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隨著頸椎病發病概率的逐漸增加,對我院的相關病人進行探討。對頸椎骨折并頸髓損傷的前路手術患者實行預見性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將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住院的頸椎骨折并頸髓損傷患者50例,隨機分為2組,常規護理組20例,預見性護理組30例。常規護理組采用骨科常規護理,預見性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統計2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結果,預見性護理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而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結論對頸椎骨折并頸髓損傷的前路手術患者實行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字:預見性護理;頸椎術后;并發癥預防;效應分析
引言
對于需頸椎手術的患者來說,患者自身對手術及術后康復的要求均較高,希望無手術相關的并發癥產生。作為醫護人員也希望能夠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希望將并發癥的發生程度降到最低的限度。而手術的成功與否及有無并發癥的發生,不但受操作者技術熟練程度和經驗的影響,也受患者的病情、配合程度以及護理方面等因素影響。如何處理頸椎術后護理不到位、不及時以及患者自身防護不當而引發的并發癥,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預見性護理措施和指導,是預防與避免并發癥發生的確切手段。正確的認識頸椎術后可能產生的并發癥,利于有效的護理手段介入,能對患者的治療達到優良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頸椎骨折伴頸髓損傷患者5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0±14)歲,住院天數15-75d,所有患者均實施頸椎前路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參與本次調查,依據護理方式不同,隨機分為預見性護理組30例、常規護理組20例,2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用骨科手術常規護理方法,預見性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第一,術前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依從性。第二,有針對性的對術后常見并發癥及時進行預見性的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第三,術后及早加強肢體的功能鍛煉,有效地促進了肢體康復。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第一,觀察2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由我院護理部制定護理質量評分標準,從患者住院須知(包括: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病房環境及探視制度)、心理舒適情況、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護士巡視效果等四方面進行評價,總分100分,評價2組護理質量。第二,觀察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第三,觀察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預見性護理組護理后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預見性護理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預見性護理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預見性護理是通過有目標、有針對性的對患者實施系統性的預見性護理指導,采取預防為主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提供護理服務給患者。由于預見性地對各項并發癥進行了預防,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預見性護理將護理工作由被動轉為主動,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自身價值[2],促進了醫護關系的和諧。
3.1預見性護理程序
預見性護理來自于整體護理,需要提前進行護理預案的準備。應以熟練的搶救技能與脊柱外科護理常規為基礎,能對脊柱脊髓損傷的各種原因作出具體分析,明確頸椎疾病發生的病理機制,對病情的預后作出了解,以提高搶救質量為目的及能制定預見性康復計劃為護理措施。
3.2護理人員配備與物品配備
針對頸椎術后可能產生的嚴重并發癥而言,需要在骨科培養專業的脊柱病護士是基本要求。通過科室脊柱病專科醫生組的培訓來有條件的配備專業護理人員,可有效的了解病情,掌握并發癥的發生機制,相應的作出判斷與及時處理。配備全程護理負責人員,應有善于溝通和交流的主管護師、護師組成,護士長負責監督指揮。在物品的準備中,需要有心電監護儀、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包、吸痰器、急救車等各種搶救設備。這樣,責任護士就能以病情為依據,以預見性護理程序為指導,迅速作出評估,實施治療和護理措施。
3.3預見性護理與個性化護理相結合
個性化護理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作出個性化的指導護理方案,因為每個患者的自身疾病狀態、患者的一般情況、知識層次的差異,所以必須強調預見性護理與個性化護理相結合,才能有效的控制并發癥的風險。
3.4預見性護理與醫生一體化指導康復相結合
鑒于頸椎手術后易出現病情危殆現象,所以應強調主管護師與主治醫師密切配合來觀察患者術后的生命體征,仔細觀察術后引流液的質、量、色,頸椎局部的創口情況,體位保護,術后抗生素、激素、脫水劑的使用,術后長程的康復指導與隨訪。并能對出院后進行生活指導:在患者出院前,交代出院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諸如頸托的保護,限制劇烈的活動,起床、臥床時頭頸部體位的控制等等。
防重于治”的理念應貫穿在醫護人員的心中,導致頸椎術后出現并發癥是一種多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不維單純的常規護理及醫療行為就能妥善處置的。通過預見性護理預案的介人,有效的人員及設備投人,做好預見性護理評估,結合每個患者自身的疾病特點,強調根據病情的個性化處置方案,充分的圍手術期護理,可將患者的手術風險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徐繼紅.預見性護理干預對對老年下肢骨折的效果觀察[J].江西醫藥,2007,42(12):1212-1213.
[2]雷彬,張鵬東,桑亞楠.預見性護理在結腸造瘺術后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8):51-52.
[3]李小梅.個性化護理對促進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膀胱康復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8)36-37.
[4]牟秀華.預見性護理程序在骨科創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4)16-18.
[5]朱慧芳,楊玉英.腦卒中后便秘患者行腹部按摩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8)29-30
[6]陳玉英.預見性護理應用于頸椎術患者的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2015,16(9):634-635.