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傳染病患者實施系統健康教育對疾病認知及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將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110例傳染病患者選為觀察對象,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即常規組(n=55)、系統組(n=55)。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健康教育,系統組患者實施系統健康教育,統計對比2組患者的疾病認知情況、遵醫行為及教育滿意度。結果:在疾病認知方面,系統組患者認知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數據分別為96.36%、76.36%,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遵醫行為方面,系統組患者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數據分別為94.55%、80.00%,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教育滿意度方面,系統組患者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數據分別為98.18%、81.82%,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傳染病患者實施系統健康教育后,疾病認知率及遵醫行為顯著改善,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值得進一步借鑒與應用。
關鍵詞:傳染病;系統健康教育;疾病認知;遵醫行為
在社會快速發展、流動人口不斷增多的形勢下,傳染病患者人數越來越多,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對人們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此,需要對患者展開有關傳染病知識的培訓,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從而更好的配合治療。而遵醫行為指的就是患者求醫后自身行為與醫囑的符合程度[1]。有關文獻研究報道,良好的遵醫行為可顯著縮短患者治療時間,改善患者預后。為此,在臨床實踐中,一定要積極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此增強患者疾病認知,提高患者遵醫行為。本文現對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110例傳染病患者進行探究,分析系統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110例傳染病患者選為觀察對象,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即常規組(n=55)、系統組(n=55)。常規組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4例;年齡范圍在22~68歲之間,平均為(49.25±10.15)歲。系統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5例;年齡范圍在23~68歲之間,平均為(49.18±10.09)歲。采用軟件SPSS 22.0對2組患者上述數據資料予以統計學處理,組間對比不具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符合我院倫理委員會的要求,2組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常規健康教育
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健康教育,內容如下:(1)入院教育:向患者介紹醫院環境、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等,消除患者緊張感與陌生感,并且將單種傳染病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保持病房安靜、清潔,同時嚴格按照規定進行隔離與消毒,以免發生交叉感染。(2)疾病健康指導:積極向患者介紹有關疾病的知識,如發病原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3)對癥健康指導:①發熱指導:患者發熱時,用冰袋對患者冷敷,同時給予擦拭,必要的情況下,可根據醫囑給予藥物退熱。在臨床中,對患者體溫變化予以密切監測,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馬上通知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恰當處理。此外,保證患者衣物干燥。②關節活動指導:協助患者更換肢體體位,并用溫水進行熱敷,保證關節可以正常活動。③疹子指導:若患者出現疹子,應叮囑其不可抓撓,用浸泡過溫水的軟毛巾進行擦洗。(4)飲食干預: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恰當的食物,通常以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食物為主,禁止食用油膩、刺激性食物。(5)出院指導:叮囑患者注意自身防護,加強隔離,定期復查。
1.2.2 系統健康教育
系統組患者實施系統健康教育,內容如下:(1)組建系統健康教育小組:由護士長、主管護師、責任護士及普通護士組成系統健康教育小組,小組成員均接受有關系統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熟練掌握有關傳染病的知識,并且進行定期考核,保證其滿足系統健康教育需求。小組成立后,根據疾病特點制定合理、科學的健康教育方案。(2)系統健康教育流程:患者病史查閱、分析與評估、健康需求或者問題、健康指導實施、記錄、回訪、效果評價記錄是系統健康教育的主要流程,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個別交談、集體講解、宣傳手冊、幻燈片、錄像視頻等。(3)入院時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全面評估患者情況,制定針對性、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發放入院宣傳教育手冊。向患者介紹本科室醫護人員、醫院環境及相關規章制度等,有效消除患者緊張感與陌生感。(4)住院中健康教育:①疾病知識宣傳: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此病的發病原因、傳播途徑、傳染源、臨床癥狀等;向患者說明各項檢查與治療的目的,以及早期隔離的重要性;保持病房空氣流通,盡量減少陪護與探視,以此預防交叉感染。②心理指導:為患者創造舒適、安靜、整潔的治療環境,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疏導,減輕患者不良情緒。③作息與飲食指導:患者應按照要求適當休息,保證作息規律;嚴格落實制定的飲食方案,不可暴飲暴食、吸煙、飲酒。④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咳嗽方式、尿量等指標變化,從而對患者予以恰當處理。⑤生活行為指導:向患者介紹自我保健與護理的方式,實施家庭隔離措施,從而避免感染;加強患者皮膚護理,及時修剪指甲,并用溫清水清洗。對于伴有出血傾向的患者,避免擦傷、碰撞。⑥用藥指導:嚴格按照醫囑指導患者用藥,并觀察患者用藥反應,防止濫用藥物,加重肝臟負荷。(5)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出院后注意個人衛生,保證生活行為、飲食習慣正常,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馬上到院就診。
1.3 觀察指標
統計對比2組患者的疾病認知情況、遵醫行為及教育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對患者疾病認知情況、遵醫行為、教育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疾病認知分為完全認知(>90分)、部分認知(60~90分)、未認知(<60分);遵醫行為分為完全遵從(>90分)、部分遵從(60~90分)、不遵從(<60分);教育滿意度非常滿意(>90分)、一般滿意(60~90分)、不滿意(<6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軟件SPSS 22.0對2組患者觀察數據予以統計學處理,用百分率表示,即疾病認知率、遵醫行為、教育滿意度,并對數據實施卡方檢驗,倘若對比結果P<0.05,說明2組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對比2組患者的疾病認知情況
在疾病認知方面,系統組患者認知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數據分別為96.36%、76.36%,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數據詳見表1所示。
2.2 對比2組患者的遵醫行為
在遵醫行為方面,系統組患者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數據分別為94.55%、80.00%,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數據詳見表2所示。
2.3 對比2組患者的教育滿意度
在教育滿意度方面,系統組患者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數據分別為98.18%、81.82%,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數據詳見表3所示。
3.討論
系統健康教育是一種投資少、效益高的保健策略,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還可以提高患者配合積極性,改善患者預后,加快患者康復[2]。在對傳染病患者實施系統健康教育時,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患者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劃的向患者及其家屬展開疾病知識宣教,從而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在疾病認知率、遵醫行為、教育滿意度方面,系統組患者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與相關文獻報道[3-4]基本相符,由此說明,系統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更加確切。其原因可能為:系統健康教育作為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增加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從而更好的配合醫護人員操作,實現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傳染病患者實施系統健康教育后,疾病認知率及遵醫行為顯著改善,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值得臨床進一步借鑒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俏梅,杜永杰.強化健康教育干預在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5,14(02):185-188.
[2] 王娟.健康教育干預對傳染病患者疾病認知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9):86.
[3] 吉芳.系統健康教育對傳染病患者疾病認知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1(22):82-83.
[4] 賈曉玲,劉靈琴,田禾苗,等.探討系統健康教育模式對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7,23(02):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