是浙江煉油廠,自成立之初便承擔著“解決浙江省燃料供應”這一重大社會責任。在42年的發展歷程中,不論是作為省屬企業還是中央企業,不論是作為香港上市公司還是中國石化的分公司,鎮海煉化在推動自身科學發展的同時,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奉獻國家、回饋地方、回報社會。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曾親切地稱鎮海煉化為“浙江寶貝”。溫家寶同志2008年來鎮海煉化視察時,評價公司“顧全大局、貢獻最大”。2017年1月,鎮海煉化被中國企業聯合會授予 “2016年中國最具影響力企業”。
創造財富價值
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持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為國家和社會創造源源不斷的財富是國企最重要的責任。創業42年來,鎮海煉化始終堅持“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成本”的投資理念和“適時投入、快速產出”的投資策略,走以拓瓶頸改造為主的低成本發展之路,不盲目鋪攤子、上項目,確保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鎮海煉化噸油完全費用、噸化工產品完全費用等技術經濟指標一直居國內行業領先水平,營利能力保持遙遙領先,連續十二年位居寧波市納稅50強榜首。特別是2010年100萬噸/年乙烯工程的建成投產,使公司實現了向煉化一體化的完美轉型,企業競爭力實現了質的飛躍。據統計,創業42年來,鎮海煉化累計實現利稅超過2400億元,是國家最初投資的511倍(其中利潤729億元)。
作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能源生產企業,為經濟社會運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一直是鎮海煉化的首要追求。每當效益目標與地方經濟社會需要發生矛盾時,鎮海煉化總是堅持優先兼顧地方利益。2008年前后,國內成品油價格嚴重倒掛,煉油企業加工越多虧損越大,然而鎮海煉化卻從全局出發,開足馬力,越虧越煉。盡管當年鎮海煉化虧損超過50億元,但卻使浙江成為了當時供需矛盾最為緩和的地區之一。
鎮海煉化在發展過程中,信守“每一滴油都是承諾”的質量追求,主動引領消費潮流,推動產品質量與國際接軌。2009年,鎮海煉化生產的歐Ⅴ車用柴油首供香港,一舉突破埃克森美孚等公司對香港柴油市場的壟斷。2015年3月21日,以餐飲廢油、棕櫚油生產的“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成功地進行了載人商業飛行。2015年10月14日,公司出廠的汽柴油質量全部升級到國Ⅴ標準,浙江省由此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個汽柴油質量全面升級到國Ⅴ標準的地區。
鎮海煉化在建廠之初就懷著讓百姓生活更美好的化工夢。在發展過程中,鎮海煉化建設了大化肥項目,使浙江成為不缺肥的地區;2010年,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100萬噸/年乙烯工程建成投產,結束了浙江沒有乙烯工業的歷史,促進了浙江省乙烯下游產業鏈不斷完善,成為在全國乃至全球都舉足輕重的紡織品生產基地、塑料生產基地、醫藥中間體生產基地。與此同時,鎮海煉化還不斷加大“產銷研用”四位一體產品研發力度,開發高端化學品,其研發的“三高一超”特色聚烯烴新產品,在醫療器械、高端家電等領域成功替代進口,獲得廣泛應用。
追求和諧共生
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能源和環境和諧共生”是鎮海煉化始終堅持的綠色追求。在42年征程中,鎮海煉化建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全加氫流程,構建了以“高利用型內部產業鏈”“廢棄物零排放”為基本構架的內部循環經濟模式,走出了一條“代價小、效益好、低排放、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得到了國家環保部等部委的肯定。
其中,鎮海煉化乙烯、煉油之間氫氣、蒸汽的綜合利用,可減少能源消耗15萬噸標煤/年。按原油加工量2200萬噸/年計算,加氫工藝路線可減少污水量55萬噸/年、堿渣約4.5萬噸/年。鎮海煉化噸油新鮮水耗量和噸油污水排放量分別由“十五”末的0.42噸、0.07噸下降到2016年的0.32噸和0.051噸,實現高水平持續下降,保持了國際領先。
除此之外,鎮海煉化在國內首家建成投用煙氣脫硫脫硝系統,引領了脫硝工藝的技術進步;首創的裝置停工密閉吹掃技術在行業內得到推廣普及,為推進化工企業實現綠色檢修做出了貢獻。
鎮海煉化堅持凡是影響安全環保的事情一件不干,凡是犧牲安全環保的效益一分不要,凡是涉及安全環保的投資,不僅一分不省,而且按更高標準投入。其中,100萬噸/年乙烯工程環保投入高達18億元,約占工程總投資的10%。2013年開始,鎮海煉化實施了21個、總投資12.5億元的“碧水藍天”項目,并推廣了國際先進的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進一步降低了污染物排放。而且,公司還建有行業內監測項目全、分析精度高、應急反應快、自動化程度高的環境監控中心,配備了最先進的流動環境監測車。
繼成為全國首批八家“國家環境友好企業”之一后,近年來,鎮海煉化又獲得了“中華環境友好企業”“中國節能減排領軍企業”“低碳經濟發展突出貢獻企業”等多項榮譽。被譽為生態檢驗師的成群白鷺每年都如約而至在廠區生息繁衍,這成為鎮海煉化綠色環保最好的代言。
參與地方建設
推動區域健康協調發展
多年來,鎮海煉化始終堅持與周邊社區、村莊開展“環境共建”,每年都為周邊十多個村莊、街道提供共建資金,同時堅持推行信息公開、開門辦企業,建立了良好的互動。
為進一步增進公眾的理解與信任,消除社會對石化企業的誤解和偏見,2013年以來,鎮海煉化聯合地方建立了制度化、常態化、流程化的“公眾開放日”活動平臺,積極推廣巴斯夫社區咨詢管理模式(CAP),敞開大門辦企業,主動促進與社會公眾的溝通交流。目前公眾開放日活動已舉辦了115期,接待公眾代表5700余人次,形成了政府、企業、公眾三方良性互動的局面。這一做法已在全系統得到推廣,并上升為中國石化品牌,獲得“2015-2016年度中國杰出營銷獎-杰出創作獎”。
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鎮海煉化隸屬關系、管理體制雖然經歷了多次重大變革,但當好“浙江人”“寧波人”“鎮海人”的初衷不變,融入地方共同發展的做法不變。鎮海煉化先后提供資金支持寧波市體育中心體育場館、寧波市老年頤樂園和鎮海區莊俞公路、鎮海區沿江綠化帶等項目建設。無償捐贈涵蓋了扶貧、救災、教育、環保、慈善、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捐贈范圍包括寧波市本級及浙江省多個縣(市、區)。
同時,鎮海煉化充分發揮自身技術、裝備、人員優勢,積極主動參與地方危險化學品搶險工作。自成立以來,鎮海煉化已累計無償支援浙江省及周邊火災、危化品事故搶險300余次,成為華東地區最重要的危化品搶險力量。而且,鎮海煉化還一直是地方“義務獻血先進單位”,獲得過“2012-201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獎”榮譽稱號,累計獻血量突破240萬毫升,共有200名員工加入中華骨髓庫。
鎮海煉化在發展過程中,還主動對接地方,共同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在鎮海煉化大煉油、大乙烯的支撐下,寧波化工區成功晉級為國內首個以石化命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開發區規劃、建設和企業開工過程中,鎮海煉化不遺余力地提供原料和技術支持,助其實現公用工程一體化、物流傳輸一體化、安全環保一體化和管理服務一體化的格局,吸引了荷蘭阿克蘇諾貝爾、韓國SK等一批國際著名企業選擇寧波石化開發區投資。目前,鎮海煉化向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供應的原料達到22種,總量200萬噸/年,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乙烯下游產業鏈,成為推動臨港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海洋經濟的引擎。
(作者為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