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為“2016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基于河北民間藝術傳承關照下的高校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及就業途徑探索》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RS-2016-1066。”
摘要:河北一方面有著豐富多樣的民間藝術資源,另一方面又有著眾多的高校及藝術院校,而對于民間藝術的如何切實地、真正地傳承有序,其眾多應該放在將兩者結合的探索中。筆者認為,高校藝術教育是民間藝術的搖籃,是使其專業化、體系化、科學化、理論化研究的堅實陣地,是發展與傳承民間藝術的大本營。只有充分利用好高校藝術,在專業學習初期便對學生樹立對民間藝術傳承發展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思路,同時把它切實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經由學生一代代地繼承與傳播,才能使我們的民間藝術能夠真正健康、持續地傳承發揚。
關鍵詞:民間藝術;高校人才培養;資源整合;教育就業模式
一、民間藝術人才培養的意義
人類的發展與進步給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帶來了各種不同程度的變化。站在歷史前沿的中國民間美術也同樣受到了現代文化的強烈沖擊。但是非常遺憾,中國民間美術沒能在這種沖擊下接受時代的洗禮,大浪淘沙中,中國民間美術反倒呈現出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變異和藝術內涵衰敗的趨勢。民間美術創造主體現在變得越來越少,也越來越沒有技術與藝術含量,這種非常現實的狀況完全破壞了民間美術賴以生存的原生狀態,我們在這方面幾乎是整體缺失,這種缺失正把曾經令我們驕傲逼近死路,它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同時,傳統民間藝術的衰敗也帶了一定程度上的連鎖反應,一些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也同樣出現了程度不同的退化,民間美術的這種生存狀況實在令人堪憂。
目前,我國一些地區已經把民間藝術引進中小學的教材之中,這對于培養民族精神保住民族根本至關重要也非常必要。同時我們主張這種教育是全方位的、立體的,各大學、中學、小學及各種院校都應該設立民間藝術技藝課程,只有這種全員參與,才能真正起到對中國民間藝術的保護作用并促其健康發展。《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此提出了相關的指導性意見:建議推行‘一校一坊’的專業實踐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條件多建一些民問美術品收藏陳列室、民間藝術工作室、中國民間美術校園工作坊等,讓地方民間美術與學校教育共同發揮作用。
二、高校民間藝術人才培養現狀
目前來說,雖然有藝術家在實踐中進行嘗試,但目前就筆者所見,在高校藝術人才培養領域,目前最突出的僅是中央美院呂勝中教授在其藝術教學中融人民間藝術如剪紙的探索。對此領域進行系統科學研究的理論分析,完善這一課題的教學實踐研究,探求在高校培養相關專業藝術人才,探索在藝術教學中繼承保護與發展民間藝術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更加務實地把對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做到實處。
本文既是以對河北民間藝術的在高校專業教學中的結合與繼承為切入點,綜合分析河北地域民間藝術在當今高校藝術人才培養中的現狀,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并發揮我省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調整教學安排、開展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培養出適應我省文化特色、專業素質過硬、新意識強、寬口徑的“創研型”民間藝術人才隊伍。寄希望通過研究,可以增進人們特別是在校師生對民間藝術文化價值的深層了解,提出高校有針對性地進行民間藝術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的具體措施。這對與滿足我省文化產業人才需求、促進實現我省的文化產業的發展、解決相關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和應用價值。
三、高校民間藝術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簡析
在高等院校藝術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與傳承地方民間藝術資源,推進地方藝術院校對民間藝術的技藝繼承和課程創新,培養藝術院校民間藝術特色人才,是現在藝術院校在民間藝術人才培養教學研究與改革方面亟待重視與解決的問題。在高校培養相關專業藝術人才,探索在藝術教學中繼承保護與發展民間藝術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更加務實地把對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做到實處。
將高校繪畫專業藝術人才培養模式作為基礎性與針對性培養對象,對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與思路、課程設置以及已取得的實際成果加以分析梳理和總結研究,進而研究如何將河北民間藝術更好地與繪畫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教學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保護傳統民間藝術,提升民間美術的重要性,使得人們重新認識民間藝術。另一方面將傳統民間藝術重新“激活”,在教學中融入對民間藝術的文化關照,并融人藝術創作實踐,使其獨特的造型和藝術形式可以為繪畫創作實踐的民族化、中國化提供資源。
首先要對已有的民間藝術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與梳理總結,民間藝術在藝術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實踐;民間藝術人才培養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思路的分析總結教學成果的總結梳理;對“民間藝術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做出初步建構與規劃。對地域民間藝術的藝術審美、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理論性梳理總結;對高校藝術專業教學中對民間藝術人才培養的現狀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對“民間藝術與繪畫專業人才培養結合”的教學實踐理念進行深入系統的總結梳理,并在實際數據基礎上,進行教學體系的理論性總結與建構;結合實際,研究分析高校藝術專業中民間藝術人才培養的現實意義與價值。
河北民間美術與繪畫專業人才培養教學實踐之間建立起互相借鑒的通道與具體措施,研究培養能夠適應我省需求的民間藝術文化高素質人才;河北民間藝術在繪畫專業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結合運用,并建立以其為核心的教學體系與思路,將優秀的河北傳統文化引入專業教學課堂,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傳統藝術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在筆者看來,河北一方面有著豐富多樣的民間藝術資源,另一方面又有著眾多的高校及藝術院校,而對于民間藝術的如何切實地、真正地傳承有序,其眾多應該放在將兩者結合的探索中。筆者認為,高校藝術教育是民間藝術的搖籃,是使其專業化、體系化、科學化、理論化研究的堅實陣地,是發展與傳承民間藝術的大本營。只有充分利用好高校藝術,在專業學習初期便對學生樹立對民間藝術傳承發展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思路,同時把它切實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經由學生一代一代地繼承與傳播,才能使我們的民間藝術能夠真正健康、持續地傳承發揚。
四、總結
民間藝術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保護民間藝術固然重要,但如何在保存其審美內核的前提下更好地繼承與發揚民間藝術的形式與精神,使其更好地符合現代人們的生活需要和審美追求,也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高校的藝術文化教育是繼承與傳播民間藝術重要的陣地,特別是在繪畫專業教學中,將民間藝術與繪畫藝術創作結合,形成互相促進的教學模式與思路,才能夠將民間美術進一步提煉、升華其內涵和層次,將其從工藝提升至文化的高度,更好、更長遠的保存下去。因此,本項目將圍繞項目負責人所任教的藝術學院繪畫創作已形成的“民間藝術與創作結合”的教學體系開展的針對性研究,寄以通過對實踐中兩者在表現技法、形式語言、審美意趣、構成等方面的結合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與理論性總結梳理,將河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繪畫創作教學模式建設為特色教學體系,同時為民間藝術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一條新的思路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