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頒布以來,全國各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全力推進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戰略任務。2016年,寧波市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并將該工程納入《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民生實事重點工程。寧波市文化館在“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工程中所開展的制度設計、機制創新、服務效能等方面的大膽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寧波全民藝術普及的創新實踐。
制度化設計:“一人一藝”的理論創新
“一人一藝”寧波市全民藝術普及工程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堅持共建共享、協同推進、創新發展和特色發展的原則,主要圍繞四大主題(藝術知識、藝術欣賞、藝術技能和藝術活動)和兩個專項(中小學生美育專項和特殊群體藝術普及專項)開展服務,其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藝術普及綜合參與率達80%以上。其中,藝術知識普及主要通過慕課、講座、出版物等,讓市民更多地親近藝術、了解藝術;藝術欣賞普及則把古今中外優秀、經典的作品,以展示展演的方式介紹給市民,以此提高市民藝術鑒賞的能力;藝術技能普及通過多途徑的藝術培訓,讓更多的市民學習掌握各類藝術技能;藝術活動普及則設置豐富的活動賽事,吸引更多的市民參與和展示。同時,中小學生普及專項結合學校美育教育,在校外給中小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參與機會;特殊群體普及專項針對老年人、殘疾人、貧困家庭等提供特殊的產品和服務。
這是寧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系列文件精神的創新性的制度設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在參加寧波市“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啟動儀式時曾說:“讓藝術由高居殿堂走進百姓生活,由陽春白雪變為一人一藝,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社會走向文明和諧的必然標志,寧波拉開的全民藝術普及的序幕為全國的全民藝術普及提供了樣板,做出了示范。”
同時,寧波市文化館進一步與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國內第一家與著名高校合作的理論研究實踐基地。一年來,寧波理論研究基地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家、上海社科院高級研究員等專家的指導下,相繼形成了《寧波市全民藝術普及社會化運行方案》《寧波市全民藝術普及數字化平臺建設方案》《寧波市全民藝術普及社會聯盟公約》《寧波市藝術普及培訓機構評級與扶持辦法》等十多個制度和規范,科學、系統、規范的制度化設計為寧波市“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
社會化聯盟:“一人一藝”的機制創新
全民藝術普及是一個系統工程,為此建立了寧波市全民藝術普及聯席會議制度,聯合了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廣新聞出版局、市體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文聯、市殘聯、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寧波廣電集團和寧波文化廣場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13家部門,妥善協調全民藝術普及實施中公共設施、人才資源等綜合利用,擬定全民藝術普及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方式等,推動全市全民藝術普及的有序推進。
作為全民藝術普及資源建設不可或缺的服務力量,社會藝術聯盟機構的加入為全民藝術普及服務供給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已有74家機構參與社會藝術聯盟機構。如由市恒宏藝術培訓學校、八六拍文藝進修學校、三原色美術教育學校、市星舞寶貝、東方之星文化藝術培訓學校等十多家社會藝術培訓和文化公司加盟的社會藝術培訓聯盟,自2016年8月成立以來,已開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益藝術培訓課程117期,共1170課時,接受培訓31860人次;以寧波金銀彩繡有限公司、慈溪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象山縣才華剪紙博物館、東錢湖天工漆藝、寧波市甬江職業高級中學等9家單位組成的非遺社會聯盟,相繼開設了一批貼近百姓生活又喜聞樂見的培訓課程,如金銀彩繡、剪紙技藝、寧波菜、寧波糕點制作等,總課時達到2250課時,參培人員45000人次。此外,以百姓自愿組合、文化部門支持引導的各種技能類、欣賞類、鑒賞類、活動類、團隊類、競技類等社會聯盟組織正在全市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之中,而資金扶持、榮譽激勵等措施更極大滿足了百姓群眾參與藝術普及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同時,開設名家工作室及基層藝術普及點。2016年12月19日,首期書法大師班暨胡朝霞書法工作室普及點成立,胡朝霞是寧波書法名家,而書法在寧波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胡朝霞書法工作室普及點就是充分利用寧波書法藝術家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傳播傳統文化,通過授課、交流、講座、展覽、比賽、考級等活動進行書法藝術普及。與此同時,工作室每年還將邀請全國知名大師級書法家開設大師專修班,對各普及點的書法骨干開展培訓。除書法名家工作室之外,美術、攝影、音樂、戲劇、舞蹈、曲藝等多個藝術門類的名家工作室及基層普及點正在緊鑼密鼓地部置,這些名家工作室將根據寧波各地群眾基礎的特點和需求,深入到社區農村、企事業單位、學校軍營等,為不同層面不同需求的城鄉群眾提供精彩紛呈的培訓、交流、研討、展示活動。
數字化云平臺:“一人一藝”的服務創新
“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工作,面廣量大,對象種類繁多。為了扎實有效地達到預期目標,寧波市文化館充分運用數字化云平臺,實現全市藝術普及云服務的全覆蓋、優質藝術普及資源的全傳播、基層藝術培訓課堂的全聯通、參與人群藝術服務需求的全互動,通過服務創新最大可能地滿足服務人口的全民藝術普及的需求。
發揮數字化云平臺功能。從服務層、管理層、評估層與終端層分層逐步構建,通過十個服務系統、兩個管理系統、一個評估系統,實現全民藝術普及模塊系統,全程采集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形成文化生態循環。
搭建數字化總分館體系。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以縣文化館為總館,以鎮鄉(街道)文化站為分館,以村(社區)綜合文化中心(文化禮堂)、社會聯盟機構為流動服務點的多層級文化藝術普及服務的數字化總分館體系,提供綜合性、一站式、互動化服務。社會所需信息公告、活動展示、場館預約、訂票訂座、遠程借閱、配送菜單、評價反饋等基本服務,直接送達多種信息終端。
開發全民藝術普及“慕課”系統。為適應全民藝術普及和市民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終身學習需求,運用互聯網科技,促進優質藝術教育資源的應用與共享,寧波市文化館積極開發“慕課”服務系統,迄今已制作完成了涵蓋聲樂、國畫、油畫、書法、攝影、音樂欣賞、朗誦等不同藝術門類的“慕課”68集,時長1580分鐘,分別在寧波電視臺教育科技頻道(每周一次)、移動電視、微信、APP等數字平臺播出,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群眾的較好評價。
建設文化共享特色資源庫。應用數字網絡技術,把“一都三城”(即東亞文化之都和書香之城、音樂之城、影視之城)的寧波城市文化品牌和各具特色的地域品牌文化制作成強大的數字資源庫,經過數字云平臺傳輸到基層網點,極大地豐富了基層優質資源供給,有效提升了基層網點的服務能力,提高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務均等發展水平。今后共享特色資源庫還將嘗試對接國內外、省內外文化藝術資源,真正實現綜合集成、高效利用、互聯互通,為寧波市“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提供強大的資源服務。
(作者單位:寧波市文化館)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